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雷鳴 王 睿 米春科 谷 康*
(1.無錫南長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000;2.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3.鞍山市森林公安局,遼寧 鞍山 114000)
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濱河綠道景觀設計初探
谷雷鳴1王 睿2米春科3谷 康2*
(1.無錫南長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000;2.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3.鞍山市森林公安局,遼寧 鞍山 114000)
介紹了城市濱河綠道的內涵及其組成要素,闡述了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濱河綠道景觀規劃的特點,并結合國內外優秀案例和理論依據,總結了城市濱河綠道的景觀規劃設計策略,以真正體現城市濱河綠道的固有價值。
城市濱河綠道,游憩功能,景觀規劃
許多綠道最重要的景觀是水景觀:一條河、溪、運河、湖或是海,在一個州或地區范圍內,河流和濕地系統成為連接公園、庇護所、居民點和綠道的中樞[2]。城市濱河綠道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開放空間,進行漫步、健身、騎行等游憩活動,利用城市河流的水環境,創造尺度宜人的漫步娛樂、健身空間,提供休閑娛樂的親水環境,吸引居民外出鍛煉,達到鍛煉身心的目的的同時,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因此城市濱河綠道的游憩功能對綠道的規劃建設具有現實的意義。
萊特認為城市濱河綠道,通常是沿著一個被忽視的、破敗的城市濱水區,作為城市衰敗濱水區復興開發項目中的一部分而建設起來的綠道[3]。它屬于城市綠地系統中的濱河帶狀綠地,以流暢的濱河慢行道(支持慢跑和騎自行車)為中心,將現有的帶狀公園和未稱為公園的帶狀綠地連接成一個整體,并提供完善的綠道休閑設施,它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不受機動車干擾的帶狀的慢行空間,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城市濱河景觀風貌營造了線性連續的視覺體系[4]。
1.1 特點
城市濱河綠道作為城市綠道的一種類型,同樣可以涵蓋沿著公路的所有支流、運河、游徑,連接了整個區域的游徑和自行車道系統,具有線性形態,連通性,多功能性的特點。
1.2 城市濱河綠道組成要素
城市濱河綠道是由濱河帶狀綠地(綠廊)、慢行道以及綠道配套設施三部分構成。濱河帶狀綠地(綠廊)主要體現綠道的生態功能,是綠道的生態本底;慢行道是綠道休閑運動功能的主要載體;建設基本的配套設施是為了方便居民正常、安全地使用綠道[5]。組成要素有:1)濱河帶狀綠地;2)慢行系統;3)濱河綠道配套設施。
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濱河綠道的景觀規劃設計中應具有完善的游憩設施、照明設施、標識設施和其他設施,綠道入口滿足可達性,景觀小品、鋪裝等融入文化要素突出城市濱河綠道的文化功能。按照濱河綠道的規劃設計方法,從整體到局部突出綠道本身所固有的游憩功能,并將其放大落實到細節,滿足城市居民的健康暢行和親水需求。
城市濱河綠道的景觀規劃設計除了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創造宜人的濱水住宅區等功能外,還是城市中最理想的親水游憩空間,基于這些游憩功能的定位,城市濱河綠道除了綠道所共有的線性特征之外,還具有以下特征:
1)城市綠道網絡系統相協調。城市濱河綠道屬于市域范圍內的綠道,在規劃中以區域綠道網絡整體規劃為指導,與整體綠道網絡相協調。依托河流將城市中現有的分散綠地進行連通,強調充分利用城市現有的綠地資源,建設可以滿足多種功能的綠地系統,只有與城市綠道生態網絡相結合,才能充分體現綠道的固有功能和現實意義。
2)具有多元化的綠色開放空間。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濱河綠道注重綠色游憩空間的營造,讓更多的居民參與享受到整個濱河景觀中,實現資源共享、景觀共享、空間共享,利用建筑、小品、濱河堤岸等構筑物的配合和協調,最大程度上把河岸空間作為公共使用的場所,即做到游居共享[6]。
3)滿足串連綠地節點的可達性。城市游憩綠道與交通環境相聯系,將周邊的城市公園、旅游景區等與學校、居住區、商業區、交通樞紐站、城市重要景觀節點及重要建筑的出入口位置相連接[7]。基于游憩功能的濱河綠道設置建筑標志或景點,使人們從行為和心理上將水域空間和陸地空間做一個有效地銜接,滿足串聯綠地的可達性。
4)具有連貫暢通的慢行系統。連貫暢通的慢行系統是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濱河綠道規劃的特點之一。城市游憩綠道中的慢行步道是游憩綠道的重要內容,是承載游憩綠道的休閑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重要載體。
5)具有豐富安全的親水駁岸。不同視點的位置決定了人們親水感知的強弱[8]。在濱河空間中,由于河流本身就是各種景觀要素,例如橋、堤、岸等的載體,我們在濱河空間中的行為,如散步、游船、觀賞、交談等,都是基于人們的親水特性所表現的,豐富的安全親水設施的設計為居民提供更多的游憩方式。豐富安全的親水駁岸可以突出濱河綠道的游憩功能,滿足人們的親水需要。
美國綠道的規劃設計程序基本可以概括為:選定綠道→調查分析→制定概念規劃→制定最終總體規劃方案,根據美國綠道的總體規劃流程,分析城市濱河綠道與綠道之間規劃的異同點,基于游憩型綠道的特點,總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濱河綠道景觀規劃方法,如圖1所示。

3.1 城市濱河綠道資源調查分析
城市濱河綠道景觀規劃前期調研內容包括資源情況和需求情況兩方面。采取現場勘查、資料收集、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調查游憩綠道、景觀資源、設施基礎、土地利用、旅游及休閑需求等。
1)游憩綠道調查分析。
調查濱河綠道所在城區的整體游憩綠道布局,了解規劃河流與周邊其他河流、農田、山體等自然景觀的關系,總結這些資源現狀對于規劃河流綠道的景觀規劃的影響,合理規劃濱河綠道的控制區。
2)景觀資源調查分析。
城市的景觀資源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前期調查規劃范圍內以及周邊的城市公園、大型綠地、歷史街區等景點的位置、規模和對居民的影響,深入挖掘每一種景觀資源的起源、特征、文化等,為濱河綠道的景觀規劃選線布局做準備。
3)設施基礎調查分析。
設施基礎包括城市道路、慢行系統、服務設施等,設施基礎調查現狀的基礎設施,將河岸與沿岸的構筑物,分析各類設施的優點和缺點,利用較少的設施進行改造和拆除,結合濱河綠道的總體規劃設置更多游憩設施,營造多元的游憩空間。
4)土地利用調查分析。
調查土地利用情況包括土地權屬和土地利用,分析規劃范圍內和邊界的土地利用性質,為景觀規劃起到一定的控制和指導作用。調查規劃項目的濱河綠道兩側土地開發利用程度,不同性質建筑布局,通過土地利用調查分析,結合土地發展規劃,合理規劃設計項目濱河綠道的景觀,突出游憩功能。
3.2 城市濱河綠道游憩行為需求調查分析
此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濱河綠道規劃的前提是對居民的游憩需求進行調查分析,通過現場觀察記錄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不同游憩空間中使用者行為特征和使用者對于游憩設施的需求情況,來指導濱河綠道的景觀設計。
1)自然景觀區域使用者的游憩行為需求。
城市濱河綠道的自然景觀區域強調景觀的自然性和可達性,人們活動需求是滿足其游憩觀光的需要。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綠道選線依附城市綠地空間形態進行布置,如駁岸、農田、森林等自然空間,并充分結合其所處的不同空間組織景觀設計,增加景觀多樣性,充分利用景觀自然資源為人們提供良好的休閑娛樂空間。
2)歷史遺址區域使用者的游憩行為需求。
濱河綠道的歷史遺址區段在具體設計時,保留遺址的核心價值,深刻挖掘其文化內涵和社會教育意義,增加整個游覽體驗的趣味性,同時考慮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使之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3)市民居住區域使用者的游憩行為需求。
市民居住區域的綠道路段的主要服務對象為老人、小孩以及居住于此地的廣大居民,在居住區內部之間,通過綠道的連接,能夠有效的將人們的居住空間與戶外活動場地、小型商場及學校連接起來,設計應以散步和少量游憩為主,在綠道整個路線當中適當穿插小型廣場、運動設施以及配套輔助設施等。
4)商業辦公區域使用者的游憩行為需求。
商業辦公區域的路段主要使用者是上下班的人群。在設計時,整體綠道設計以通行為主,配合少量的基礎服務配套設施。在設計過程當中,應該考慮到在短時間內,人流通行量大的實際問題,商業區型綠道結合鋪裝和節點廣場適當提供休息椅、遮陰設施或涼亭,另外要保持綠植的空間相對開敞性、通透性。
3.3 城市濱河綠道景觀專項設計
城市濱河綠道僅僅停留在綠道布局和綠色空間的建設上是不夠的,與城市游憩綠道相配套的各類專項規劃是實現游憩功能的重要保障。通過服務設施設計、親水駁岸設計、植物景觀設計、慢行步道等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城市游憩綠道的功能,并進行詳細規劃和管理說明。
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濱河綠道景觀設計中應把握其應具有的特點,基于大量前期調查分析的基礎之上進行濱河綠道的選線和規劃定位,再進行專項設計,從宏觀和微觀層面突出其游憩功能,總體方案規劃中結合綠地系統規劃營造多元化的綠色開放空間,在專項設計中通過具體的游憩設施為綠道的使用者提供游憩場地,真正體現城市濱河綠道的固有價值。
[1] 秦小萍.中國綠道與美國Greenway比較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2.
[2] 弗林克·斯爾恩.綠道:規劃、設計和開發指南[M].余 青,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 Little C.Greenways for American[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
[4] 何志明.城市濱河綠道使用狀況評價研究——以杭州主城區為例[D].杭州:浙江大學,2013.
[5] 方正興,朱 江,袁 嬡,等.珠三角綠道建設誤區及規劃對策[J].南方建筑,2010(4):61-65.
[6] [美]C.亞力山大若.建筑模式語言[M].王聽度,周序鴻,譯.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34-35.
[7] 吳雅婷,肖 斌,楊 艷.城市公共開放空間景觀設計及整合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2):188-191.
[8] [日]都市研究會.水網都市[M].張曉燕,譯.京都:學蕓出版社,1987:28.
On exploration for urban river greenway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recreational function
GU Lei-ming1WANG Rui2MI Chun-ke3GU Kang2*
(1.WuxiNanchangGardeningReforestationEngineeringCo.,Ltd,Wuxi214000,China; 2.LandscapeGardeningCollege,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 3.AnshanForestPublicSecurityBureau,Anshan114000,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mponents of urban river greenways, illustrates the features of the urban river greenway landscape planning based on the recreational function, and sums up the strategies for the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of the greenways by combining with the excellent safety and the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so as to realize the fixed value of the urban river greenways.
urban river greenway, recreational function, landscape planning
1009-6825(2014)30-0202-03
2014-08-12
谷雷鳴(1985- ),男,工程師; 王 睿(1989- ),女,工程師; 米春科(1988- ),男
谷 康(1971- ),男,副教授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