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超 路程飛
摘要:隨著礦產行業的快速發展,銅礦開采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對銅礦區地質特征的分析與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并且根據當地的地質情況,對礦產開采的未來發展進行了一定的預測,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礦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銅礦區;地質特征;遠景預測
在礦產開發過程中,礦區構造與侵入巖對礦床地質特征有著一定的影響,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明確礦區的地質條件和礦體規律,進而分析其找礦潛力,對促進礦業生產與資源勘查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礦區地質條件
(一)地層
礦區主要由早泥盆世——晚三疊世侵入巖,北部具有火山巖,南部具有一些巖群,其余是小面積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山麓和平灘之間,由沖洪積砂、風成砂、礫石、冰川組成。
(二)構造
礦區構造較為復雜,具有一些塑性流變變形及韌性剪切帶構造,脆性斷裂較為廣泛。主斷裂面呈現舒緩波狀,斷層向北傾斜。斷層產狀為傾角40-50°、傾向30-60°。從地貌方面而言,斷層為對頭溝、線性埡口,切割的斷層崖、埡口等,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地質線性接觸,導致沉積與侵入關系也各不相同。
(三)巖漿巖
銅礦區內巖漿巖活動比較頻繁,經歷多期發展,巖石類型也比較多,從基性到中酸性巖石,屬于復式侵入巖基帶。巖性組合主要包括花崗閃長巖、閃長巖、輝長巖等,巖脈比較發達。
(四)變質作用
在銅礦區中存在的變質作用主要包括接觸變質與動力變質這兩種作用。
二、礦區地質特征
(一)主要蝕變帶特征
通過對銅礦區的分析與研究,共圈出幾個含礦破碎蝕變帶,其敘述如下:Ⅰ號蝕變帶特征:其主要位于早泥盆世似斑狀二長花崗巖與晚三疊世細粒長巖接觸帶上,其礦化帶斷續長大概為3.5千米,寬度不一,通常在35-80米之間,最寬的可以達到120米,走向也不規則,沿著構造兩側進行分支展開,呈現40-65°傾角,包括的巖性有閃長巖、二長花崗巖,總體分布情況和礦區主斷裂方向相同。Ⅱ號蝕變帶特征:其主要位于斷裂構造的次級構造當中,主要包括八個工程控制。此蝕變帶和斷裂方向相同,呈現NW-SE形態,并且沿著斷裂兩側進行分布,其長度大概為750米,東側延伸圖幅,寬度在10-20米之間,形成40-70°的傾角,會受到地表侵蝕作用。
(二)主要礦體特征
通過對全礦區的普查,一共發現12條銅礦體與7條鉛鋅礦體,銅礦體與鉛鋅礦體不是共生的。銅礦體為不規則分布,呈現透鏡狀,逐漸向NW方向延伸,主礦體長度在4450-730米之間,其特征如下:在銅礦體中,包括三個控制工程,工程之間的距離為350米,長度大約為750米,在斷層的控制下,處在斷層上盤,單工程礦體厚度在1.00-11.25米之間,平均厚度為3.64米,品位在0.33-0.96%之間,平均品位為0.62%。其地表巖層呈現局部破碎,存在著一些裂隙,含有硅化、碳酸鹽化、鉀化等現象。在礦巖石中含有大量的暗色礦物,在深部工程中,銅品位具有提高的趨勢。
(三)礦化與圍巖蝕變特征
礦區中銅含量非常高,并且是單體成礦。其礦床圍巖蝕變具有碳酸鹽化、鉀化現象,同時,伴有一定的硅化、絹英石化。碳酸鹽化主要發生在二長花崗巖和閃長巖當中,礦體兩側較為強烈,由中心向兩側分散,逐漸由強到弱,呈現脈狀分布;鉀化主要發生在二長花崗巖和礦體接觸位置,特別是銅礦點,在礦體外側較為強烈,帶有一定的絹云母蝕變;硅化發生會導致平面和礦帶分布方向相同,呈現一種線狀形態,主要通過被摸狀展現;絹英石化主要發生在二長花崗巖當中。
三、找礦前景預測
其一,通常而言,銅礦區均處在東昆侖造山西段附近,大地構造分區處在昆北斷裂、祁漫塔格縫合帶之北,是青海省礦業的主要發展區域。成礦地質條件非常好,具有一定的成礦事實。
其二,礦體主要源于主、次斷裂以及兩側區域,此斷裂規模非常大,具有一定的延伸圖幅,因為現階段工作進度限制,在淺層地表中發現了銅、銀、鋅等多種常見金屬,在鉆孔中發現了鉛礦體,一些處在裸露狀態,一些處在隱伏狀態,根據相關鉆孔顯示,深部礦體變化更大,并且存在著一些隱伏礦體。
其三,根據礦體標本磁物測定特征,如果運用1:5高精度的磁探測手段,確定存在異常,那么很可能存在著礦侵入體,根據當地的地質情況,可以為找礦提供良好的條件。
其四,在此礦區中存在著很多的中酸性侵入巖,并且具有固結程度高、基底巖系的特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地層的演變,其地質特征也在不斷的變化,礦床結構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通過相關檢測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鉬礦,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可以更深入的進行探測,進而為找礦提供可靠保障。
其五,閃長巖和成礦關系非常密切,并且具有多期次特征,可以直接涉及成礦,現階段,對具體期次還不明確,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且成為了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找礦的時候,可以對構造重疊位置進行注意,可能會成為成礦的理想位置。
其六,盡管NW方向的主構造是控制礦區主礦體的重要因素,但是NNE次級構造和主礦帶形態也有著一定的關系,并且主構造中分布著一些次級斷裂,因此,在找礦的時候,一定要對次級構造進行分析與研究,明確其分布對成礦的影響,進而促進成礦的正常生產。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礦產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且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銅礦區開發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地質條件與特征的分析與研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找礦進行遠景預測,加強銅礦區的開發,促進礦產行業的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建亮,周青祿,吳貴平.瑪興大灣銅礦區地質特征及找礦潛力分析[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4).
[2]張愛奎,莫宣學,李云平,等.青海西部祁漫塔格成礦帶找礦新進展及其意義[J].地質通報,2010(07).
[3]王喜亮,曹芳芳,張文斌,等.新疆阿爾金柳樹溝銅礦區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J].礦產勘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