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曉 英
(太原理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
溫 曉 英
(太原理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以龍泉住宅小區為例,依據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對該住宅小區的建筑風格、設計構想、建筑造型及節能措施等進行了分析探討,并通過住戶實地調查,發現欠缺,為下一步設計提供參考依據和改進思路。
建筑設計,項目規劃,節能措施
龍泉住宅小區位于山西省柳林縣縣城東部,原青龍水泥廠舊址,是孝柳鐵路與汾軍高速公路路經之處。該用地范圍:北臨孝柳鐵路與青龍街,南臨汾軍高速公路,西鄰青龍村,東面為自然形成的河道——狼嚎溝,溝與用地之間已建成一條公路,西面有一條規劃路,部分已形成,總體來說,地理位置非常顯要,小區建成后將成為柳林縣的重要景觀之一(見圖1)。

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注重城市設計,體現園林化、現代化、人性化、藝術化的特點。突出其標志性、文化性、合理性和超前性。力爭做到:環境優美宜人,功能分區明確,空間布局豐富,造型新穎獨特。充分反映地區經濟、文化、理性水平。創造出富于新世紀風格的空間品格,使功能與使用完美結合。賦于建筑時代感和獨特優雅的形象,成為區域性的標志性建筑;力求強化建筑的性能價格比,以更為經濟合理的設計形式提供完備的使用功能;配套建設,合理布局,綜合開發;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強物業管理,滿足居住生活需求。
本居住小區詳細規劃設計本著“人與自然和諧,建筑與周圍環境和諧”的設計理念。根據現狀條件,從整體設計入手逐漸展開,使建筑布局融入周圍環境之中。小區巧妙的利用地理優勢,建造成開放與封閉結合的社區,數棟拔地而起的高層住宅;遙望,上聚日月之靈氣,下吸山海之龍脈,似與天地共造化。住宅依水而立,既滿足了日照間距又豐富了小區的整體景觀。小區中心景觀帶以“龍”抽象而得,象征居住區內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和傳承龍脈的生活歷程。公建與小區的主要活動場地、中心廣場、主要公共綠地結合布置,分區明確,能合理方便的滿足小區內居民的使用。
小區景觀設計追求對景處理,并與中式園林手法相結合,小區內休閑小品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重。
建筑單體和公共建筑均采用現代建筑風格,造型以現代建筑為基礎并融入古典的細部處理,使建筑既保持了古典神韻,又充分體現了時代感,造型飄逸灑脫,很好的配合了住宅的布置及時代風格。
地塊:整個地塊為長條形,長軸方向南偏東50°,約375 m,短軸方向最大160 m,最小105 m,地塊北段為滿足環境噪聲要求,東西各退道路紅線10 m,用地面積4.96 hm2,由于地塊非正南北朝向,為整體設計帶來了困難。
4.1 設計構思
龍泉小區名稱來源于當地的青龍村,如何體現龍泉的含義,同時又能滿足功能景觀等要求,成為設計的重點之一。“龍”具有象征吉祥的意義,“龍”喜水的特性又與“泉”形成鮮明的特點。“水”,如何體現水的概念是整個小區的重中之重。另外根據設計任務的要求,小區內全部建高層住宅,由于住宅的采光要求嚴格,所以間距成為規劃的重點,因此考慮將建筑兩排擺放,東北、西南各一排,中間留出間距可作為景觀花園用地,同時形成水系,以出現水的概念,但在設計中發現,水面太小,無法體現“入海蛟龍”特點,以體現龍與水相交融的設計理念。
4.2 平面設計
整個小區的主入口設在西北端,接近與青龍大街會所的位置,次入口位于西部。次入口附近各設置地下停車場出入口。整個小區建筑南北兩排布置,北面為狼嚎溝,北排建筑高度較高,在采光方面不影響北面建筑,南面采用點式樓與小型板式樓布置,對日照影響不大,樓間有相應的間距,陽光可以射入小區內部。在兩排建筑的底部,同樣設置兩排裙房,對外設置商業,對內設置部分公共配套設施,如幼兒園、便利店、醫療所等。整個小區西北端為會所。會所作為高檔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小區整體水平的窗口。會所內部包含體育、健身、娛樂、飲食等許多綜合內容,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會所的設計采用了現代手法,人處于會所中能看到小區內部的景色,同時也可以看到小區外部的景觀。
由于整個小區建筑的定位檔次較高,在外立面選型設計上努力塑造標志性效果,并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呼應和整體關系,建筑群體關系體現了豐富與完整的統一。本方案在創造出賦予新世紀風格的空間品質的同時,使形式與內容更趨完美結合;在賦予時代感和獨具特色的建筑形象的同時,力求使其成為區域性的標志性建筑;強化建筑的性能價格比,以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法提供理想的建筑新形象。
時代感:該方案在造型手法上突破了傳統設計理念的條條框框,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從體形關系上來看,商場與住宅的垂直組合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使人獲得耳目一新的沖擊力,又豐富了城市的天際線,符合現代設計的審美標準。
虛實感:在底商上,采用橫跨兩層的門斗與凸出的大玻璃相結合,和一層凹進的空間產生強烈的穿插變化,使建筑立面錯落有致。上部采用玻璃幕墻、封閉陽臺與實墻面的對比,豐富了建筑的立面造型,增加了建筑的體量感。在頂部處理上,在女兒墻上又加了一些細部構件,形成了較小的建筑尺度,使原有厚重的建筑產生了精巧細致的變化,減少了對城市的壓迫感,實現了從巨大城市商業建筑體量向自然景觀的過渡。
標志感:為了突出建筑的標志性,首先是尋求建筑與城市的切合點。具體來講就是使建筑融入城市的交通系統,使整個小區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觀之中又不失一個獨立的單元,自然形成一個城市景點。其次,在建筑總體形象設計上,做到主體突出、錯落有致,使整個建筑起伏跌宕,具有較強的標志性。
6.1 環境保護
對環境的影響及主要污染物:
1)廢水:本項目廢水主要是生活污水,經排水系統排入室外化糞池,經沉淀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統一治理。2)廢物:本項目廢物主要是各種垃圾。垃圾集中后,統一由環保部門回收,可再生利用。3)廢氣:項目基本不產生廢氣。本項目建筑裝潢材料均采用環保型材料,盡可能減少建筑物內的苯、甲醛等有害氣體的來源。4)治理方案: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采用定點集中堆放及時清理的方式進行處理。少量生活廢水經排污管排到城市污水管網,施工時盡量減少噪聲污染,夜間不施工,以防止影響居民休息。
6.2 節能
1)主要能耗指標。
按照山西地方標準要求滿足規定性指標。
2)節能措施。
a.控制建筑物體形系數。b.屋頂、外墻以及熱橋節點部位加強保溫,并嚴格按國家有關規范設計施工,達到國家節能標準。c.采暖與不采暖房間墻體和樓板采取保溫措施。d.窗戶設計以滿足最佳視線、采光設計以及節能要求。e.照明等電氣設施采用節能產品。f.增加中水利用、電等均設表計量。g.增加管道保溫厚度,減少熱損失。
嚴格按照國家GB 50042-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版)執行,樓梯間距滿足消防規定走廊及樓梯間處設消火栓。室外消防通道通暢,設室外消防水池及室外消火栓。地下層設消防控制室。
嚴格按照國家《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執行,人防工程滅火配置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消防配電設備及其電纜、電線等宜選用防潮防霉型產品,電力變壓器宜采用干式變壓器。
該小區業主已經入住,筆者對該小區的2號,3號樓住戶就居住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如下:2號,3號樓為經濟適用房,共18層,每戶建筑面積均小于90 m2,每單元兩部電梯六戶住宅,層高3 m,戶型有C,D,E三種,均為2室1廳。
調查戶數:2號樓的C,D,E戶型分別18戶。
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問卷調查表
調查結論:通過問卷調查,住戶對本次設計滿意度綜合指數超過75%,對小區現有環境不太滿意,戶型房間比例、結構體系選擇作為經濟適用戶型,住戶較為滿意。希望通過本次調查為下一步的設計提供數據依據和改進的思路。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picture
WEN Xiao-y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Taking Longquan Residential Complex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design ideas, construction styles and energy-saving measures of the complex by referring to the human-oriented design idea,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and improvement ideas for the following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sidence on-site investig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gram planning, energy-saving measures
1009-6825(2014)31-0030-03
2014-08-23
溫曉英(1976- ),女,工程師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