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詞】
突擊孝順
每逢父親節、母親節,微博、微信里都會出現大量有關“孝順”的話題,描述著父母如何偉大,并為他們祝福,更有商家趁節日之機發起促銷攻勢。實際上,雖然有不少人通過刷屏的方式給父母送祝福,但他們的父母卻未必會使用這些社交工具,通常都看不到。有網友坦言,許多人在節日當天轉發如何愛父母的“心靈雞湯”,可在平時卻與父母鮮有交流,這并不是孝順,多做些實際的事才是對父母真正的愛。
助人快感
助人快感是指在幫助別人時產生的快感和能量激增的感覺。當你真心實意幫助別人的時候,你的內心會產生愉悅的感覺,這種感覺能夠幫助你減輕壓力,有益身體健康?!爸丝旄小币辉~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恰爾蒂尼首創,用來形容他的研究中頻繁幫助別人的被試者體驗到的快感。這些良好的感覺會降低壓力荷爾蒙的產生,從而增進心血管健康并鞏固免疫系統。
副科病
目前,全國約有省部級現職官員3000人,也就是說,在公務員隊伍中能晉升到省部級的人數比例僅為萬分之四。有研究表明,從科員到縣處級干部的升遷比例僅為4.4%,從縣處級升遷為廳局級的比例更是低至1%。由于升遷慢,在中國龐大的公務員隊伍中,絕大多數基層公務員在“金字塔”的底層燃燒著青春與激情,在辦事員和科員兩個級別上走完全部仕途。由于很多人工作了幾十年還是副科長,于是自嘲患上了“副科病”。
世襲招聘
世襲招聘是以近親繁殖為特征的招聘方式,指在事業單位或者國企招聘過程中,一些崗位內定了職工子女,成為內部世襲制,損害了社會的公平秩序。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61%的受訪者認為央企招聘“很不透明”,89.8%的受訪者認為這種不透明會“令央企裙帶關系泛濫”。有評論指出,要想真正確保國企“就業公平”,關鍵不在是否“公開招聘”,而在于國企自身是否充分實現市場化,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前者只是治標,后者才是治本。
【月度關鍵詞】
六月新聞關鍵詞:足球
漢字解析:“足”字是一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足”和“正”的字形相同。不過,在對字形的解釋上有一些差別?!罢弊稚喜康目?,代表城池?!白恪弊稚厦娴姆娇?,則代表人的膝蓋,而下面一個“止”,代表人腳。膝蓋和腳合起來便是小腿,這也是先秦時代“足”的本意。魏晉以后,“足”就專用于指人的腳部。此外,器物下面支撐的部分,也被稱為“足”,如碗足。
上榜理由:6月,2014年巴西世界杯點燃了夏日激情。除了為數眾多的球迷、偽球迷,大批彩票迷也是這場為期一個月的足球饕餮盛宴的積極參與者。過去,對于大多數球迷而言,可能根本搞不懂賠率、盤口和精算師,只會為某支球隊或某個球星加油。但今年卻出現了一個新現象——隨著彩票條例的放寬,越來越多的球迷參與了互聯網彩票押注。據統計,僅世界杯開幕當天,淘寶網上就有超過200萬用戶購買了足彩。值得提醒的是,球迷在狂歡的同時,不要忘了網絡彩票安全,謹防上當。
【輿情觀察】
回應輿情慎用“新名詞”
“四川合江交警帶女下屬開房丟配槍”事件,無疑是6月初的熱門話題之一,相關討論微博已超過12萬條。有關負責人回應時“不算丟槍,是‘暫時失控”的說辭,招來各界批評。有媒體引述《公安機關公務用槍管理使用規定》等正式文件予以駁斥,“槍支‘失去控制并非規范的法律用語,只是地方的‘新名詞”。
通觀這起事件,官方回應公共輿情卻引發了輿情的二次災害,成為輿情應對的敗筆。實際上,在回應輿論質疑時,背離公眾的認知常識,用新的話語解構并定性,只會給公眾推卸責任、弱化事態嚴重性、為責任人開脫之感。
不容忽視的是,類似案例并不鮮見。近年來,在一些受到廣泛關注的事件中,相關人員下結論時常見各種“文字游戲”,從過去的“躲貓貓”“保護性拆除”,到近期的“抱的是女同學”“和異性開房是談工作”等典型案例,都招致輿論的集體聲討。這也充分說明先“生造名詞”、再進行“名詞解釋”的回應方式只能引火燒身,令公眾對官方回應失去信任。面對輿論高壓,有關人員回應時的“滅火心態”可以理解,但消除影響的回應原則是坦誠——從根本上正視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試圖混淆視聽、大事化小。
【熱門圖書】
為什么懷念賈大山
年初,《光明日報》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舊文《憶大山》,引發了文壇以及社會各界對這位已經離世十多年的著名但不甚高產的作家、縣文化局局長的追憶與懷念。
賈大山無意追逐潮流,所有作品都帶有鄉土特有的幽默和他對時代的思索與社會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他(賈大山)對人們反映強烈的一些社會問題,往往有自己精辟獨到、合情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在與大山作為知己相處的同時,我還更多地把他這里作為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為我行政與為人的參謀和榜樣。”
賈大山的作品表現了他對當時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憂思,不忿恨、不抱怨,而是積極地思考解決之道,充滿了正能量?!斑@大概就是我為什么會懷念賈大山的原因。”作家蘇墨說。
(摘自《工人日報》)
【每月流言榜】
用科學擊碎流言
流言一:“高大上”的水能改善體質
真相:有人說喝堿性的蘇打水可以改變酸性體質,也有人說喝富氧水能讓精力充沛。在醫學上,其實并沒有體質酸堿性這一說法,想通過飲用食物來改變體質的酸堿度并不科學。
流言二:一孕傻三年
真相:結果可能恰恰相反。妊娠期孕婦體內雌激素含量會逐漸升高,令女性在懷孕時感到大腦部分功能明顯減弱。這種大腦重塑過程的變化,其實更能促進她們改善思考和認知能力。
流言三:胡蘿卜切碎燒熟吃才有營養
真相:β-胡蘿卜素確實是脂溶性的,但脂溶性并非是靠烹調時的熱能來溶解,而是在腸道中由脂肪來吸收,并且烹炒胡蘿卜會讓水溶性維生素大量流失。 (摘自《工人日報》)endprint
高鈣奶更補鈣嗎?
所謂高鈣奶,顧名思義就是鈣含量更高的牛奶。高鈣奶的原料也是普通牛奶,只是在生產的時候人為地額外添加了一些鈣,從而使奶中的鈣含量高了一些。
有人認為,高鈣奶的鈣含量比純牛奶多一點,補鈣會更好。其實,牛奶本身就是一種高鈣食品,而且牛奶中的鈣吸收率也很好,人為給牛奶“補”的鈣量不大,吸收也不理想。成人在正常飲食之外,每天喝半斤普通牛奶,再加上綠葉蔬菜或豆腐等高鈣食物,就可以滿足每天的鈣需求。沒有必要刻意買高鈣奶。 (摘自《科技生活》)
【指點迷津】
室內污染治理值不值?
裝修帶來的污染物主要是甲醛。目前所有對甲醛治理的產品都基于一個原理:甲醛極易溶于水。因此,在空氣中噴水可以吸收部分甲醛。然而,甲醛的釋放非常緩慢,這種方法只能起到短期作用。要想通過較為低廉的手段有效控制污染物,只有一個方案:通風。
既然通風是最好的治理方式,為何市場上還有那么多室內污染治理公司呢?環境檢測專家王小兵給出的回答是,大多數公司都在賣概念,“明白人畢竟不多,治理基本都是騙錢的”。由于標準檢測條件和居住狀態的不一致,導致檢測那一刻跟居住那一刻是兩個不同檢測結果,裝修后的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更多起到的是心理作用。在王小兵看來,這沒必要,也沒意義。 (摘自《報刊文摘》)
【生活提示】
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拋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得了高血壓,你治療嗎?很自然地,大家都舉起了手。
這時,韓啟德又給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數據:我國40歲以上高血壓人群中,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發生率最高統計為15%左右。對高血壓病人的降壓治療可以降低25%~30%的心腦血管事件危險。也就是說,100個4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只有4~5個人受益,還有可能存在藥物副作用,并產生服藥的經濟負擔。
醫療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全能,一定要擺正醫療的定位。韓啟德說:“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經費保障來決定的,因此我們應該(對醫療)有一個更好、更全面的看法?!?(摘自《中國青年報》)
【智慧錦囊】
西方人的“雞蛋論”
對于西方名人們有趣的“雞蛋論”,你能領悟其中的哲理嗎?
“一只壞雞蛋的危害是一只好雞蛋所無法彌補的”(查丹納的法律論);“雞蛋越多,就越難孵出小雞來”(托富勒的改革論);“黑雞下的是白蛋”(納爾金的經濟論);“不打破雞蛋,就煎不成蛋餅”(羅伯斯比爾的革命論);“炒熟的雞蛋無法復原”(皮·摩根的哲學論);“聰明人不會把所有的雞蛋都裝在一只籃子里”(塞萬提斯的小說論);“借雞生蛋,往往是致富秘訣”(丹尼爾的財富論);“今天一只蛋,勝于明天一只雞”(福萊格的創造論);“雞蛋應該放在鐵籃子里”(巴菲特的投資論)…… (摘自《新民晚報》)
【人生感悟】
口下留情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修煉口德,就是修煉氣場;一身正氣,才能好運多。
說話有原則:不知而說,是不聰明;知而不說,是不忠實。君子言簡而實,小人言雜而虛。贈人以言,重于珠玉;傷人以言,甚于刀劍。語言切勿刺人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言不可輕說,若說后更改,不如不說;言不可輕諾,若諾后更改,不如不諾。所以一言半諾,俱宜謹慎為要。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無用??谏嗟溨T,滅身之斧也。
面責人之短,人雖不悅,未必深恨。背地言其短,令人不悅,懷恨甚深。不必說而說,是多說,多說易招怨;不當說而說,是瞎說,瞎說易惹禍。對失意者,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摘自新浪博客)
【名人故事】
翦伯贊的原則
翦伯贊是著名的歷史學家。馮玉祥請他講授歷史時,讓隨從和親朋好友也參加聽課。一天,翦伯贊正在講課,蔣介石正巧來到馮玉祥的公館。馮玉祥向蔣介石介紹翦伯贊后,匯報說是請他來講歷史課,蔣介石連聲說“好”:“你繼續講,我也是來聽你講課的?!?/p>
翦伯贊卻回答:“對不起,現在已經到了下課時間?!痹谧娜艘宦牎暗搅讼抡n時間”,都拿著記錄本走了。蔣介石十分尷尬。
一個教授,拒絕領導聽課,至少放棄了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在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卻實實在在發生在翦伯贊身上。他曾坦言:“真正的學術,絕不會服從刀劍的指揮,更不會變成政治的婢女。”這是他一生所堅持和遵循的原則。 (摘自《思維與智慧》)
【去偽存真】
岳飛背上刺的并非“精忠報國”
岳飛背上的刺字,本是“盡忠報國”?!端问贰ぴ里w傳》中寫得很清楚:“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膚理。”
在中國古代,盡忠盡孝是為人臣子的本分,而精忠、至孝則多為君主、朝廷、公議、時論對表現卓絕的忠臣、孝子的褒獎。就為人臣子者自身而言,只能用盡忠、盡孝來嚴格要求自己、勉勵自己,卻決不能用精忠、至孝來夸耀自己、標榜自己。
岳飛從軍后,舍生忘死,赤膽忠心。后世寫他的小說、戲曲便常常以精忠為名:如《精忠記》《精忠全傳》等。也正是由于這些作品的流傳,“精忠”與“盡忠”才漸漸被后人混為一談。 (摘自《文史博覽》)
【史海鉤沉】
范仲淹對風險行業的關懷
一次,范仲淹在江邊看到游客們都在點一道菜:鱸魚。這道美食是江南人的驕傲,曾經促使東晉高官張翰為食這道菜而辭職回家,可見其誘惑力之大。但同時也催生了一個風險行業:捕鱸魚。漁夫駕著一葉小小的輕舟,出沒在驚濤駭浪的江面上,用自己的性命去博取水中的美味,以滿足消費者的口腹之欲。endprint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從這一司空見慣的商業行為中看見了人間的艱辛,從而產生對風險行業者的關懷。于是有了“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的名句。范仲淹能成名相,非偶然也。
所以,對生產者的關懷,消費者不能因為對其生產行為已經付出報酬而減弱。關懷,其實也是一種報酬。
(摘自《光明日報》)
【咬文嚼字
解讀中醫的“中”
很多人都認為,“中醫”是中國醫學或者是中國大夫的意思,其實不然?!爸嗅t”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
“中”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著名概念。老子說:“致虛,恒也;守中,篤也?!边@里的“中”就是指心境?!豆茏印葮I》“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中”都是形容心境達到了定、正、靜的狀態。
而“中醫”的“中”字正是源于這些思想。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為,人體的陰陽保持中和才會取得平衡,不會生病。若陰陽失衡,則疾病必來。中醫大夫有“持中守一而醫百病”的說法,意思就是說,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就會百病全無。
(摘自《揚子晚報》)
【圖片趣聞】
一名俄羅斯攝影師在加拿大馬尼托巴湖度假時,拍到兩只北極熊的浪漫場景——如同在音樂的背景下跳起優雅的華爾茲。
(摘自環球網)
【最新發現】
各種語言發音相同的一個詞
荷蘭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人們沒聽清別人說的話時,他們會說“啊?”。這個詞似乎全球通用:它在全世界的各種語言中的形式與功能都非常相似。
在交流當中,當人們無法適當回應時,需要一種迅速表明交流出現問題的信號。這個詞必須簡潔、容易說出,還必須表示疑問。由于這些功能性要求在各種語言中基本一致,導致各種語言的口語以相同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例如,英語是“Huh?”,漢語是“啊?”,西班牙語是“E?”,老撾語是“A?”,荷蘭語是“He?”,這些都是表示疑問的最短音節。
在進化生物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基本原則:當不同的物種在類似的環境中生存時,它們能夠獨立地進化出類似的特征,這一現象被稱為“趨同進化”。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權威調查】
“80后”農民工的生活方式
數據顯示,除去人均2萬元日常消費金額,新生代農民工每年春節禮品消費為1915元,每年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消費1496元,合計年消費金額可達2.35萬元。而分析其消費結構可知,“生存資料”所占比重超過五成,“發展資料”比重近四成,“享受資料”比重則不足一成。
研究認為,初中以上學歷的“80后”新生代農民工已出現異質分化,分化成積極奮斗型、追求成功型、快樂生活型、得過且過型和自我矛盾型五類生活方式各異的群體。其中,積極奮斗型人數最多,比如他們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結伴旅游等社交活動,也愿意在網絡上查找信息并發表個人見解,這都反映新生代農民工正逐步打破“同血緣、同鄉緣、同業緣”的圈子限制,逐步融入城市。 (摘自《解放日報》)
【心理課堂】
七種心態埋沒才能
大腦的潛能在理論上是無限的,可實際上,我們總在自我限制,把精力浪費在自我消耗的心態上。很多人一輩子也沒發揮出真正潛能的1%。以下幾種心態會埋沒一個人的才能:
1.過于專注細節,花80%的時間做20%的細節工作。2.將問題歸咎于他人,從而失去改變現狀的努力。3.沉湎于過去就是逃避當下的困難,會摧毀行動力。4.事必躬親,并懷疑別人的能力。5.否定自己,把精力放在“努力做好與自我懷疑”的內在消耗中。6.計較得失。太在意眼前的結果,會使目光短淺,失掉更好的機會。7.壓抑負面感受。 (摘自《廣州日報》)
【社交禮儀】
說句“你好” ,第一印象佳
怎樣在初次見面的時候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再新奇的開場白,其實都抵不過一句平淡的“你好”。據《科學》網站近日報道,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簡單的一句“你好”就已經攜帶了足夠的信息,能讓對方得出你是否可靠的結論。
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綜合》上的這項研究顯示,一句“你好”只需 300~500 毫秒的時間,但是這段時間足以讓人對講話人形成良好的印象。
研究者德魯·倫德爾表示,人們在聽到一個人聲音的瞬間就能做出判斷,有禮貌的問候可以讓他人覺得舒服。最重要的是,當雙方還不太熟悉的時候,簡單的問候是最保險的開場白,太多的修飾可能會適得其反。 (摘自《生命時報》)
【他山之石】
臺灣話里的人情味
臺灣人很會照顧別人的感受,在一些隱諱的、負面的事物上往往會婉轉地換一個說法,使冰冷生硬的氣氛也變得溫暖靈動起來。(注:下面這些詞前面的是大陸用詞,后面的是臺灣用詞)
關于生離死別:死亡——往生,死是新的一輪開始;下葬——上山,不管在世時得意不得意,人總是要往高處走的。
關于學校教育:盲人學校——啟明學校,盡管眼睛看不見了,但還要點亮一盞明燈;聾啞學?!獑⒙攲W校,無聲世界總有邊界,找到開啟另一個世界的門。
關于人體生理:愚昧——憨昧,你信不信,未經開化的人都是老實人;假肢——義肢,盡管不是貨真價實的原裝貨,卻是不可或缺的好伙伴。 (摘自《中國青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