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爽 朱 毅
(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裝飾與裝潢·
紙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研究
閆 爽 朱 毅
(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介紹了紙材料的特性,對紙張的觸覺質感與視覺質感進行了分析,探討了紙材料在呂勝中作品中的應用實踐,提出了裝置藝術創作中的選材原則,以豐富裝置藝術的形式美,增強裝置藝術的表現力。
紙材料,裝置藝術,生態,作品
自20世紀至今,環境問題刻不容緩,已經成為人們高度重視的全球性問題,然而生態材料是迎合20世紀環境問題應運而生的新型材料。它是指資源和能源消耗最少、對生態環境污染最小、循環再生利用率最高或降解再使用的一種新材料。目的是在加工、使用與再生過程中具有最低環境負擔、凈化和修復環境等功能的材料,生態材料不僅僅要滿足環境與使用性能,還要考慮經濟性能。紙張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材料,它與其他工業材料相比較具有安全、低碳、環保、衛生可回收的特性,而且廉價、體態輕盈,便于攜帶。自發明以來,就在人們的生活中傳遞信息、包裹東西、繪畫、印刷等成為主要的物質載體。它以優美、雅致、活潑、可愛、時尚的精神狀態進駐我們的日常生活。紙張的回收再利用是基于生態材料的選材觀念之上,通過合理利用廢舊紙張,使廢舊紙張具有它的價值。紙材料作為生態材料的一種,完全符合當代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求。
材料的質感在裝置藝術作品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接觸紙材料時,通過人們的觸覺、視覺、聽覺等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正如桑塔耶納在《美感》一文中寫道:“假如雅典娜的巴特農神殿不是由大理石砌成,王冠不是用黃金制造,星星沒有亮光,那他們將是平淡無奇的東西。”也就是說裝置藝術中材料的質感與作品的形式美感有著密切的聯系。
1)紙張的觸覺質感。紙材料的觸覺質感根據密度、粘度、硬度以及濕度等的差異給人們的觸覺感知是不同的,如:密度大的紙材料給人們以結實的感覺而密度小的紙材料給人們以易破碎的感覺;硬度大的紙材料給人們的感覺是它的張力大而硬度小的紙材料則感覺是張力小;濕度大的紙材料給人們的感受是柔軟的感覺而濕度小的紙張給人以硬挺的感覺。
2)紙張的視覺質感。紙材料的視覺質感是通過色彩、肌理、光澤以及質地等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視覺質感。紙材料作為生態材料具有自身獨特的自然美感即物理特性,紙材料本身品種多樣如:質感有光滑的海報紙張和粗糙的宣紙之分;色彩有鮮艷的紙張和淡雅的紙張之別;肌理有精細與粗獷之不同。同時紙材料也是一種可塑性極強的材質即化學特性,通過色彩、肌理等性能,有目的地對紙張進行技術性和藝術性加工處理,使其具有自身非固有的性能,產生了同材異質兩種形式,從而獲得了豐富多彩的表現效果。
3.1 呂勝中簡介
呂勝中自80年代以來,與民間剪紙藝人共同研究中國民間傳統藝術文化剪紙,并于1988年創作了巨型剪紙展《彳亍》,傳達了中國傳統美術在現代蛻變歷程中的強大力度,具有較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特征和前沿性,并將這種力度推向世界。
3.2 呂勝中的作品《彳亍》
呂勝中在創作中,選用紙張作為這次展覽的主要材料,在順手可得的各色紙張上面剪刻、鏤空,同時運用折疊、對稱、重復、連續的特殊造型語言,把原本再常見不過的紙張轉化成長篇巨制,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在整個創作布局中,采用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剪紙為主要工藝,以腳印為創作元素,采用了一種陳鋪布置的裝置藝術展示手法,整個作品看起來正像“腳印”不斷重復陳列在展廳的地面、墻面、廊柱以及長廊等之上,給人以詭秘錯落的震撼感。這種好似迷宮似的陳列模式,擺脫了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開啟了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向當代的觀念藝術轉變之路。與此同時,它也證實了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走向現代藝術殿堂的可能性(見圖1)。

不同高度的學者對這幅作品均有所感慨。伊吉男先生則把呂勝中的作品提高到了可以與世界現代藝術相媲美的高度:“中國遲早要以自己不裝腔作勢的現代藝術與整個世界對話,即從后市的本土出發,一種真實的面對世界問題的震動和回應。把原本小巧玲瓏的掌上之物轉化成長篇巨制,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這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所不具備的。同時又以民間美術符號作為現實感受的基本詞匯。”楊先讓先生曾這樣贊揚:“我感覺呂勝中的作品是站在世界藝術高水平上的‘玩’,玩的高,玩得好,令人驚奇、佩服。比如這幅作品中,他運用了‘一條像迷宮一般布滿腳印的路’的傳統觀念,是用現代裝置、展示、行為等藝術手法處理傳統主題的成功典范。”作品運用中國民間傳統藝術文化剪紙中的拼貼及重復來完成,縱觀整幅作品,充滿了原始的信息。就作品本身材料而言,它與傳統的材料并不相同,它采用了原始的紙材料,紙具有低碳、環保、可回收、可循環、廉價等優點,反映了生態材料與裝置藝術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此作品更顯示出藝術創作的精神高度;就色彩而言,傳統的剪紙色彩是運用一種顏色或一種單一的色調,體現了色彩純潔、干練,視覺沖擊力強,運用民間傳統藝術元素讓人們感受審美。
紙材料作為生態材料的一種,它的研究是一種現實問題的需求。對裝置藝術來說,不僅是材料上的新發現,更是精神上的品質提升。紙材料在裝置藝術創作中,通過各種手段,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藝術語言,在表現上更加有內涵、富有生命力。紙材料通過藝術家的手排列組合,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藝術語言形式。紙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有利于進行藝術創新,同時豐富了裝置藝術的形式美,增強了裝置藝術的表現力,拓展了審美的新領域,豐富了裝置藝術的文化內涵。
[1] 曹立潔.論綜合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3):33.
[2] 江秋奮.論生態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體現[J].青年文學家,2012(8):87.
[3] 陸眾志.纖維藝術空間漫談[J].藝術百家,2004(4):62-64.
[4] 郭國林.環境材料的分析與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6(12):112-115.
[5] 鄭 璐.在五感之外——質感在設計中的運用[J].現代交際,2012(8):55.
[6] 高國棟.以人為中心的裝置藝術的召喚[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6(12):11-12.
[7] 劉道春.新材料技術應用開創低碳節能的新時代[J].化學工業,2012(11):210-211.
Research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stallation art paper material
YAN Shuang ZHU Yi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 materials, analyzed the paper tactile texture and visual texture,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paper materials in Lv Sheng-zhong production, put forward the material selection principle of installation art creation, in order to rich the installation art form beauty, enhanced the installation art expressive force.
paper material, installation art, ecology, production
1009-6825(2014)31-0231-02
2014-08-12
閆 爽(1988- ),女,在讀碩士; 朱 毅(1961- ),男,教授
J50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