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態水景設計水平的提升,主要依據可持續、可品賞以及可游憩的設計原則。在對大學生態水景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師生觀水、賞水等視覺需要,還應當通過設計改善校園環境中的生態水景環境。本文就大學校園生態水景的設計進行簡單的探討,以期能夠進一步了解大學校園生態水景的設計。
【關鍵詞】大學校園;生態水景;設計
引言
2012年7月份,一場特大暴雨給北京城帶來了災難。在災難產生之后,引發了人們一系列的思考。直至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水利設施的建設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大學校園生態建設的過程中,大學校園生態水景設計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關注。對大學校園生態水景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能夠為師生創造一個美好的校園環境,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
1.大學校園生態水景的設計現狀
近幾年來,在大學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校園環境的設計已經到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各高校已經開始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校園環境的建設。生態水景的設計是大學校園環境設計的重要部分。如何對大學校園的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其突出點就是生態水景的設計[1]。筆者通過對上海各高校的走訪發現,各高校生態水景的設計主要呈現一種布局。從走訪的結果筆者總結出,現今大學校園關于生態水景的設計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水景的形式呈多樣化設計。大學校園環境內,水景的表現形式多為湖泊、溪流、噴泉以及落水等表現形式。如圖1-3所示。這樣的設計形式具有可塑性。將空間的點線面合理的整合在一起。但是,多樣化的水景形態設計,卻不難看出,當師生在觀賞校園生態水景的布局時,凸顯出來的是人工化帶來的效果[2]。可見,大學校園生態水景形式的多樣化,并沒有因地制宜。只是在設計的過程中過分追求形式,使得校園內生態水景過于呆板。其次,大學校園生態水景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校園文化的內涵。大部分校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我國各大學的老校區。因此,在對校園環境整體布局的過程中,設計師注重的是校園文化內涵的凸顯。這樣的設計方式結合在生態水景設計中,讓師生在其中能夠感受到充足的嚴謹的學風和校風,督促學生努力學習。但是,校園環境的設計其最為重要的是為師生創造一個適宜學習和生活的環境,這樣過分講究文化內涵,反而容易在設計中容易丟失。例如,在大學生態水景設計的過程中,景觀用水資源不夠完善。其用水直接采用地下用水,忽視水資源對生態水景的作用。可見,在校園環境布局的過程中,應注意各方面的和諧設計,凸顯校園的特色。
2.大學校園生態水景設計的有效措施
大學校園生態水景的設計對師生的校園生活具有極大的影響。生態水景的設計得好可以起到一個良好的效果。要想在大學生態水景設計的過程中受到師生的好評,筆者認為大學生態水景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改善水景的設計手法
目前個大學校園的水景設計方法有較多的不足之處。而對于如何改善水景的設計手法,筆者認為,首先,在生態水景設計的過程中,動靜需結合。生態水景的設計應當學會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內部水資源的條件,盡可能地將校園的水平面、溪流等各種動靜態結合在一起。與校園外的流動的水體相連接。在其中可以適當進行人工改造。天然的和人工制造的相互結合相得益彰,獲得動靜結合的生態之感。動靜結合的生態水景設計,可以促進外部流水校園花井的內部水源很好的接軌,使得校園內的生態水景具有自身凈化的功效。其次,利用節約的設計手法。校園環境內不得噴泉、瀑布以及跌水在設計時結合地域的特色。在生態水景中可以觀賞嬉水,在無水的情況下還有其他景觀供師生觀賞。例如,在水景之處與小雕像相互結合,可以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2.2對于校園生態水景駁岸的設計
根據以水為主題的城市建設和公園的建設理論,關于水景技術的營造可以利用到校園環境生態水景的設計中。當然,校園生態水景的設計也可以借用城市和公園生態水景設計的技術原理[3]。理論與技術相互結合,更能夠達到視覺效果。校園水景生態駁岸的設計也應當考慮景物觀賞的層次感。駁岸間物質之間的變換,臨水空間和岸點、岸線的設計,讓觀賞者參與到校園生態水景的設計中,創造出更為豐富的場地,增強校園生態水景的吸引力。
3.結語
總之,在當前環境受到大家重視的前提下,生態水景的設計已經成為不僅是校園甚至是城市設計的一個重點。大學校園生態水景的設計,在利用自然環境的條件下,將校園環境與城市和道德治理相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還能產生較高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鞏如英,杜潔,溫璃,等.基于節水型園林的北方城市水景設計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2,35(34) : 11094 -11095.
[2]俞孔堅,胡海波,李健宏,等.水位多變情況下的親水生態護岸設計———以中山岐江公園為例[J].中國園林,2011,18(1) : 37 -38.
[3]閆曉云,段廣德,金娟,等.人的親水性分析及其與水景設計關系的研究[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2(4) : 97 -100.
作者簡介:崔藝桐(1992.10——),女,河北,本科,浙江理工大學,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