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迪 楊 韜
(遼寧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遼陽中心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
張 迪 楊 韜
(遼寧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通過對遼陽中心歷史街區現狀詳細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遼陽中心歷史街區整體性、動態性、連貫性、真實性保護原則及更新思路,以整治四分五裂的歷史街區,限制歷史街區商業過剩趨勢,實現對街區的動態保護與更新,使城市的歷史文化得以傳承。
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古城
遼陽歷史悠久,是東北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據史料記載,早在六七千年之前,遼陽所在范圍內就有人類居住、勞作、活動。但是遼陽真正意義的國家行政建制出現在戰國末期,從此以后直到17世紀,遼陽一直是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及軍事重鎮,是東北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是王爾烈及曹雪芹的故鄉、是努爾哈赤的第一個都城所在地。隨著歲月的流逝,戰爭的破壞,政治中心的遷移,在遼陽古城中,能夠反映古代文明和時代特征的一些古民居、古寺廟和古塔及歷史街區,有的已不復存在,有的已破損嚴重,如今的遼陽面對著新的城市建設形式,是保留歷史街區中的古建筑,還是在歷史街區中建設新的建筑,對歷史街區的保護是側重于對街區中一些新建筑體量、風格等的約束協調,還是修葺完善,都是值得深思及探討的問題。
遼陽,古稱襄平,戰國時期襄平城的行政建制已經有了正式的稱謂,即遼東郡,襄平是遼陽市最早的地名,遼東郡既是遼陽城最早有明確紀年行政建制,也是遼東郡城代替古襄平城地名的開端[1]。遼陽歷史上先后曾有6個地方割據政權在此建立國號,定都遼陽,因此留有較多的古代建筑遺跡。主要包括:位于燈塔市西大窯鄉官屯村的唐代燕州古城、清太祖努爾哈赤從興京赫圖阿拉城遷都遼陽后所建的東京城、歷史上稱為“遼東邊墻”的明代長城一段和有許多動人傳說的姑嫂城[2]。遼陽成為中國北方各族融合、交流的聚合點,也是中原王朝在東北地區設置行政機構最早的城市,它的建制沿革與編年體系是東北地區最完整的歷史序列。遼陽中心歷史街區(即現在古城中心)建筑樣式古樸、空間形態豐富、商業文化聚集。遼陽古城雖幾經戰火,許多古建筑被毀,但是古城的基本格局未變,古城保存著完整的路網系統。中心歷史街區內商鋪還都保留著原有的風貌,大多以兩層小樓為主,一層為臨街的商業網點,二層為網點或庫房。這部分建筑無論從建筑形式上,還是建筑材料的選擇上,最能突出古城風貌,而且保存非常完整,是古城最具象征意義的空間。
2.1 歷史遺留問題及規劃部門對古城歷史街區保護的忽視
遼陽歷來被稱為文化古城,東北重鎮,有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是東北最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之一[3]。遼陽隨著東北政治中心的遷移及戰火的破壞,使得中心歷史街區的建筑風格并不統一,加之后期規劃的整體性差,使遼陽中心歷史街區建筑雜亂無章,見圖1。民國后期的建筑與日滿時期的建筑以及清晚期建筑并存,遼陽規劃局對古城內的建筑規劃以靜態控制為主,即限制周邊新建建筑的風格、高度、材質、體量為主的保護模式,而忽視歷史街區整體風貌保護和統一。由于靜態的控制措施很難適應城市快速發展,加之管理松懈,常使控制指標不能落實。
2.2 歷史街區開發利用不足,優勢不明顯
遼陽政府制定的“六四一”產業布局,使弓長嶺溫泉旅游迅速升溫,相較之下市內旅游業卻發展緩慢,市內許多古跡資源沒有合理開發和利用。遼陽古城遺址主要建筑的消失,使遼陽曾經的輝煌不在,目前相關部門只將清代建筑吳公館原址上建立起來的曹雪芹紀念館(見圖2),民國時期東三省官銀號總辦彭賢住宅、廣佑寺遺址、東京陵等幾個重要的歷史建筑開放為觀光景點(見圖3),而近代記錄日本侵略過程的幾處建筑、清代民居、鼓樓、廟宇等卻破敗不堪,中心歷史街區支離破碎、嘈雜混亂。整個歷史街區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建筑孤立而單薄,缺乏顯著的地區特點,旅游相關硬件設施不足,很難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街區,使人們駐足。

2.3 過度的經濟開發,靜態的保護對歷史街區的破壞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張,遼陽的歷史街區在不斷的變化著。遼陽市政府以遼陽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為契機,對古城建筑及歷史街區進行有效的保護和修復,以期體現遼陽悠久的歷史文化及淳樸的民風,打造具有遼陽城市特色的經濟文化中心。但由于保護觀念落后,歷史街區現已成為商業中心,而其中的古跡淹沒在現代商業建筑中,成為了供人觀賞的靜態歷史博物館,忽視了歷史街區自身的發展,忽視了歷史街區的整體性及動態性,歷史街區應該以完整的建筑群為主體,以歷史風貌為內容,以展示城市發展為主題,表達城市歷史文化信息,展示城市風采。目前,在西大街步行街上,約1 000多米的路段上已有歐洲商行、大東商場、翰林府大市場、鱷魚商城、薩蒂名品女裝等大型商業設施多處,而在建或待建的依然火爆,很多商場效益不佳,異常蕭條,明顯的商業設施設置過剩。遼陽文保部門長期以來單純的保護單體文物建筑,忽視歷史街區整體性的保護策略(見圖4),使商業建筑見縫插針,缺乏統一的時代感,缺乏整體的天界線及立面設計。商業建筑在設計之初并沒有從街區整體入手,沒有考慮周邊建筑檐口高度,立面造型、體型、色彩和材質,所以參差不齊的商業建筑使整個歷史街區整體風貌支離破碎。

在遼陽古城的保護原則中引入動態保護理論,不但要保護歷史街區的靜態美,更要保護歷史街區的動態美,保護歷史街區的整體性、連續性、真實性、動態性。充分利用遼陽地區的建筑文化資源,挖掘歷史文化底蘊,保護街區的生活狀態、市井文化,以便更好的保護完整街區風貌,突出遼陽地域建筑及民俗文化特色,使歷史街區發揮自身優勢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3.1 整體性保護原則
整體性保護原則,要求保護歷史街區內的古建筑本身、建筑外觀、街道空間、街道立面、街道系統、空間的完整性,整體空間尺度、歷史文化風貌和居住形態完整[4]。一直以來遼陽的一些建筑主要以單體保護為主,對單體建筑的關注,使曹雪芹紀念館、彭公館、王爾列故居等歷史建筑得以保護和修繕,而周邊的建筑及環境卻被忽視,單體建筑的保護不利于地區文化的發展,曹雪芹紀念館、王爾列故居都在中心歷史街區上,除了古建筑本身、建筑單體、街道空間等需要保護,歷史街區的非物質形態也需要受到重視。遼陽中心歷史街區的保護首先應遵循完整性的原則,完整性不僅僅體現在保護規劃范圍內的完整性,而應從整個片區和區域考慮歷史街區的完整。
3.2 動態保護原則
時間和空間是牢不可分的整體,古城中心歷史街區并不是單指建筑本身或街區本身,而是和建筑相關的三維空間,是空間及時間的載體。整體動態保護原則包括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兩方面的內容。物質形態方面,主要指保護古建筑本身、建筑體量、街道空間、街道立面、建筑天界線、古建筑材料色彩等,非物質形態方面,主要指保護歷史街區居民的生活狀態、市井文化、傳統商業、傳統精神風貌等[5]。對遼陽歷史街區的保護強調動態的過程,單純的建筑單體只能作為歷史文化的博物館,歷史街區主要是強調動態的發展過程,不能局限于某個特定時期內的建筑風貌,歷史街區要重新煥發活力,必須是記載了城市大量歷史文化信息,體現整體傳統風貌,歷史文化見證的建筑群。
3.3 地域文化特色歷史性、原真性保護原則
在遼陽中心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過程中避免過度商業化,過度現代化、文化空洞化的現象的出現,讓地域文化有自我發展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永葆歷史街區獨特魅力[6]。避免歷史街區千城一面的現象,在歷史街區中出現的現代建筑避免設計方法和用材國際化,標準化。保護和修繕的古建筑應該修舊如舊,保持原有的建筑特色,地域特征。真實的反映歷史,盡量采用當地的建筑材料建造,要求在對街區歷史建筑的修繕和新建建筑的設計中,先研究遼陽建筑文化,研究周邊古建風格特征、建筑特色、建筑材料,建設出具有真實而獨特魅力的建筑。任何重復和模仿都不能體現深邃與悠久的遼陽文化,是不科學的,很難代表當地的歷史。
3.4 可持續發展與更新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關注,對遼陽歷史街區來說,“可持續”不是簡單保護遼陽歷史建筑不被破壞,而是要扭轉激進的破壞和過度經濟開發帶來的持續惡化,保護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的健康循環,整治遼陽中心歷史街區空間環境。保護遼陽古建筑遺址、建筑體量、街道空間、街道立面等物質空間環境,保護歷史街區居民的生活狀態、市井文化、傳統商業、精神風貌,促進建筑、歷史、經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使歷史街區的風俗習慣,民族精神在當今社會中得到傳承,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7]。歷史街區不但是街區建筑本身,而是歷史文化延續的一種方式,是城市建筑與文化的具體體現,是城市發展與更新的窗口。
青山綠水孕育出了鐘靈毓秀的遼陽古城,千年文明又賦予了它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全球現代化的沖擊下,探索遼陽中心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具有重要的意義。遼陽中心歷史街區是集中體現遼陽古城建筑、歷史文脈、發展脈絡的街區,是反映遼陽傳統人文風貌的街區,遼陽中心歷史街區以各種類型的公館、祠廟、民居、傳統商業建筑為主體,以居民生活、購物、觀光旅游為主要職能,具有豐富而完整的街區風貌,能集中體現遼陽街區文化的特色區域,是遼陽歷史變遷的重要見證。
[1] 萬 寧,潘 瑋,呂海蓉.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J].城市規劃,2011(6):23.
[2] 楊 鑄.秉燭話遼陽[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 遼寧省圖書館.盛京風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 唐群峰.城市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1.
[5] 朱 靜.保定市中心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理論及對策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1.
[6] 王貴杰.聊城古城保護和更新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05.
[7] 唐群峰.城市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研究——以長沙市太平街區為例[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1.
[8] 王 萍,趙 敏.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與規劃探討[J].山西建筑,2014,40(9):15-16.
The protection and update of historic district in Liaoyang city★
ZHANG Di YANG Tao
(LiaoningJianzhuVocationalUniversity,Liaoyang111000,China)
The protection and updat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dynamic, historic and authenticity for Liaoyang city were proposed through detailed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Liaoyang historic district. The principles were useful for treatment of crumbling historic district, limiting excess business trends in historical district, realization of dynamic protection and updates, inheritance history & culture of Liaoyang city.
historic district, protection and update, ancient city
1009-6825(2014)30-0006-02
2014-08-13★: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W2012299);遼陽市2013年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
張 迪(1981- ),女,碩士,講師; 楊 韜(1981- ),男,碩士,講師
TU984.1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