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如 兵
(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設計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坡地大型商業建筑中安全疏散設計寬度的探討
張 如 兵
(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設計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結合相關消防技術規范,對坡地大型商業建筑中安全疏散設計寬度進行了研究,并以某商業綜合體為例,分析了其防火分區、安全疏散、消防設施等設計特點,為該類建筑安全疏散設計研究奠定了基礎。
商業建筑,疏散,規范,寬度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大量的大型商業建筑或購物中心,與傳統的商業建筑相比,在功能和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們功能齊全、形式多樣,部分大型商業建筑集餐飲、娛樂、旅游、文化、藝術等功能于一體,同時容納“主力店”、主題娛樂休閑設施和室內商業街等多種商業業態。
大型商業建筑具有規模大、功能復雜、可燃物多、火災蔓延迅速、人員疏散困難、撲救難度及財產損失大等特點。其在防火分區、安全疏散、消防設施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商業建筑的獨特性,而現行國家標準對大型商業建筑防火設計所采取的措施針對性不足。特別是坡地大型商業建筑在具體設計中沒有可以適用的相關規范,在具體設計中設計單位從防火分區和人員疏散以及從項目本身的造價控制上來說都希望按地上建筑對待,包括甲方從投資的角度也是據理力爭要求設計單位按地上建筑對待,然而在圖紙審查機構及消防審查中又要求從嚴控制,在沒有可執行的具體條文時均按地下建筑來審查,顯然又偏于保守。如何合理的解決這一矛盾,則急需出臺相關規范,以便經濟合理又安全的設計該類建筑。
作為商業建筑防火設計的重要因素是防火分區,疏散距離、樓梯的疏散寬度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容納人數、面積大小及人們在火災時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合理地設置安全疏散設施,為人員的安全疏散提供有利條件。涉及坡地商業建筑的設計規范《重慶市大型商業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后面涉及簡稱《重規》)由重慶市公安局消防局和機械工業部第三設計研究院編制的由重慶市建設委員會批準的地方性標準,應該是可以參考的。依據5.1.5 坡地大型商業建筑的防火分區面積應滿足下列要求:
1)平頂層和底層的每個防火分區建筑面積不應大于5 000 m2,當平頂層和底層分別設有直通室外且能滿足本層疏散寬度的安全出口時,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0 000 m2;
2)上層和吊層的每個防火分區建筑面積不應大于5 000 m2;
3)吊層內的防火分區,當設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其寬度滿足該防火分區安全出口寬度要求,且該防火分區內任一點至最近直通室外安全區域的出口的疏散距離符合本規范6.1節或6.2節的規定時,該防火分區的允許最大建筑面積為10 000 m2。
規范對吊層的術語解釋為坡地建筑位于坡底的樓層稱為底層,以坡底場地作為室外地面;與坡頂相連接的樓層稱為平頂層,以坡頂場地作為室外地面;平頂層以下、底層及底層以上的樓層稱為吊層,平頂層及以上樓層稱為上層。
筆者以陵川某商業綜合體為例討論規范執行標準不同對疏散寬度、疏散距離、樓梯布置的影響,分析出臺相應設計規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該項目集旅游度假酒店、旅游集散中心、商業、大型超市、影院、住宅于一體。場地位于山地,西南高,東北低,高差相差8 m,商業部分位于中部和北部,共兩層,商業上部為兩棟11層單元式住宅樓,住宅由西側坡道直接上到商業二層屋頂。
依據地形設計方案將二層以下設計為大型商業、超市,首層商業主要出入口臨北側城市道路,其余疏散口一部分通過二層西側直接疏散到東側道路,另一部分通過二層疏散到二層屋頂,二層屋頂與南側道路相通,東側為緊鄰建造的酒店,二層則可由西側直接疏散到西側道路上,其余一部分通過二層屋頂直接疏散到南側道路,一部分由一層疏散;現依據《重規》就該項目防火分區的劃分及疏散計算設計如下(工程平面示意見圖1):
本工程商場為高層建筑的裙房, 商場與高層主體之間采用防火墻分隔,疏散寬度按“建規”第5.3.12條執行。
本商場為第二和第三防火分區部分,一、二層建筑面積均為5 260 m2,分為兩個防火分區,第三防火分區面積為4 990 m2,耐火等級一級。
1)根據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商店營業廳內的疏散人數換算系數見表1。

表1 商店營業廳內的疏散人數換算系數 人/m2
2)再根據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和房間疏散門每100人的凈寬度,耐火等級為一、二級時:地上一、二層換算系數為0.65;地上三層 0.75;地上四層及四層以上各層1.00;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過10 m的地下建筑0.75;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過10 m的地下建筑 1.00。
3)商店的疏散人數應按每層營業廳建筑面積乘以面積折算值和疏散人數換算系數計算。地上商店的面積折算值宜為50%~70%,地下商店的面積折算值不應小于70%。考慮到現在商業已不同于19世紀,倉儲式的商場越來越多,柜臺的尺寸也在加大,柜臺所占用的空間及面積也越多,同時倉儲式的商場中大多數的顧客為推車購物,所需用的空間的面積也加大。故折算面積取上限50%。
按此計算一二層商場疏散寬度為4 990×0.5×0.85×0.65/100=13.79 m,一層東側疏散門總寬度13.5 m,北側疏散門總寬度6 m,東側與酒店有疏散聯通口一個寬為2.1 m,北側則通過與二層聯通的樓梯由二層西側的門疏散,完全滿足要求。
依據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3.13條注1,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物內的營業廳室內任何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大于30 m,依據注3設置噴水滅火系統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增加25%,則商場的疏散距離為30×1.25=37.5 m。只需在商場中部再設一部樓梯即滿足規范要求。
我們再看看如果按地下建筑設計的結果。首先依據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1.13條地下商店應符合下列規定:
1)營業廳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三層以下;
2)不應經營和儲存火災危險性為甲、乙類儲存物品屬性的商品;
3)當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且建筑內部裝修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 50222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的有關規定時,其營業廳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增加到2 000 m2。
本工程若按地下商店對待,則防火分區的最大面積為2 000 m2。依此防火分區則必須劃分為3個(本文只討論商業部分),按此則必須在原第三防火分區設甲級防火卷簾將其分開,當火災發生時感應聯動系統將自動指揮防火卷簾落下,同時要滿足疏散的要求則必須砌筑部分防火墻并安裝甲級防火門。如圖2粗線及粗虛線所示。

按此思路兩層均按地下建筑考慮,計算一二層商場疏散寬度為:4 990×0.7×0.85×0.75/100=22.27 m,與按地上建筑考慮時需要增加的疏散寬度為:22.27 m-13.79 m=8.48 m。一層部分可通過增加對外出口的寬度解決,而二層由于只有東側可直通室外且面寬有限,則須至少增加兩部樓梯才能解決。由于二層的疏散是通過一層和屋頂解決的,則首層必須同時布置兩部樓梯,依據規范要求樓梯要直通室外(依據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3.13.3樓梯間的首層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層采用擴大封閉樓梯間。當層數不超過4層時,可將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設置在離樓梯間小于等于15 m處)在平面布置上也增加了難度。
如按此思路則設備專業也需按地下室進行消防設計且各防火分區要自成系統,同時增加防煙排煙設施,增加投資是一個方面,也是建設方不希望的方案結果。
從防火的角度看,防火分區劃分得越小,越有利于保證建筑物的防火安全。但如果劃分得過小,則勢必會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這樣做對商業建筑而言顯然是不宜的。防火分區面積大小的確定應考慮建筑物的使用性質、重要性、火災危險性、建筑物高度、消防撲救能力同時應結合實際情況考慮有利因素,而不能一味的以規范相抵取其嚴。即便是不能以地上建筑對待也應綜合考慮其有利因素出臺相應的規范條文,以便于設計有據可依。
[1] 袁奕之.地下商場安全疏散設計有關問題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9,28(6):57-58.
[2] 鄭 智,孫 宇,吳雪嶺.商店建筑中營業廳安全疏散寬度計算方法的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2(5):31-34.
Inquiry on safety evacuation width design of large-scale slope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ZHANG Ru-bing
(ShanxiCommunicationScienceHighwaySurveyDesignInstitute,Taiyuan030006,China)
Combining with relevant fire-fight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the paper studies safety evacuation width design of large-scale slope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Taking the commercial comprehensive architecture as an example, it analyzes its fire-fighting distribution, safety excavation and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and other design features, which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architectural safety evacuation design research.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evacuation, specification, width
1009-6825(2014)30-0037-02
2014-08-13
張如兵(1968- ),男,工程師,一級注冊建筑師
TU998.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