孫雪峰
蛋糕理財社區app特約作者,在實踐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
投資白銀也有三年時間了。說投資,其實有些抬舉自己了,因為當年入市是打著投資的名,干著投機的事,盲目自大甚至不懂怎么才能盈利,就進入了白銀市場……
最早開始有理財概念,是在大學二年級的一次馬克思主義的課堂上。老師講到資本家榨取剩余價值,提到光靠工資是不能過上好日子的,便提到了他當時投資的產品——紙黃金。下課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宿舍,上網百度了紙黃金。擔心遇到假平臺,又找老師咨詢了一下,他推薦了工行。不管能不能賺錢,最起碼工行安全,由此拉開了我投資白銀的序幕。現在想想,真不知道在2011年走進白銀市場,是幸運還是不幸。幸運的是那一年的金銀市場漲幅巨大,不幸的是作為一個菜鳥,誤認為這個市場的錢很好賺,沒有意識到風險。
第一次我跑到工行大廳,在電腦上登錄網銀,打開之后發現,除了紙黃金,還有紙白銀和紙鉑金。看了看從未見過的走勢圖,黃金太貴了,當時手里只有自己平時攢的兩千多塊錢,如果買黃金,只能買六七克,就算一克能賺100元,也才能賺六七百元。當時幼稚的我,根本不知道黃金成本和歷史價位,也不知道紙黃金和實物金價格不一樣,想當然的認為黃金即使漲一百,我也賺不了多少,絲毫沒有想過會賠。
于是,我看到了被稱為平民黃金的白銀,老師雖沒有提過紙白銀,但我想應該是一樣的。當時的價格是6.36元,我小心翼翼的買了100克試驗。結果剛買完,發現價格在上漲,賬戶卻在虧損,第一反應就是上當了,立馬找到大堂經理咨詢,才搞清楚工行紙白銀的游戲規則。放了一天,第二天漲了1元,6.37元趕緊全賣了,并暗喜這就賺了,雖然只有一元。就這樣,加入了炒銀大軍,由于趕得好,我這么一個業余選手居然在短短一個月內,利用2000多元賺了200元。在這期間,我沒有學習K線,沒有看過專家路演,沒有了解過白銀歷史價格,但錢就那樣越來越多,以至于我沒有意識到任何風險,還回家動員老爸把錢借給我來賺錢。老爸當然不能答應,還不同意我繼續操作,我嘴上答應著,卻一直還在弄。
雖然賬戶里的錢在增多,但由于我不懂,所以拿不住單子,一看有利潤就想拋;然后接著漲,我就再買,頻繁的交易使利潤明顯變少。就這樣看著黃金一路突破了1900美元/盎司,白銀也即將沖破50美元/盎司。在這個過程中,我慢慢接觸了許多機構組織的路演,稍微有些明白了。由于大方向上漲,當年紙白銀也只能做多,路演老師也經常說紙類產品可不止損,自己也舍不得止損,導致我一直未嘗試過止損,不知道止損的重要性。就在白銀節節攀高的時候,家里要預交房款6萬元,爸媽讓我去銀行交款。8月交錢,7月家里把錢湊好,為了安全,我提議把錢先放到我銀行卡,實際上我是為了投資白銀。
于是慘劇就發生了。我陸陸續續將錢全部買了白銀,那時通過打工,自己的零錢也攢到了5000元左右,聽著所謂的專家叫囂著黃金破每盎司2000美元,白銀破50美元。市場終于迎來了暴跌,我的財富瞬間縮水,一晚2000元就沒有了。當時驚慌失措,這可是家里買房的錢,要是賠進去,我都不敢往下想了。
人都有僥幸心理,懷著對白銀沖50美元的憧憬,我沒有止損,而且選擇了繼續等待,心想即使全部虧掉我的5000元,能保住60000元房款就行,結果第二天又虧2000多元。幾經思考,我選擇了止損,并在低位搶了個反彈,最終我保住了房款,可是將自己的私房錢賠得只剩不到1000元。這一次損失慘重,至今也沒和家里人說過。
后來,我又去工行,看到有位員工也在看紙黃金紙白銀,我們聊了兩句。她說大學生就知道理財投資還挺少的,可我的心中五味雜陳,我究竟是懂,還是不懂呢?不過也看了看她的賬戶,她手里仍然拿著10元以上的白銀,可那時白銀已經跌破了8元。可見,止損對誰都是一件困難的事,但的確是最重要的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