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萍
摘 要:文章首先提出了TOD模式的含義,并簡要概述它的發展歷程。通過介紹它的特點和核心思想,從需求性和適應性兩個方面論證了該模式運用到在我國成長型城市交通規劃中的可行性。然后,針對我國具體國情,提出了規劃的流程和內容。并在最后提出了兩點關于我市TOD模式的建議。
關鍵詞:TOD模式;成長型城市;交通規劃
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一種規劃概念,TOD思想源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美國,興起的背景是由于郊區的蔓延。于是,學者們提出了一種非汽車化的、能夠實現公共交通的最大化的交通規劃設計方式,它著重于公共交通與與其周邊土地如何開發的緊密結合,目的是實現以公共交通為紐帶的城市布局。由于TOD模式的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和特點,在美國它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我國TOD模式的引入實在本世紀初期,而且,國內對其研究基本上只停留在理論上,沒有系統的研究,也缺少實證研究。然而自本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非常迅速,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目前,城市人口數量已超過全國總人口的60%。全國各地城市發展一片欣欣向榮,小型城市向中型城市發展,中型城市向大型城市發展,大型城市向中特大型城市發展,充滿了活力。
1 我國成長型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對TOD模式的需求性分析
1.1 成長型城市公共交通規劃需要TOD模式
我國目前城市化進程有兩種主要的形式,一是以原有大城市為中心,發展周圍小城市或半城市地區為衛星城,這種發展方式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較為常見;還有一種方式是原有城市不斷向周圍擴張,這種擴張一般是沿著重要交通道路兩側,然后不斷向外輻射,我國大多數城市的發展都屬于這種形式。鑒于TOD模式強調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注重交通道路和道路兩側土地使用的關系的特點和優勢,它在第二種城市的進程化過程中會有很大的優勢,TOD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城市化進程過程中,努力實現對城市土地開發利用和城市交通之間的合理配置和規劃。
從哲學的觀點來說,城市的交通規劃和城市土地開發利用之間是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必須辯證的分析。舉例來說:對于成長型城市來說,發展經濟是必須要做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流、物流必然也會隨之發展,這將會大大刺激交通的需求和發展。道路不斷加寬,路面不斷優化,交通不斷發展,必然會促進兩側商業的發展,道路兩側土地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地價就會上漲。而同樣的,交通也會促進城市的發展,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好了,物流方便,才會有經濟增長的渠道。本小節從兩個角度論證成長型城市的發展對TOD模式的需求性。
1.1.1 從城市土地開發利用的角度
成長型城市有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土地開發利用強度低、開發不完全、土地利用存在諸多不合理方面、城市交通規劃不能充分配合城市經濟發展。面對不斷增大的土地需求,成才型城市更多的是向四周延伸,尋求可利用的新土地維持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
然而,我國隨地廣物博,但是人多地少卻是基本國情。如果在城市化進程中,不能合理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必將導致更嚴峻的后果。如果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引入TOD模式,便可以通過公共交通為導向,實現土地開發利用集中化,引導城市沿著土地集約化、中心組團式的發展道路向前邁進。
1.1.2 從城市交通的角度
成長型城市的居民出行距離較短,不像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樣。因此,出行方式也就以走路、自行車、電動車的方式為主。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出行的比例較小。隨著城市進城化不斷深入,城市面積不斷增大。居民出行距離會增加。同時也由于私家車的逐漸普及,交通工具正在由非機動向機動車轉變,且轉變速度不斷加快,由于成長型城市的交通還不夠完善,這勢必會造成越來越嚴重的交通問題。
1.2 TOD模式適用于成長型城市的公共交通規劃
1.2.1 從成長型城市的經濟水平的角度來說。成長型城市的經濟實力正在發展中階段,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私家車數量相對于大城市來說相對較少。如果在這些城市中建立良好、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再加上國家提倡居民盡量公車出行的社會風氣導向,這些城市的居民會十分樂意接受公車出行,放棄電動車、摩托車等出行方式,這對吸引和穩定公共交通客流,為以后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1.2.2 從土地利用開發程度的角度來說,TOD模式適用于成長型城市的公共交通規劃。TOD模式及其適用于,開發未完全的地區,包括新開發的、再次開發或者城市中待開發的地區。由于成長型城市正處于發展時期,交通體系還沒有完善,相關配套的基礎設施也不完善,這為TOD模式的運用提供了絕佳的平臺。
1.2.3 從國家相關政策方面來說,TOD模式適用于成長型城市的公共交通規劃。TOD模式有利于土地合理開發利用,非常適用于我國國情。因此,我國鼓勵TOD模式在我國城市發展中進行運用。在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一文中,明確提出:“建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和土地配置模式”。
2 我國成長型城市TOD模式公共交通規劃的流程和內容
2.1 公共交通規劃的流程
公共交通規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有一個科學合理、循序漸進的流程。一般公共交通規劃的流程如下:實地調查并分析城市交通狀況→對交通需求量進行分析和預測→制定公共交通規劃方案→對方案進行檢查和評估。
2.2 公共交通規劃的內容
TOD模式下發展型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交通道路網的規劃和道路交通樞紐的規劃。
2.2.1 交通道路網的規劃
交通道路網的規劃可分為一、二級路網的規劃。一級路網主要指的是城區內的公共交通路網,是城市交通規劃路網的主干,要保證高效率、省時間,盡量減少換乘;二級路網,主要是連接各個城區、各片、以及城區和郊區之間的道路,作為一級路網的補充,二級路網要求能直達市中心。
2.2.2 公共交通系統系統樞紐規劃
公共交通系統系統樞紐包括公交系統樞紐和社區樞紐。公交系統樞紐包括公交車站和公交站點兩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承擔客流的集散和換乘。社區樞紐的判定主要是以站點為中心,以可步行的半徑來確定。以保證社區在公交站點的輻射范圍之內。
3 對成長型城市TOD模式公共交通規劃的建議
3.1 思路明確,不能朝三暮四
由于各種原因,我國城市建設存在了很多問題。尤其是政府對于政績工程的過分重視,領導換屆,原來的建設思路可能要出現變化。這對城市的交通規劃影響非常大。因此,一旦做出了規劃,各屆政府就應該堅持走下去,只需要做適應性的調整。
3.2 城市交通規劃要與城市建設規劃相結合
表面上,政府一直提倡城市交通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相結合。但實際上,二者結合的并不好。由于城市交通系統規劃參與方眾多,各方所追求的價值和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建議,城市交通規劃成立專門機構,統一并協調各參與方。
4 結束語
TOD模式在我國城市的運用和發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需要相關研究人員和工作者做出繼續的努力。尤其在規劃體制改革以及TOD模式對我國城市建設空間結構的影響方面。隨著我國對TOD模式越來越多的熟悉了解和運用,未來它必定會為我國城市建設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范炳全,董潔霜.土地利用與交通互動系統規劃[J].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會,2005.
[2]鄒哲,周勁松.為21世紀構筑一個嶄新的TOD理念[J].城市交通,2005.
[3]潘安.廣州交通規劃與實踐.城市交通之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