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林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8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綜合治療,加強翻身、拍背、吸痰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1周后比較兩組的療效。結果:治愈率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56%、30%,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可縮短病程,提高療效。
【關鍵詞】小兒支氣管肺炎;中藥;穴位帖敷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占小兒死亡的第一位,被衛生部例為小兒四病防護之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1]。小兒肺炎的治療一般采用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療,但對于疾病后期的痰多黏稠、肺部啰音吸收不理想,以及近年來廣泛使用抗生素、激素,使內藥菌株增加,造成部分患兒病情加重,病程延長[2]。中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安全,可靠,但小兒口服中藥有一定的難度,為尋求更便捷的中醫療法,2013年9月~2014年3月我科結合中西醫治療對78例支氣管肺炎患兒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我科住院支氣管肺炎患兒78例,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小兒肺炎”診斷標準,男46例,女32例,年齡1個月~7歲,病程在1周以內,有咳嗽、氣喘癥狀,有的也有發熱癥狀,肺部可聞及喘鳴音和濕啰音,無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癥。隨機將78例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中藥穴位貼敷觀察組39例。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即應用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平喘西醫常規藥物及超聲霧化吸入等綜合治療。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中藥穴位貼敷藥物:麻黃100g,金銀花200g,連翹100g,薄荷100g,厚樸200g,法半夏100g,牛蒡子100g,桔梗100g,苦杏仁100g,細辛100g,荊芥200g,甘草100g混合研成細末。將混合研成的細末,加食醋適量,調制成軟膏狀,干濕適中。貼敷部位:先選好穴位中府穴和屋翳穴,中府穴是胸前壁前正中線第一肋間旁開6寸,屋翳穴是胸前壁前正中線第二肋間旁開4寸,方法:將調好的藥膏制成1.5cm×1.5cm的藥餅,放在4張3cm大小的無菌自黏貼上,用棉簽擦洗所貼穴位,然后貼敷在皮膚穴位上,時間:依據年齡不同及耐受程度而定,一般每天1次,每次30分鐘,不超過1小時,膚嫩、過敏者適當減少貼敷時間,剛敷完皮膚發紅,屬于正常現象,第2天可恢復正常。
治療結果:療效判斷標準:①痊愈:治療7d內,無發熱、無咳嗽、無痰液、無喘息、肺部無哮鳴音及濕啰音;②顯效:治療7d后,無發熱,咳嗽減輕,痰量減少,喘息緩解,肺部嗜鳴音及濕啰音減少;③好轉:用藥5d體溫基本恢復正常,1周后咳嗽癥狀仍存在,但較治療前明顯減輕,肺部體征及X線胸片檢查肺部陰影有所減輕。④無效:治療7d后,上述癥狀體征均無好轉。
結果
療效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痊愈率分別為56%、30%;觀察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討論
嬰幼兒時期易發生肺炎是因為小兒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較差,肺彈力組織發育差,血管豐富,肺臟含血量多而含氣量少,易被黏液所阻塞,所以及時抗感染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通氣功能非常重要[3]。
從中醫學辨證:小兒以咳嗽發熱為主癥,屬中醫“咳嗽”之范疇,病位在肺。嬰幼兒臟腑嬌嫩,加之寒暖不知自調易受外邪侵襲,肺失宣降,肺氣郁閉,則咳嗽。本病大多屬風熱閉肺證,治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化痰,調護得宜,易趨康復?,F代醫學證明麻黃水溶液提取物有鎮咳作用;金銀花、連翹、薄荷都為廣譜抗菌中藥;薄荷對單純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厚樸煎劑具有興奮支氣管平滑肌及廣譜抗菌作用;法夏具有鎮咳、祛痰和糖皮質樣作用;牛蒡子水浸劑可抑制多種致病菌;桔梗具有祛痰、鎮咳、抗炎與免疫增強作用;苦杏仁具有鎮咳、平喘作用;細辛除加強排痰外,還具有抗感染、鎮咳、解痙作用;荊芥煎劑具有抗細菌抗病毒作用;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樣作用,止咳平喘、祛痰等作用[4]。
綜合上述,這些藥物通過穴位吸收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同時刺激經絡穴位起到宣肺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療小兒肺炎喘嗽,經臨床觀察,療效顯著,可明顯縮短病程。此法簡便易行,患兒依從性好,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2]張臣.辨證穴位貼敷治療肺脾氣虛型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1.
[3]劉玉娟.穴位貼敷治療頑固性咳嗽護理淺識[J].實用中醫科學雜志,2010(12).
[4]劉芬,尹娟.淺談小兒肺炎的辨證施護[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