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明
非公企業黨組織由于自身屬性的特殊性,既不同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黨組織,也不同于農村、社區黨組織,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時代要求下,如何作為才能取得實效?不久前,記者從省委有關部門得到一個信息——七臺河寶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泰隆公司)黨委在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個繁花似錦的夏日,記者來到七臺河,走進黑龍江省企業50強之一的寶泰隆公司。
一般語境下,“群眾”一詞往往是指諸多的自然人個體。然而,寶泰隆公司黨委的認識更加深刻:群眾應當是廣義的,既包含自然人,也包含法人。因此,公司黨委聯系、服務群眾,既包括作為自然人的各級、各部門員工,也包括作為法人的下屬公司。
觀念創新,使公司黨委在服務企業發展的積極探索中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采訪過程中,不論在公司總部、各廠區,還是實驗室、生活場所,記者隨處可見的是表現手法各異的安全提示牌、安全標語和周詳嚴密的各種安全規定。公司黨委專職副書記張恩來告訴記者:“作為煤化工企業,安全是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管理的難中之難。為了在安全生產中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2007年,公司黨委主動請纓‘黨(組織)管安全,并經董事會同意,全面承擔起了‘安全責任。”
俗話說,要攬瓷器活,得有金剛鉆兒。公司黨委的“金剛鉆兒”就是組織優勢。一是實行黨員“安全生產承諾制”,設立黨員安全生產責任區、責任崗,黨員既當安全生產的指揮員,又當安全生產的監督員。二是依托黨總支、黨支部和車間黨小組,成立了三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黨支部(總支)設置安全委員。三是分級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安全知識演講、征求安全警句等活動,在公司內部報刊、各單位板報上開辟安全專欄。七年來,在黨組織、黨員和行政安全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公司的安全形勢一年比一年好,沒有發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增效是企業所有行為的最終目的所在,也自然成為公司黨委關注的焦點。
在焦化廠,一位員工向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他們廠向國內各大鋼鐵企業運送焦炭的車皮裝載能力是70噸,但由于焦炭之間有空隙,實際裝載量頂多不到60噸,而運費卻是按70噸/車皮計算的。眼看著大量的無效運輸費“嘩嘩”流失,焦化廠黨總支和運輸場黨支部號召黨員帶頭獻計獻策。黨員隋勝和經過精心設計、反復試驗,發明了一套特殊設備,既可以將焦炭在裝載時夯實,又能保證不把焦炭砸碎。這樣,每車皮的焦炭裝載量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3~5噸。僅此一項,該廠全年就節省運費1000多萬元。
張恩來說,公司成立11年間,黨委從服務企業發展的理念出發,在各單位黨組織和黨員中大力開展諸如“三節三增”(節能增產,節約增效,節支增收)、“三在先”(急重任務干在先,困難面前搶在先,危險時刻沖在先)、“企業是我家,發展靠大家”金點子征集等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在這些活動中,黨員帶頭完成大型急難險重任務200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議1000多條,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30多項,使企業增收4000多萬元;黨員還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聯系政府各職能部門,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辦證、征地、人才等方面問題23個……
僅僅11年時間,寶泰隆公司能夠躋身黑龍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強、黑龍江省企業50強、全國20佳節能減排企業,公司董事長焦云感言:“黨組織和黨員功不可沒!”
有關部門來企業調研,在與公司黨委的同志交流時,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地方黨組織是領導核心,國企黨組織是政治核心,作為非公企業黨組織,你們怎么理解自己的定位?黨委的同志笑著回答:我們是員工服務中心。
2003年,企業成立伊始就遇到一個難題:由于許多地方大上焦化企業,當時以煤炭開采、冶煉焦炭為主業的寶泰隆公司竟招不到所需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癥結何在?當時的公司黨總支召開員工座談會,分析原因,商討對策。會后,黨總支向公司董事會提出建議: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通過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穩定員工隊伍,吸引新的員工。公司決策層采納了黨總支的建議,很快就解決了“用工荒”問題。在七臺河,寶泰隆公司的員工頗具自豪感:“和國企比,我們不差啥。”
這一方面讓公司看到了滿足員工合法權益是企業發展和穩定的基石,另一方面也更加堅定了公司黨委服務員工的理念。
住房難,是壓在企業員工心頭的一塊大石頭。一次,公司黨委、工會在專項調研中發現,112名員工沒有自己的住房,其中三分之一是困難職工,三分之二是技術人員和外招工。
安居才能樂業。公司黨委在董事會上提出解決員工住房問題的建議。董事會采納了黨委的建議,投資興建了有六棟樓、共600多套住房的寶泰隆家園,以成本價圓了員工的“安家夢”。同時,公司還對家沒搬來的外招工實施了一項“人本性政策”:每月房租七元,水電費全免。提起這一德政,寶泰隆員工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把職工當家人待的企業,值得你賣命!”
以人為本,體現在黨組織的真情關懷中,體現在公司的實際行動上——
公司投資建造了一個面積達2000平方米、設有589個衣柜、24小時免費開放的員工浴池。因為職工說:“每天一身臭汗,回到家老婆總嫌有味兒。”
員工食堂頓頓四菜一湯,男員工一餐五元,女員工一餐三元,超支部分由公司補貼。
洗煤廠為員工發放黑木耳,因為有研究表明,黑木耳有助于清肺排毒。
焦化廠車間設有冰箱或冰柜,里面裝著冷飲、冰棍,供員工取用。
黨員與困難職工結成扶貧幫困對子157個。
今年,由于結構性調整,煤炭市場不景氣,經公司黨委提議,員工工資逆勢增長15%。
……
對于上述這些實事,寶泰隆的一位員工十分感慨:“誰說黨組織沒權沒勢,到我們公司看看就知道啦!”
細雨中,走在七臺河市新興區紅旗鎮紅勝村的街道上很是愜意。路面整潔、平坦,兩旁花芳樹綠,步行了100多米,鞋面上沒有一個泥點。路上遇到的一個村民告訴記者,2006年以前,紅勝村的大街可不是這個樣子的。那時,村民晴天走的是“洋(揚)灰路”,暴土揚塵,新穿的襯衫不一會兒就得落一層灰;雨天走的是“水泥路”,泥濘不堪,一腳踩下去,稀泥沒腳面。村民們盼望著啥時能走城里那樣的路。
2006年,在七臺河市委組織部、新興區委組織部的統籌安排下,寶泰隆公司黨委與紅勝村黨支部結成“對子”,攜手共建美好新農村。當年,公司黨委出車、出物、出資,紅勝村黨支部出人,對全村道路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從此,紅勝村人再也不為“走路”煩心了。
同時,寶泰隆公司每年都安排60多名紅勝村村民到企業工作,通過培訓,讓他們掌握致富的一技之長。2007年夏天,紅勝村遭遇嚴重雹災,溫室大棚損失慘重,公司援助10萬元支持該村抗雹救災、恢復生產。幾年來,公司為紅勝村提供原煤800多噸,保證了村辦公室的冬季供暖……
對于城鄉共建,在寶泰隆公司內部也曾出現認識上的分歧。有人提出,那是黨政部門、國企和事業單位黨組織的事,咱一個股份制企業,湊這熱鬧干啥?但寶泰隆公司黨委的態度是理性而堅決的:服務社會是企業的公益行為,與企業的所有制性質無關。建立企業與社區及有關方面良性互動的公共關系,也是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管理理念。
出于這樣的理念,在公司黨委的建議和具體實施下,近年來,公司共為公益事業捐款600余萬元。其中,2007年7月,公司成立了“黑寶石”基金會,連續四年共為老區捐贈200萬元;2008年,為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37萬元,援建“劍門關”供水站;為七臺河市新興區扶困捐款50萬元;出資40萬元,援建一所寶泰隆安樂學校;捐助貧困小學生、貧困大學生、“春蕾助學”、殘疾人事業、敬老院、福利院、體育運動會;安置下崗職工1000余人、殘疾人100余人、大學畢業生500余人,有效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