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帥 李前
2014年6月11日,財政部下發《關于引入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批準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大地保險具有短期出口信用險業務經營資格。至此,短期出口信用險對商業保險機構進一步開閘。
而在此之前的2013年1月,人保財險就已經獲批開展短期出口信用險業務,成為當時除中信保以外,第一家能經營短期出口信用險的商業保險機構。如今,人保財險的短期出口信用險業務已經服務了上千家外貿企業。
市場繼續擴容
2013年之前,該項業務一直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壟斷”,商業保險機構被拒之門外。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以及國際貿易形勢的日益復雜,將短期出口信用險面向商業保險機構開放的呼聲越來越高,保險業界人士也一直為此奔走。
此次短期出口信用險的擴容,意味著保險行業已經有5家公司可以經營短期出口信用險,分別是中信保、人保財險、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大地保險。
對于第一家吃到市場蛋糕的人保財險來說,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其短期出口信用險業務可謂蒸蒸日上。
“自試點開始至2014年5月底,除西藏外,人保財險全國37家分公司均已出單,為1000多家外貿企業提供了短期出口信用險服務,其中70%為中小微企業;向8家企業支付了數十萬美元賠款,通過催收為出口企業減少損失數百萬美元。”人保財險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總經理陳中竺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
2013年1月14日,人保財險正式獲得國務院和財政部的批準,試點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即保障信用期限一般在1年以內、最長不超過2年的出口信用保險業務。2013年4月22日,保監會批復人保財險短期出口貿易信用保險條款,至此試點工作正式起步。
有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出口信用險牌照不斷增加,將進一步提升商業保險公司服務于國家外貿的能力,同時也將加劇市場同業間競爭。
對此,陳中竺表示,人保財險在試點之前就一直經營國內貿易信用險業務,積累了豐富的貿易信用風險的管理和操作經驗,且目前已經建立了覆蓋全球的海外追償網絡。
她進一步解釋說,人保財險會結合貿易買家在國外的特點,全面梳理“保單承保—限額審批—理賠追償”業務流程中的提升空間,盡可能準確完整地搜集買方、行業、國別信息,有效完成國外買家的盡職調查;開展預防減損工作,及時向被保險人發布國家和行業風險預警,通過再保險合約分保向國際市場轉移風險。
投保和理賠有道
近幾年,海外欠款風險有所提高,外貿企業甚至出現“有單不敢接”的現象。短期出口信用險能幫助外貿企業規避國家風險和商業風險,為其提供買方資信調查、追討欠款服務,并可提供資金融通便利。
記者了解到,為外貿企業提供資金融通,緩解企業流動資金壓力,是短期出口信用險的一個重要功能。
陳中竺認為,資金融通屬于短期出口信用險的衍生功能,在融資操作中可以降低銀行風險,屬于低風險業務,但是不能全部轉嫁銀行的風險。
相比其他融資渠道,短期出口信用險融資有幾個優勢。首先是操作相對簡單,保險公司可幫助外貿企業和銀行完成基礎調查工作。其次,短期出口信用險融資審核相對寬松。最后,短期出口信用險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保單可以充當有價擔保,無需企業再提供其他相關資產抵押。
說到外貿企業如何順利投保此項險種,陳中竺告訴記者,投保企業要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真實填寫投保單,便于后續承保條件的合理確定;承保的信用期限一般為1年;同等情況下,統保業務(將全部出口業務投保)的費率水平會更低,挑選買家投保的業務費率會上浮,一般不支持嚴重挑保的投保行為。投保后,人保財險將對國外買家予以授信,投保企業盡可能在授信額度內出運貨物,避免出現風險暴露。
若外貿企業在出口過程中不幸無法收回貨款,陳中竺說,“企業應及時向人保財險通報可能損失。”
她表示,一旦出現海外買家逾期付款,根據保險合同約定,被保險人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保險人通報可能損失,告知保險人買方逾期的具體原因、性質、金額,以及最新進展情況,并積極與買方積極溝通,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催收。
除此之外,被保險人可在保險合同約定的索賠時間內,向保險人完整提交索賠資料,索賠資料主要包括:貿易合同、報關單、提單、買方(開證行)對應收賬款的確認、與買方(開證行)的往來郵件和案情說明。
競爭中保持優勢
有從事信用險業務的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監管層對出口信用險的規劃是,短期出口信用險對商業保險公司放開,逐漸商業化運作;中長期出口信用險繼續由中信保負責。”
可以說,隨著短期出口信用險商業化的提速,或有更多的競爭者加入進來瓜分市場。對于已經在短期出口信用險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商業保險機構來說,保持競爭優勢,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作為第一家進入短期出口信用險市場的商業保險機構,人保財險已經有了憂患意識。陳中竺表示,“人保財險利用自身的機構網絡優勢,短期出口信用險重點服務本土企業和小微企業。”
陳中竺認為,人保財險在同業競爭中有幾個明顯的優勢:具備最完備的非壽險產品線,能夠提供財產險全險種服務,針對外貿實際需求設計保險方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費率水平更為合理,基礎費率整體上更具競爭力,并且費率的浮動空間更大;與外貿企業分享經濟走勢及行業發展動態,實施及時專項的風險提示,并共享催收追償渠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