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慧++谷娜
【摘要】目的: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血管超聲特點進行分析。方法:對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老年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90例(A組)和無狹窄組90例(B組),對兩組頸動脈內膜厚度增加及出現斑塊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通過治療分析發現,兩組頸部血管超聲提示頸內動脈顱外段內中膜厚度(IMT)增厚例數位:A組56例(62.22%),B組52例(57.78%),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動脈斑塊檢出:A組61例(67.78%),B組32例(35.56%),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普遍存在著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通過分析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血管超聲特點,對于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血管超聲
資料與方法
通過對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老年住院患者,按照我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標準進行檢查,并對其超聲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依據頸部動脈顱外段有無血管腔分為狹窄和非狹窄兩組,將患者進行隨機分組,90例(A組)和無狹窄組90例(B組),對兩組頸動脈內膜厚度增加及出現斑塊情況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般資料: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老年住院患者,年齡在62~86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67±3.4歲,男128例,女52例。A組的平均年齡為62±3.3歲,B組的平均年齡為64±4.3歲,對兩組年齡進行統計學分析,年齡無差異(P>0.05)。A組患有高血壓、高血糖及冠心病的患者共有65例(67.3%),B組有47例(53.2%),對兩組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無差異(P>0.05)。
超聲檢查結果:通過對180例患者的治療分析發現,兩組頸部血管超聲提示頸內動脈顱外段內中膜厚度(IMT)增厚例數位:A組56例(62.22%),B組52例(57.78%),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動脈斑塊檢出:A組61例(67.78%),B組32例(35.56%),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病情及預后:通過對收治的180例患者進行統計和記錄,入院時A組中病情危重的患者有44例(44.5%),B組中病情危重的患者有25例(30.6%),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性(P>0.05);經過相關治療后,A組中病情好轉的患者有69例(72.5%),B組中有80例(88.2%),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性(P>0.05);A組中治療無效死亡的患者有28例(28.1%),B組中有12例(13.2%),兩組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造成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頸動脈逐漸粥樣硬化、動脈狹窄等病理特征,疾病的發生、發展直接影響著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情及預后發展[1]。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是病情不斷惡化的病理特征,內膜逐漸增厚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從而導致頸動脈血管腔的狹窄,降低血流量,嚴重時粥樣硬化斑塊脫落會堵塞遠端血管腔,導致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2]。由于這一過程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吸煙、老年體質等多方面因素都會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本文經過對180例患者的研究發現,具有以上影響因素的患者占有較大比例。因此,預防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就要從這些影響因素切入,從根源上消除產生因素。隨著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及D-二聚體等診斷指標在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檢查中不斷應用,其作用受到廣泛重視,與之有關的研究資料也日益增多。作為影響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栓塞的直接因素,這三個診斷指標的含量越高,就會造成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因此,可以將其作為評價病情和估計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這三個指標在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進行檢出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以后應當加強對這些指標檢測的重視。
在本文的實驗資料中,兩組都具有較高的頸動脈內膜增厚的檢出率,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通過查閱資料可知,導致頸動脈內膜增厚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齡、高血壓、高血脂等,年齡越大,頸動脈內膜厚度越厚,許多健康的老年人的內膜都比較厚。然而內膜增厚直接影響著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一定的內膜厚度會造成頸動脈粥樣硬化,加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粥樣硬化的發生。在本實驗資料中,患者均為老年人,并具有相同的危險因素,因此,兩組之間頸動脈內膜增厚的檢出率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在動脈斑塊的檢出中,A組的檢出率明顯高于B組檢出率,兩組之間具有顯著差異性,由此可表明,斑塊是形成動脈血管腔狹窄的主要因素。頸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逐漸發生的過程,硬化斑塊的數量和理化性質隨著年齡及病情的發展逐漸變化著。隨著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率逐漸上升,頸動脈病越來越引起重視。頸動脈的狹窄及閉塞直接影響著腦循環和側支循環,其狹窄程度和閉塞程度可以用于估測臨床病情和預后。如果斑塊出現不穩定狀況,則會導致更嚴重的病情。相關資料顯示,超聲在觀察和檢出頸動脈硬化斑塊的變化狀況和缺血性腦血管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資料中,在臨床觀察和統計中,確實存在頸動脈狹窄和閉塞十分嚴重的病例,但是不存在與之相應的臨床表現,有關其發生病理仍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因此,在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當對其進行定期、常規進行頸部超聲監測,時刻了解和掌握動脈狹窄和閉塞狀況,消除危險因素,減少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軍艷,譚軍,栗延偉.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hs-CRP水平和意義.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8).
[2]高小萌.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123例頸部血管超聲特點.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