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姍
電腦族更需護頸
◎ 徐 姍
頸椎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么堅強,殃及脊髓導致癱瘓的事件時有發生。在電腦族中,頸椎錯位現象越來越普遍,頭暈、頸痛的信號忽視不得。
廣東省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張鳴生教授介紹說:“你若長時間用一個姿勢對著電腦,低頭的時間過長,就會造成頸椎錯位,引發頭暈、脖子痛等不適。”除不良習慣外,頸椎錯位跟人體的退變也有關系。人從二十多歲開始,椎間盤的水分減少,韌帶相對松弛,每一節脊椎相對更不穩定了,在不良姿態影響下更容易錯位。
頸椎錯位在白領中很常見。它帶來的典型不適是頸部一側疼痛、頭暈,轉頭時頭暈尤為明顯。少數嚴重錯位者猛回頭時甚至會導致暈倒。這是因為錯位的關節正好刺激了周邊的神經或壓迫了椎動脈。“若頸椎錯位壓迫到供應腦組織的動脈,導致大腦的血液供應減少,就會出現頭暈。”張鳴生說。

頸椎錯位不難處理,康復科或理療科的醫生用手法復位,再配合按摩、電療等方面的物理治療就行了。“問題在于,很多人忽視了頭暈和頸痛的信號,頸椎錯位后,關節間的摩擦加大,造成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引起增生,在這基礎上可刺激血管、神經,長此以往,可誘發頸椎病。”張鳴生教授提醒。
有時,“手”到就能病除
“脖子周邊肌肉酸痛,來康復科保健,讓醫師摸摸骨吧。”張鳴生說,“不要等肌肉都硬了,那樣康復起來需要很長時間。”
頸椎的狀況如何,哪里痛,哪里硬,哪個頸椎錯位了,康復科醫師摸摸就知道。理療師的按摩彈撥、疏筋理筋正是中醫所說的“舒經活絡”。當然,康復科還有多種物理治療儀器,如光療、電療、高壓氧艙、牽引等。
“中國人對物理治療的知曉率很低。”張鳴生感嘆道。這與大眾的認識水平有關系,許多人覺得打針、吃藥、開刀才是看病,物理治療不是看病。在國外,能不開刀盡量不開刀,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盡量用物理療法。
頸椎歪歪就受傷,還跟你不愛運動、不重視防護有關。
防護頸椎,首先要告別長時間一個體位不變的壞習慣。別老低頭干活,坐半小時前后左右轉動一下脖子,做做頸操。
頸背肌肉越發達,越能保護頸椎。平常要養成熱愛運動的好習慣,適當鍛煉,增加頸背、腰肌肉的力量。跑步、游泳這類全身運動,對頸部局部保健也有功效。 運動最好有人指導,不主張大家做需要大幅度轉動頭部的運動。此外,若活動幅度太大,超過耐受能力,做完后自己不舒服,就不要繼續了。
(海倫 摘自《家庭醫生·下》2014年第6期 圖/樂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