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大局堅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2014-08-12 09:04:10李立
黃埔 2014年4期
關鍵詞:發展

李立

最近的兩岸關系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影響。先是兩岸“兩會”舉行第十次會談,簽署了兩項協議,繼而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勝利召開,有力地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但遺憾的是,島內相繼發生“反服貿”和“反核四”風波,造成臺灣政局動蕩,也影響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值此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穩定了兩岸關系大局,堅定了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決心。

“兩會”簽署兩項接“地”“氣”協議

2月27日下午,兩岸“兩會”在臺北舉行第10次高層會談,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共同簽署《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及《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被譽為接“地”“氣”的兩項協議。至此,兩岸“兩會”共簽署了21項協議。

陳德銘在會談中表示,在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兩岸經濟合作不進則退,他希望加快《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后續協商,如貨品貿易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等,進一步完善兩岸經濟合作的機制,以及推進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協商。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說,地震監測和氣象合作協議將使雙方獲得更多、更快速的正確資料,并讓業務執行人員更精確地掌握地震監測,更加了解天氣系統變化趨勢,尤其是極端及劇烈天氣與災害性地震,有助加強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雙方經濟發展。

協議認為,海峽兩岸同屬氣象、地震災害多發地區,兩岸商簽氣象合作、地震監測合作協議,有助于建立業務化的氣象、地震工作交流機制,推進和深化相關領域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兩岸對災害的分析預警和防御能力,保障兩岸同胞福祉及生命財產安全。

兩岸業務部門負責人及專家認為,這將有助于兩岸提高對地震災害的分析預警和防御能力,合力讓地震損失減到最小。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表示,協議簽署后,兩岸業務部門將盡快建立快速溝通機制,一方災害性地震發生后都會及時有效向對方通報情況,及時溝通、及時響應,最終目的是保護兩岸人民福祉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沈曉農說,兩岸最先在福建和臺灣之間開展構建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體系的工作,在臺風、暴雨等災情天氣的應對方面積累起相當豐富的經驗。海協會和海基會簽署兩岸氣象合作協議,有利于推進和深化兩岸相關領域的合作,提升兩岸氣象觀測、預報及自然災害預警和防御能力,更好地保障兩岸人民福祉和生命財產安全。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所長周志懷說,海峽兩岸同屬地震災害多發地區,歷史上都曾飽受地震帶來的苦難。1999年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2008年大陸發生汶川大地震;2010年大陸發生玉樹地震……這些令人心悸的災害,更是敲響了加快提升防震減災能力的警鐘。此次兩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相關業務部門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對于生活在地震帶上的兩岸民眾來說是天大的福音。兩岸同胞素有守望相助的傳統,每當大災來臨總是攜手同心、合力抗災。此次簽署地震監測合作協議,可以說讓兩岸共同防御應對災害的步伐向前邁進一大步,從技術上實現了真正的守望相助。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評價兩岸兩會簽署的《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時說,兩岸氣象合作協議生效后,數據資料實現即時交換,天氣預報將變得更加準確。這是裨益民生的好協議!

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過去僅在海峽的一邊監測,是很難測準的。深海的地震監測尤其需要更多監測點。目前福建和臺灣已經建立跨海峽地震觀測網,由雙方各8個測震臺站、共16個臺組成,如能通過協議確定的合作機制,擴大地震觀測網的范圍,納入更多大陸監測點,預測精準度將有望顯著提高。臺灣地震監測儀器精良、網點密布,地震發生后20秒即可獲取速報;大陸在有關地殼形變、地下水等地球物理研究領域理論成熟、技術領先。兩岸各有所長,加強地震資訊交流,開展共同科研,有助于提高監測預報的準確性。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周仲島說,大陸的氣象信息也將幫助臺灣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度。比如梅雨季、寒潮的預報,以往預報不夠準確與上游資料不夠完整有關。現今有了對岸即時氣象資訊,臺灣方面能更加精準地掌握降水降溫的時間和強度,為防汛防寒提早做好準備。

人大、政協兩會為兩岸關系注入新動力

3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將全面貫徹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堅持“九二共識”、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鞏固增進兩岸政治互信,促進經濟融合,推動交流合作,開展協商談判。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維護骨肉情誼,凝聚同胞心力,為建設中華民族美好家園、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貢獻力量”。“我們期待雙方越走越近,越走越親,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李克強在報告中就兩岸關系提出了新概念。一是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個概念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新理論成果。

“一個中國框架”是胡錦濤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2013年6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和他率領的中國國民黨訪問團全體成員。習近平強調,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增進互信,核心就是要在鞏固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由此可知,“一個中國框架”成為了中共對臺政策最重要的新的內涵。這次再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表明了大陸全面落實其精神的決心。

“一個中國框架”的新特征就是更具包容性,可以從兩岸雙方現行規定出發,將雙方對一個中國認知共同接受的部分連接起來,形成共同認知,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打開新的前景。

二是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訪問團時,發表《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講話,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首度解釋了“兩岸一家親”的重要理念,從親情血脈、歷史文化、民族復興等角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呼吁臺灣同胞參與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行列中來,充分體現了大陸領導人的誠意與善意,也充分顯示了大陸對臺政策的務實態度。

“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可以最為有效地化解兩岸存在的差異和分歧,求同存異,不斷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這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表明了大陸對臺政策的內涵更加豐富,包容性更強。

此外,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重提鞏固增進兩岸政治互信,表明兩岸政治互信的構建十分重要,需要進一步推動。政治互信不足,既影響政治關系,也影響經濟關系。所以,今后的兩岸關系必須一面是經濟,一面是政治,只有政治與經濟交集而同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才能又穩又好。

臺灣政局動蕩不利兩岸關系發展

從3月18日占領“立法院”,23日攻入“行政院”, 3月30日,號稱5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到4月10日退出“立法院”,臺灣“太陽花學運”喧鬧了21天落幕。隨后,“反核四”風暴又起,臺灣政局動蕩不安,對兩岸關系發展將造成影響。

3月17日下午,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張慶忠在“內政委員會”草率宣布完成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審查,引發一群在大學與研究所就讀學生的反對。并于18日18時在“立法院”外舉行“守護民主之夜”晚會,抗議輕率的審查程序。400多名學生趁警員不備,進入“立法院”內靜坐抗議,接著于晚間21時突破警方的封鎖線占領“立法院”議場。

在議場遭到占領后,警方多次嘗試清除議場內部的學生但沒有成功,期間雙方也因此發生肢體沖突并且有數人受傷。之后雙方處于對峙態勢。3月23日晚間19時,另一群示威者沖至鄰近的“行政院”大樓,破窗而入,24日零時起陸續遭警方以暴力強制驅離。3月30日,抗議者到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靜坐、游行。

4月6日,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赴議場探視學生,承諾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不召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隨后,抗議學生于10日晚6時退出議場。至此,歷時21天的“太陽花學運”落幕。

究其“太陽花學運”爆發的原因,從表面上看,導火索是服貿協議的審查,但深層次卻是藍綠斗爭、政黨內斗與不同群體利益紛爭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是藍綠之爭。這是島內朝野兩大政黨之間在年底“七合一”選舉前的政治斗爭。作為執政黨的國民黨對“立法院”盡快審查通過服貿協議持支持態度,但在野黨民進黨卻極力阻撓。2013年6月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后,蘇貞昌一方面拒絕與馬英九公開辯論服貿,另一方面公開表示:兩岸服貿協議是“黑箱作業”,許多開放項目“嚴重傷害人民生計、威脅‘國安”,必須“逐條、逐項嚴格審查”。而后,民進黨不僅借辦8場服貿協議公聽會,將該協議審查時間拖延了近半年,黨鞭柯建銘甚至在“立法院”審查服貿協議前放話:服貿協議在“立法院”通過概率“幾乎為零”。

國民黨為推動服貿協議盡快通過,避開民進黨的糾纏,援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規定,直接送請“立法院”備查,不須逐條審議。此舉一出,蘇貞昌18日立即表示,民進黨將發動“包圍立法院”。當晚,在民進黨“立委”參與下,抗議民眾打著民進黨黨旗沖入“立法院”。此后,民進黨臺面上的政治人物,紛紛到現場給抗議民眾打氣,企圖通過擴大沖突打擊國民黨,但在策略上并未站在占領“立法院”行動的第一線。

二是馬王之爭。國民黨內部的不團結,再次昭然于世。王金平對馬英九的處理意見并不理會,反而大唱反調,將“立法院”癱瘓的責任推回給馬英九。馬英九要求召開的院際會議,被王金平拒絕,王金平召集的朝野協商6度破局。從學生的要求來看,“先立法、再審查”結果將是兩岸的談判納入“立法院”的權力監督之下,背后實質是”立法院”想與馬英九行政團隊爭奪兩岸議題的話語權,王金平的聲明更是明白地顯示出行政權與“立法權”之爭。因此,對王金平而言,當然可以借服貿制馬,馬英九的聲望降低,甚至因服貿風波應對不當導致年底“七合一”選舉失敗進而辭去國民黨主席,那對王金平維持目前的政治地位顯然是有利的。國民黨內部在困境面前不能團結一致,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各有所想,助長了“太陽花運動”的如火如荼。

三是民進黨的暗助。就學運領袖背景來說,魏揚、林飛帆、陳為廷等人都曾是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團隊的服務人員,民進黨情結深重。學運爆發以來,民進黨民意代表到處煽動,黨內高層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呂秀蓮等人直接加入抗議的隊伍中,“3·30”游行前夕,民進黨公開號召全民上街。民進黨是反對黨,不分青紅皂白,“逢中必反”是其角色的一貫使然。加之,島內今年舉行“七合一”選舉,民進黨人士紛紛利用“反服貿”舞臺擴大出鏡率,爭取選民的支持,以期當選。蘇貞昌在抗議現場高喊:林佳龍“凍蒜”,民進黨人士的本質已表露無疑。

四是利益之爭。這是兩岸經濟合作紅利,在島內不同利益群體間利益分配的斗爭。

兩岸服貿協議使臺灣服務業可以拓展有13億人的大陸市場,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好處不言而喻。而且在服貿協議中,大陸對臺灣開放80項,均大于大陸在WTO服務貿易承諾開放內容;而臺灣只對大陸開放64項,若與臺灣在WTO所承諾的服務貿易內容開放相比,小于WTO開放承諾;臺灣所獲利益明顯。且臺灣當局的評估表明:服貿協議不會沖擊島內就業、不會造成陸資企業在臺壟斷、不會影響臺灣安全。

雖然服貿協議對臺灣經濟的好處非常明顯,但不可否認,這些好處在臺灣內部的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不同產業影響不同,競爭力較強的產業獲益大于競爭力較弱的產業;不同階層影響不同,在一些領域企業主獲益大于受雇員工。

在復雜的利益分配中,雖然臺灣當局制訂了對受損產業的補償計劃,但可能受損或受益不多的利益群體仍有可能反對服貿協議。尤其是當下臺灣經濟低迷、失業嚴重、債務高升等經濟表現使學生對自己的就業、未來產生迷茫與無措。加之國民黨上臺以來,馬英九執政團隊頻頻失誤,滿意度不斷受重創,引發民眾一次又一次的不滿,積壓已久的憤怒借此場合爆發,來表達對臺灣當局施政不滿。

正是在上述各種原因的匯合促發下,“太陽花學運”登臺上演。雖然“太陽花運動”阻擋不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但短期內對島內政局和兩岸關系會造成一定影響。

首先,這場運動的內容是在臺灣具有高度敏感的兩岸議題,是以非議國民黨政府與大陸簽署經濟協議為主題,“反對”國民黨“黑箱操作”,要求兩岸協議的簽署納入到具有代表民意的“立法院”監督體系之下。整場運動以反國民黨為主線,后來部分學運領袖的民進黨背景逐漸顯露水面。運動的直接結果是國民黨的形象再受創擊,但更深遠的影響是很有可能如同1990年的反對國民黨的“野百合學運”一樣,部分學運領袖走上了反對國民黨的道路,投入到了國民黨反對派即民進黨的陣營。

第二,“太陽花學運”不同于“野百合學運”的一點在于,“太陽花學運”中帶有部分的“暴力傾向”,運動主場地是被占領的“立法院”,更甚的是23日占領臺灣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這在以前的臺灣是沒有的,在當今民主法治國家和地區也是難以想象的。臺灣當局嚴厲譴責占領的“暴力性”,既然違法那就要有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像占領“最高行政機構”這樣的行為都沒有人為此受到法律的懲罰,那以后的任何抗議活動都可以仿效于此,并都不負法律責任,法律的權威與法律的尊嚴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第三,民進黨“收割”未果。學運自始至終民進黨都在背后四處鼓動,甚至眾“天王”公開力挺。4月6日,王金平發表“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將不召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的聲明后,學生退出了“立法院”。民眾對國民黨執政不滿的宿怨再次疊層累加,另一方面現在朝野又在討論制衡被國民黨政府“獨享”的“兩岸談判權利”的“監督條例”,民進黨將可能獲取部分兩岸事務的話語權。按理說民進黨應該是運動的最大受益者,但其實并非如此。根據近期臺灣指標民調(TISR)的民調顯示,與3月下旬相較,民眾對國民黨好感比率增加3.8個百分點、反感比率微降0.3個百分點。但對民進黨好感比率減少3.9個百分點、反感比率陡增7.0個百分點,反映了民眾對民進黨在學運中扮演角色的直接觀感。學運也間接導致民進黨權利中心和權利結構發生轉向。4月14日,蘇貞昌和謝長廷出人意料地前后宣布退出民進黨主席選舉,蔡英文毫無懸念當選下一任主席,民進黨的權利中心又回到蔡英文這一邊,黨內中青年勢力上升。

第四,針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太陽花學運”使正常的兩岸經濟協議談判受到干擾,接下來的“貨貿”和其他協議也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對兩岸現階段的正常交往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繼“太陽花學運”之后,“反核四”風暴又起,臺灣再次陷入長達30余年的“核四”(第四核能發電廠)存廢之爭,并因有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的“禁食”抗議,更增添了這一爭議的復雜性與敏感性,讓已陷于執政危機的馬英九處境更為艱難。在臺灣,“核四”之爭已不是理性的經濟與安全平衡問題,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危機處理問題。

隨著形勢的變化尤其是林義雄禁食行動的持續,政治決策時間日益緊迫,在此關鍵時刻,馬英九召集行政部門負責人及執政縣市長于4月27日召開會議,達成重要共識與結論,隨后馬英九對外宣布:即日起“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安檢后封存;二號機全部停工;未來“核四”是否運轉,再由“公投”決定;同時盡快召開能源會議。

馬英九當局這一重要決定做了最大限度的讓步,“核四”“凍結”相當于“停建”,盡管仍然無法徹底為“核四”爭議解套,反核人士認為“停工”與“停建”不同,但不可否認,這一重大決定在一定程度上拆除了政治未爆彈,隨后林義雄宣布“凍結”“核四”相當于停建,宣布停止禁食,反核聲浪下降,改變了“核四”爭議時局與政治危局,馬英九的政治處境大為改善。這是近年來馬英九難得的重大智慧決策。然而,“核四”爭議并不會因此停息,藍綠仍在進行政治討價還價,“停工”與“停建”之爭,“公投”門檻之爭,未來“運轉公投”之爭,依然會繼續。

“李蕭會”:把握兩岸經濟合作重要契機

4月10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海南省博鰲,會見前來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的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李克強表示,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只要我們堅持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良性互動,共同努力,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兩岸同胞就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李克強指出,當前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面臨重要契機。大陸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經濟升級,保持長期穩定增長,持續健康發展,必將為兩岸經濟合作注入強勁動力。兩岸應從一家人的角度考慮,為了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造福兩岸同胞。我們愿意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照顧臺灣同胞的利益,在對外開放的時候先一步對臺灣開放,或者對臺灣開放的幅度更大一些,促進兩岸經濟融合與共同發展。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整合的勢頭不減,兩岸進一步擴大經濟合作,促進經濟融合,也有利于為臺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我們真誠希望臺灣同胞能夠把握住這些機遇。

蕭萬長表示,過去6年來是兩岸關系60多年來最穩定、成就最大的時期。我們要倍加珍惜。雙方應積極推動兩岸經濟戰略對話及政策協調,逐步構建具有兩岸特色的各種經濟合作機制。兩岸應本著相互諒解、相互扶持、相互信任的民族情感,攜手合作,共同克服挑戰,共創未來愿景。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認為,此次“李蕭會”的內容主要包含三個層面。首先,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格局來之不易,兩岸都要倍加珍惜。盡管臺灣出現一些反服貿的行為,但并不影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局,而且要不斷向前推進。其次,要全面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在過去的6年里,兩岸“兩會”舉行了十輪談判,簽署了21個協議和3個共識。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后,還要有投保、服貿、貨貿以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四大支柱,兩岸經濟合作應全面深化。第三,對于服貿協議,將來的政策要更具體一些,按照市場化的機制運作,讓臺灣普通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大陸對臺灣是善意的,是友好的,真正在讓利。

同時,李非指出,大陸已經由一個過去潛在的市場變成一個現實的市場,未來服務業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臺商應把握好這個機會,搭上大陸經濟成長的快車。臺灣有一些人為反對而反對,是一種逆全球化潮流的行為。臺灣應把握好兩岸經濟整合這一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克服當前的經濟困難,走出一個新的天地。

對于“李蕭會”,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麟征說,會談雙方都表示了一個相當的誠意。李克強總理強調的“對外開放一定要先開放給臺灣,照顧臺灣人的利益”,這是非常溫情的一種說法。張麟征指出,蕭萬長的談話某種角度上顯露了對臺灣目前發展情形的擔憂。臺灣現在自己把門關起來了。如果服貿協議通不過,貨貿協議顯然會受到延遲。

習近平講話展現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決心

5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并發表了講話。

習近平指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局穩定,經得起風浪考驗。兩岸關系風風雨雨幾十年,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這是歷史的必然。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兩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們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斗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我們真誠希望臺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臺灣同胞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

習近平表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任重道遠,需要加深兩岸同胞相互信任。同胞有了互信,很多難題就容易找到解決辦法。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擴大兩岸社會各界各階層民眾的接觸面,面對面溝通,心與心交流,不斷增進理解,拉近心理距離。

習近平強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前景廣闊,應該繼續開拓進取。大陸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將為兩岸經濟合作帶來強勁動力和有利條件。經濟融合有利兩岸互利雙贏,任何時候都不應受到干擾。我們將深入了解臺灣民眾尤其是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照顧弱勢群體,使更多臺灣民眾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受益。

習近平指出,兩岸青少年身上寄托著兩岸關系的未來。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他們多來往、多交流,感悟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潮流,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以后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系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這是大陸領導人在“反服貿風波”之后、兩岸關系處于關鍵時期就對臺政策發表的首場談話,透露出許多重要的對臺政策信息。

首先,從會見時機看,這次會見是在兩岸關系發展與臺灣政局變化的一個關鍵節點上舉行的,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今年以來,兩岸關系發展很快,開局良好。兩岸大事接連登場。與此同時,島內政爭不斷加劇。民進黨依然不改“逢中必反”的既有路線。國民黨執政受到民進黨強力反制。藍綠政爭愈加激烈。臺灣社會多次陷入“街頭運動決定前途”混亂境地。臺灣政局不穩,自然也影響到兩岸關系大局,兩岸和平發展已然走到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習近平通過會見宋楚瑜,就當前兩岸關系形勢和大陸的對臺政策,發表權威意見,不僅讓關心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前景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也有助于增進兩岸互信和鞏固兩岸和平發展成果。

其次,從會見對象看,在臺灣地區爆發“太陽花學運”之后,大陸邀請宋楚瑜作為首位參訪大陸的臺灣政治人物,這種安排具有很深的政治意涵。當前國民黨與民進黨就兩岸服貿協議、核四的興廢等問題糾纏不休,親民黨作為臺灣第三大政黨,一直也是反對“臺獨”的,其對臺灣社會和兩岸關系的觀察有獨到之處。“反服貿風波”雖已平息,反映出臺灣社會有一部分人對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仍有一些疑慮,但也從側面反映出臺灣民眾對兩岸和平發展的強烈期待。宋楚瑜當年在臺灣省長任上展現出行政管理能力和親民能力,擁有極其豐富的行政經驗和對臺灣社會獨到的觀察與分析,聽一聽宋楚瑜對臺灣政局和兩岸關系的看法是有益的。

習近平會見宋楚瑜發表重要講話,就目前兩岸關系發展的特點,以及當前兩岸所面臨的一些事態,都做出非常權威的回應,提出了今后一段時間大陸對臺工作的基調和重點,既有對臺政策方針的延續性,也有與時俱進就當前情勢變化的針對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認為,“面對兩岸關系發展可能出現風浪的考驗,以及臺灣民眾的關切,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會見場合釋放強烈而明確的信號,即大陸方面要增強信心、政策不變、把握當下、與時俱進。”

具體地說:

一是增強信心。即使臺灣目前的亂局可能對兩岸關系的發展帶來消極和負面的影響,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順應歷史發展的,能夠經得起風浪考驗,大陸要增強信心。

二是政策不變。這是針對近期臺灣一些人的疑慮而提出的,有現實的針對性,既剛柔相濟又很全面,能讓更多的人全面地了解大陸的政策。習總書記的“四個不變”也表明了大陸堅定不移地反對“臺獨”。島內的“臺獨”勢力想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局面,想讓兩岸關系停滯或倒退。但越是這樣,我們越要排除一切干擾,堅定不移地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因為這條路對兩岸老百姓有好處。

三是把握當下。習近平強調了大陸的改革為兩岸經濟合作帶來的機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前景廣闊,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抓住眼前機會,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四是與時俱進。大陸會根據兩岸關系發展的新情況,提出新的主張,改進工作,讓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紅利更多地惠及臺灣基層民眾。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表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時的講話,展現出大陸方面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事業上的大視野、大格局、大氣度和大決心。

習近平沒有回避最近在臺北出現的“反服貿運動”,他的講話透露出,大陸方面體認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雙方共同追求的目標,雙方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是兩岸絕大多數民眾的共同選擇,經得起風浪考驗。

習近平講話中提出的“四不一希望”發出了明確而堅定的政策信息。對于少數人對兩岸簽署“服貿協議”的過激言行,習近平明確表示,經濟融合有利兩岸互利雙贏,任何時候都不應受到干擾。同時,也體認到兩岸經濟合作必須符合臺灣廣大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必須讓臺灣的弱勢群體得到更多照顧。從他的講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大陸方面今后的惠臺惠民政策一定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大陸將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讓更多臺灣基層民眾切實享受到兩岸經濟合作和兩岸和平發展的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兩岸民眾往來政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要積極創造條件,擴大兩岸社會各界各階層民眾的接觸面,面對面溝通,心與心交流,不斷增進理解,拉近心理距離;第二,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兩岸青少年多來往、多交流,感悟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潮流,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以后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系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兩岸人員交流交往政策也需要與時俱進,如何讓兩岸民眾更加便捷地往來,如何讓兩岸青少年有更多機會展開交流,需要兩岸雙方在入出境政策、資源的挹注上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才能得到落實。

劉國深認為,所謂的“反服貿”背景很復雜,絕大多數參加運動的人士并非直接反對“服貿”的內容,多數人也是支持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的,只是臺灣內部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注意到這場運動中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相信習近平的這一講話將成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強勁動力,讓所謂的“反服貿”運動成為兩岸雙方共同砥勵的機會,順勢而為,贏得更多臺灣民眾的理解和支持,讓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更加平順、更加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要求。

猜你喜歡
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產前超聲發展及展望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脫貧發展要算“大賬”
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身擔重任 更謀長遠發展
中國衛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2
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
中國衛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54
談發展
它會帶來并購大發展
創業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97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va| 99热亚洲精品6码| 2021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高清色本在线www|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亚洲另类色|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婷婷伊人久久|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激情第一页| 天堂网国产|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五月婷婷导航| 69免费在线视频|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欧美高清|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婷婷五月在线|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午夜a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爱爱网|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99久久性生片|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蜜臀AV在线播放| 午夜a级毛片|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午夜视频日本|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欧美在线一二区| 亚洲五月激情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91久久夜色精品|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日韩欧美网址|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91人妻在线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