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安
非常贊成今天論壇主題:守護身邊的藍天碧水。但是這只有通過創新才能實現,因此,我借此機會做一個發言:綠色創新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
一、綠色文明是當代世界的主旋律
眾所周知,中國30幾年改革開放成就輝煌,有目共睹,舉世矚目。但輝煌的背后付出了沉重代價,消耗了大量資源,污染了環境、大氣和水,以傷害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給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發展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已經成為發展的潮流和關鍵。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環境,作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污染問題仍沒有解決,對人的影響也在擴大。黨的十八大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是今天中國發展的關鍵,“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結構調整、綠色發展”,以綠色創新實現綠色發展。
二、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綠色文明新理念要求,在經濟發展中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我們國家要繼續保持經濟持續增長,要突破資源環境瓶頸的制約,實現綠色增長,就必須在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具有競爭力。唯一途徑就是自主創新,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引進只能縮小差距,創新才能決勝未來。目前這種受制于人的狀況必須通過自主創新來徹底改變,必須實現由引進向創新驅動、內生增長方式的轉變,我們必須通過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來實現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三、積極營造濃郁的創新文化
創新文化對綠色創新活動具有深刻的、持久的作用。從推進綠色創新的進程看,這種創新文化氛圍的建設,是更加緊迫、艱難的任務。
要弘揚誠信文化,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的風尚和習慣。全面建設誠信社會,提高誠信水平。有了誠信,才能踏踏實實去搞創新,避免走捷徑搞抄襲。
要樹立“鼓勵創新,容忍失敗”的社會文化氛圍,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和產業化與風險投資合作的意識。還要鼓勵創新人才的合作意識。因為在競爭中合作是高科技創新與發展的一條規律和特點。創新要有激情與火花,創新思路是撞出來的。單槍匹馬不可能獲勝。
上世紀中葉,世界全球化加快,全球化重塑世界格局,加快了各國的互相聯系與依賴,因此要加速人才國際化步伐,努力建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使人來不愿走,鳥來不愿飛,真正成為創新人才棲息地。要讓整個地球村村民認同,成為世界一流人才云集的高地。
綠色創新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要求,綠色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契機,綠色創新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為實現中國夢做出巨大的貢獻。我們這一代人經過努力奮斗,有幸徹底摘掉自明朝以來300年受制于人的帽子,親手建成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我們充滿信心,綠色創新,我們為你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