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炎
如果你在6月傷來到日本,你會發現各大樂器行、音樂教育機構都會掛出條幅,處處可見配合6月6日日本 “樂器之日”所推出的慶典及促銷活動的海報。如果你在8月來到日本,你又會被卷入多達20萬人次的樂迷狂潮,一同體會亞洲最大音樂節“SUMMER SONIC”所帶來的極端熱度。而每逢跨年之際,全家圍坐電視機前觀看“紅白歌合戰”,更是日本人辭舊迎新必做的大事之一。在東瀛這片沃土上,音樂無處不在。
我們在驚訝于鄰國日本已將音樂事業滲透到國民生活細微處的同時,更是疑惑:為何一個島國竟能擁有位居世界前列的發達音樂產業?為何日本國民對于音樂能有如此的熱忱?學習日語的我對此可能有著更為切身的體會。
國民教育帶來樂器剛性需求
日本人自小對國情的認知就是“資源稀少、國土有限”,從而造就了日本人強烈的憂患意識及學習借鑒的超強能力。日本人事事都懷著恐為人后的心態,其中也包括對待音樂的態度。一直以來,日本政府都極其重視在本國實行“國民音樂素質教育”,自啟蒙教育至高等院校,對音樂的教育及實踐貫穿國民生活始終。每個日本人最起碼都會掌握一種或幾種樂器的演奏技巧,每個日本家庭基本都會擁有鋼琴或其他的樂器。可以說,日本國內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社會音樂教育體系。
日本人在幼稚園、小學以及中學的課堂中就可以接受到高水平的音樂教育。這樣正規、高水平的素質教育,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整個國民的音樂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為專業音樂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里必須提到的就是作為國民音樂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教室,以及私人音樂教學。單就最知名的“雅馬哈音樂教育體系”和“雅馬哈音樂教室”來說,經過60年的不斷發展,到現在,遍布日本各地的雅馬哈音樂教室超過了13000所,有專門的雅馬哈音樂教室音樂教師16500余名,當下參加學習的學員就近百萬人。由此看來,單單是日本國內市場,對于樂器的剛性需求就是其他國家所望塵莫及的。
日本樂器展新增“銷售區域”
2014年11月,日本東京國際展覽中心(BIG SIGHT)即將迎來兩年一屆的“日本東京國際樂器展(Musical Instruments Fair Japan)”。主辦方日本樂器展覽會協會將展會定位為“世界最大的消費者樂器展覽會”,全力打造“可看、可聽、可演奏、更可采購”的專業樂器秀場。國內外的樂器批發商、樂器經銷商、音樂團體、音樂教育機構及音樂教育者、專業演奏者、院校學生,以及琴行從業人員等超過5萬名觀眾將前來觀展。
作為本屆的一大亮點,展會更是新增了“銷售區域”,吸納更多國內的琴行樂器行、樂器商鋪、品牌經銷商前來參展。在眾多企業在歐美市場中浴血拼殺之時,家門口這一塊優質的音樂沃土正等待著樂器制造企業開發耕耘。我們期待中國企業的音樂事業在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