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暉
[摘要] 目的 探討C-反應蛋白(CRP)在兒科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方法 選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731醫院192例兒科感染性疾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細菌感染110例(細菌感染組),病毒感染82例(病毒感染組),測定并比較治療前后血清CRP水平。選擇同期健康體檢的70例兒童作為正常對照組,測定血清CRP水平,比較三組兒童的CRP水平。 結果 治療前,細菌感染組血清CRP水平[(17.09±11.12)mg/L]明顯高于病毒感染組[(6.46±3.54)mg/L]和正常對照組[(5.91±2.89)m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細菌感染組血清CRP水平[(5.87±2.48)mg/L]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而治療前后病毒感染組血清CRP水平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血清CRP是兒科患者感染性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的主要指標,可為臨床診斷、治療及療效觀察提供積極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 C-反應蛋白;兒科感染性疾病;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2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5(b)-0050-0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diagnosis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WANG Hu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731 Hospital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7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diagnosis of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192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2 in 731 Hospital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included 110 case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and 82 cases of viral infection (viral infection group), serum CRP levels of two group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70 healthy childre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Serum CRP levels were measured, the CRP levels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serum level of CRP in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17.09±11.12) mg/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viral infection group [(6.46±3.54) mg/L]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5.91±2.89) mg/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level of CRP in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5.87±2.48) mg/L]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while the serum level of CR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virus infection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Serum level of CRP is a main index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it can offer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help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bservation of treatment and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CRP;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感染性疾病是兒科中的常見病、高發病之一,其病理機制主要為炎性反應,常見病原體為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對感染性疾病早期鑒別診斷是其治療的關鍵。實驗室檢查通常包括外周血液白細胞計數、血沉、C-反應蛋白(CRP)等。其中CRP是最有價值的診斷指標,它是一種由肝臟合成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急性創傷和感染時其血濃度急劇升高,病情緩解后又迅速降低,常作為細菌感染的早期指標[1],而病毒性感染時CRP通常為無變化。因此CRP可以作為細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指標[2-4],在兒科患者感染性疾病診斷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總結分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731醫院(以下簡稱“我院”)192例兒科感染性疾病患兒和同期正常兒童體檢組70例的血清CRP水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兒科感染性疾病患兒19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0例,女72例;年齡3個月~10歲;病程7~15 d。根據病史、體征、實驗室檢查確診將患兒分為兩組,其中細菌感染組110例,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細菌性肺炎、細菌性腸炎、泌尿道感染等。病毒感染組82例,包括呼吸道病毒感染、腸道病毒感染、心肌炎病毒感染等。另選擇同期70例健康兒童為正常對照組,男41例,女29例;年齡6個月~9歲。三組兒童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及檢測方法
細菌感染組及時適量給予對應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組及時給予廣譜抗病毒藥物治療。分別于入院第2天清晨(治療前)和治療5 d后清晨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2 mL,并且采集同期健康體檢組兒童空腹靜脈血2 mL,3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進行CRP檢測。檢查設備為Olympus AU2700分析儀,試劑盒選擇CRP測定試劑盒(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嚴格按照其操作手冊進行操作,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得到實驗結果。方法學原理為標本與CRP特異性抗體結合產生沉淀物,于340 nm處測定其濃度,建立濃度-吸光度標準曲線,可以測出標本中CRP的濃度,CRP正常值0~10 mg/L。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細菌感染組、病毒感染組及正常對照組CRP值為分別(17.09±11.12)、(6.46±3.54)、(5.91±2.89)mg/L,三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細菌感染組最高;治療后,細菌感染組CRP值[(5.87±2.48)]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而病毒感染組CRP值[(6.20±2.19)mg/L]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三組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mg/L,x±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 < 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 0.05
3 討論
CRP是1931年由Tiller和Francis在急性大葉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發現的可以結合肺炎球菌細胞壁C-多糖發生沉淀作用的蛋白質。1941年,Avery等用硫酸銨沉淀和C-多糖沉淀的方法粗提得到,并正式命名。CRP是機體在受到急性創傷或微生物入侵等炎癥刺激時產生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由肝細胞合成,由含有五個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亞單位非共價結合為盤形多聚體,并有一個鏈間二硫鍵,每個亞單位含有187個氨基酸。分子量為11.5萬~14.0萬。半衰期為19 h。CRP生理功能包括感染防御及炎癥過程中的吞噬和調節作用等。其原理是:①CRP可以結合多種細胞、真菌和寄生蟲等體內的多糖物質,抑制機體對脂多糖的損傷性炎癥應答,阻止細菌代謝產物對機體的致命性作用。②在鈣離子的作用下,CRP結合核酸和卵磷脂形成復合體,再與Clq結合,活化補體經典途徑,識別各種內源性和外源性分子,促進吞噬調節,提高機體防御能力[5]。③調理素作用,CRP能與核染色質、核蛋白小體結合,消除壞死組織的細胞DNA。CRP還能增加巨噬細胞的活性和運動。④CRP誘導白介素-1受體的表達,阻礙γ-干擾素的釋放,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白介素-10的釋放,CRP還可以對單核細胞產生正向趨化作用,從而達到抗炎作用。⑤CRP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可與血小板激活因子結合,減少其炎癥介質的釋放。⑥與T淋巴細胞特異性結合,增強T輔助細胞功能,抑制T抑制細胞功能。
在臨床中發現兒童由于其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患兒對疾病的反應缺乏特異性,因此常缺乏特征性體征和臨床癥狀,而臨床診斷中通常采取外周血液白細胞計數和血沉進行診斷,其缺點為兒童白細胞正常范圍比較寬,容易受發熱、情緒、寒冷等因素干擾,其生理性波動幅度可達30%~50%。而且有些兒童本身的白細胞基數就較低,輕度升高后其白細胞仍在正常值范圍內,還有些兒童即使被細菌感染后,其白細胞也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血沉增快是繼發于急性反應時相產物的增多,特別是受纖維蛋白原和球蛋白增高等影響,因此其出現時間較晚。血培養雖然是最有效的參考標準,但血液標本分離培養鑒定時間長,一般為5~7 d,而且陽性率不高,因此無法對疾病進行快速診斷,而CRP不受性別、年齡、貧血、高球蛋白血癥等因素的影響,也不受常用抗炎藥物或免疫抑制劑的直接影響,其特異性和敏感性較高,易于快速檢測,因此特別適合兒科感染疾病的診斷。
CRP在健康人血清中含量極低,正常值是0~10 mg/L。在細菌感染、組織損傷、惡性腫瘤等刺激下,2 h CRP開始升高,4~6 h顯著升高,24~48 h達到高峰,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6-7]。如果CRP持續升高,表示體內感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通常提示治療無效和預后差。因此CRP可以作為疾病急性期的一個衡量指標,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感染,及早采取治療措施[8]。而病毒感染時通常CRP為陰性或弱陽性,10 mg/L通常可認為是CRP區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分界點。如果患兒發病6 h后,血清CRP仍然小于10 mg/L則可基本排除細菌性感染,可以懷疑病毒感染[9]。在大多數病毒性感染時,血清CRP濃度變化不大,這是由于大多數病毒感染發生在機體細胞內,機體細胞膜外部是完整的,缺乏暴露的磷脂蛋白,導致CRP產生減少[10]。而細菌感染多發生在細胞外部,細胞膜破壞,提供CRP需要附著的膽堿磷酸分子,釋放有活性的CRP。因此,當血液中CRP濃度為陰性或弱陽性時,多提示患兒存在病毒感染,可結合患兒臨床癥狀給予相應的抗病毒治療。CRP半衰期為19 h。正常CRP每天的清除率為20%~70%。清除的半衰期還與CRP是否有繼續合成有關。當臨床對癥治療,控制感染之后,CRP濃度迅速下降,其水平與組織損傷后修復程度有密切關系,通常CRP可在1周內恢復至正常水平[11-12]。CRP水平下降是細菌感染被控制的最早期標志,而且CRP降低的速度和治療的療效呈正相關的。臨床上,通過檢測CRP值的變化情況來判斷治療是否起作用,用來評估抗菌藥物的療效與療程。CRP下降至正常時,結合患兒臨床表現,應考慮停止抗生素應用,從而避免抗生素的過度應用。通過監測CRP的濃度變化,有利于臨床監測病程,還可以評價抗生素治療的效果。有研究顯示,在臨床抗感染治療中,當CRP從峰值下降到5.0 mg/L以下時,應停止抗生素的應用,可以很好地降低感染的復發率[13]。在炎癥恢復過程中,CRP水平呈下降趨勢,如果此時CRP水平突然出現快速上升,往往預示感染出現反復,甚至加重,臨床上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綜上所述,CRP作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診斷細菌感染的良好標志物。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很高,有利于早期診斷,從而給予對癥治療。CRP還可以評估抗生素最佳用量,評價療效。通過監測CRP升高程度確定病情嚴重程度,確立抗生素治療方案,控制感染。當治療有效時,CRP下降到正常水平,及時終止抗生素的應用。正是由于CRP的這些優點,CRP作為兒科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鑒別診斷和臨床治療常規指標,應當廣泛開展起來[14]。
[參考文獻]
[1]Thomas L.臨床實驗室診斷和臨床實驗結果評估[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677.
[2]馮建飛.新生兒感染中IL-8和C反應蛋白的檢測價值[J].小兒急救醫學雜志,2004,11(4):224.
[3]沈立松.急性時相蛋白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J].臨床兒科雜志,2003,21(4):253-255.
[4]張敏.C反應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白細胞檢測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19(6):460.
[5]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39-440.
[6]趙幫勤.C反應蛋白對患兒診治的重要性[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l,8(10):43-44.
[7]王亞娟,胡冀云,楊永弘.CRP在兒科臨床的應用[J].中華兒科雜志,1999,37(3):185-187.
[8]李穎佳,徐令清.CRP在兒童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3(4):65-67.
[9]王春艷,何權瀛.C反應蛋白檢測在呼吸系統疾病診治中的運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4,8(2):31-32.
[10]朱新建,凌利芬,聶署萍,等.CRP、WBC和ESR聯合檢測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及意義[J].中國熱帶醫學,2008,8(12):2136-2137.
[11]顏峰,崔艷平,宋耀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發展和臨床應用[J].齊魯醫學檢驗,2004,15(1):29.
[12]李秀芳.超敏全血C反應蛋白聯合血白細胞檢測在感染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2):85-86.
[13]陳建.C-反應蛋白與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關系[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6):1745-1746.
[14]汪鑫.CRP檢測在新生兒疾病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學,2008,10(3):387.
(收稿日期:2014-02-25本文編輯: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