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勤
什么是美好生活?從一個環保民間組織的角度來看,能“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是過上美好生活的起點。
中華環保聯合會自2005年4月22日成立之日起,便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在九年時間里,我們深入污染現場,調查掌握污染事實,處理了668起環境污染案件,解決了352起環境污染問題。
環境維權的道路是艱難和曲折的?!暗胤奖Wo”是制約環境執法和環境維權最大的瓶頸。犧牲環境資源換取經濟發展的短視行為,使群眾與企業、百姓與政府、社會與環境的矛盾激化,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在環境保護上,經常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策執行縮水嚴重,對環境違法企業視而不見、查而不處、處而無力。排污企業與地方之間關系錯綜復雜,他們“不怕環保監察、不怕行政處罰、不怕損害公眾利益”,社會責任感嚴重缺失。所有這些,使國家投入到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效用不彰,環境形勢日趨嚴峻、生態惡化仍在加劇。
公眾和社會的環境權益是最基本的民生,這是環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我們建議:
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堅持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各級政府要杜絕“不作為”、“亂作為”現象,肩負起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的重任。
二、維護環境權益要進入法制化軌道。我國雖然已有幾十部環保法律法規,卻缺乏對公民環境權的明確保護,我們建議將保障公民環境權益寫入憲法。今年修訂出臺的環境保護法規定了公民享有具體的環境權利,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這些程序性權利是公眾環境權益的重大進展。有關部門要切實通過各種行政措施,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監督環境保護提供暢通渠道。
三、堅持不懈開展環境維權的宣傳教育。保護環境是一切單位和個人的義務。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不能只靠政府和環保部門,需要通過廣泛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普及,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使公民懂環境、懂維權、敢維權、會維權,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有效監督環境污染,在全社會形成共同關注環境保護的氛圍。
四、要進一步重視用司法手段解決環境問題。對污染極其嚴重、影響極其惡劣和環境監察嚴重失職瀆職的行為,要予以嚴懲,充分發揮環境權益保護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
五、認真貫徹新環境保護法。環保法的威力在于法條,更在于執行,只有讓環保法堅實落地,敢于向環境違法行為亮劍,敢于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才能成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