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強
(山西省潞安集團漳村礦,山西 長治 046032)
在礦區排水工程建設、排水設備選取中,必須要對礦區涌水量進行計算, 計算結果直接決定著礦區能否安全生產和合理開發,所以進行礦區涌水量計算意義重大。當前計算礦區涌水量的方法很多,并且大多較為復雜,應根據不同地質水文條件來選擇,在實際計算過程中結果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實際計算時一定要慎而重之。
某金屬礦區,東西長約2.5km,南北長約4.5km,現該礦已經探明存儲有金屬銅100 萬噸、銻80 萬噸以及其他一些金屬礦床。礦區設計露天開挖,開采場地設計高程為401-636m,開采上口面積為0.95km2, 礦區最低高程設計為304m, 底面積則為1.029 5km2。 為了科學確定礦區開采排水設施,必須要對礦區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分析,對礦區涌水量進行計算,為工程設計及設備選取提供依據。
經過工程勘測人員勘測,發現礦區內的巖石主要有凝灰巖類、花崗巖類、閃長巖類及第四系松散堆積層等,前三種巖石主要位于礦區的西部、南部與東北部,而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則主要分布在礦區下游斜坡及溝谷等地帶。 整個礦區的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類裂隙水兩部分。(1)基層類裂隙水。基層巖類裂隙水占礦區地下水的大部分, 大多數賦存于巖石節理裂隙當中,其厚度與基巖風華帶厚度大致相當,大多數為25-40m,而最后處達到了100m。 而整個基巖的發育由于巖性的差異而存在不同,從整個礦區分布來說,花崗巖<閃長巖<凝灰巖。(2)松散巖類孔隙水。 松散巖類孔隙水在不同地段分布差異很大,地下水位的埋深大部分處于7-44m,最后處達到了85m。 而對于整個礦區地下水分布來說,上層主要為潛水含水層,但是一些區域因為地質構造因素使得其變為承壓水, 但是因為整個松散巖層具有較多的粘土,富水性差,膠結性好,因此整個松散層水流量通常均不超過1L/S[1]。
(1)徑流。 經過勘測發現,該礦區地下水總體上呈現為從上游向下游徑流,從斜坡兩側向溝內徑流。 徑流流動時,因為含泥質較多,同時受到弱透水層及一些完整巖石的影響,局部露出地表形成地表水。(2)補水。經過調查發現,該礦區內地下水大多數依靠大氣降水來補給,主要補給區是上游松散的堆積區、坡積區及基巖出露區。但是因為整個礦區山谷在上游的坡度較大,這些補給區面積有限,因此地下水水量補給并不是很多。(3)排泄。松散層堆積及巖石節理裂隙發育等存在差異, 導致沖溝巖石透水性存在較大差異,最終使得溝水部分區域出現斷流現象[2]。
經過以上水文地質情況調查,該礦在前期開挖時,礦坑當中主要水源為松散層潛水,而當將松散層挖透之后,礦坑內的主要水源就主要以基層裂隙水為主了。 基層裂隙水水量受到基層裂隙的影響,而隨著礦坑的不斷開挖,周邊基巖裂隙發育不斷降低,礦坑內必然會被疏干,此時礦區涌水量會明顯降低。 另外,大氣降水會直接進入礦坑內, 并且大氣降水引起的一些地表徑流也可能匯入礦坑。
該礦區露天上口實際為1 402.7m×1 020.8m,這樣其長寬比例則為1.37:1,總體形態呈圓形,因此在計算涌水量時,采用了大井法:

在以上三式中,滲透系數k 是礦井滲透系數,單位為m/d。r0是礦井大井所用半徑,單位為m,使用公式(2)進行計算。 在公式(2)中,F 是整個礦井的開挖面積,R0是影響半徑,單位為m,使用公式(3)計算。 在公式(3)中,H 是礦井含水層的平均厚度,單位為m。 公式中Sw是礦井內水位下降值,單位為m。 整個計算中參數r0、R0、H、Sw等均來自實驗數據或圖面量取[3]。
對于礦區涌水量水平劃分,主要考慮因素是基巖風化帶的實際發育情況,在該礦中,主要劃分了兩個計算水平:(1)中等風化帶頂面以上;(2)開挖底界到中等風化帶頂面。 先期勘測資料顯示,整個礦區覆蓋層存在一定差異,總體厚度在0-60.5m。 整個礦區,溝岸較厚,沖溝內薄,江側較厚,礦坑上部則較薄。 經過對比資料及分析最終確定,礦區覆蓋層厚度大約為40m,強風化帶的厚度為25-40m,最厚處可能達到100m。 按照最大值為中等風化帶厚度來計算,中等風化帶至地表約厚140m。 另外整個礦區高程為518m,因此兩個計算水平分別為404m 和374m。
對于滲透系數k 來說,不同厚度其值是不同的,中等風化帶頂面以上這一計算水平中,有中等風化帶、松散帶、基巖強風化帶,因此滲透系數要取這三個滲透系數進行綜合計算。 表1 為四組抽水試驗的數據及對應的滲透系數,通過計算,最后確定該計算水平滲透系數的平均值為0.33 158。

表1 404 計算水平勘測試驗數據
開挖底界到中等風化帶頂面這一計算水平,因為當開挖至404m 以下之后,基巖滲透系數不斷降低,通過計算定量注水或降水頭等試驗,計算出了滲透系數,如表2 所示。 該數據共分三個區間,第一區間為小于0.001,有兩個,平均值為0.000 639,在整體中占8%;第二區間為0.001-0.01,有15 個,平均值為0.00 453,在整體中占60%;第三區間為0.01-0.04,有8 個,平均值為0.0 227,在整體中占32%。 經計算,這25 組數據區間值為0.00 057-0.0 397, 而平均值則為0.01。 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統計,試驗標準值為0.0 063。 并且結合滲透系數在第二區間中占大部分的實際情況,該范圍內的值大多數均是從較深處測得的,其對巖體滲透性的反應更加直接。所以347m 計算水平滲透系數取第二區間平均值,即0.00 453。 就此經過計算如表2 所示即為該礦區的涌水量計算結果。

表2 該礦區涌水量計算結果
對于該礦區來說,因為礦區坡度大,如果不修建截洪渠等,那么一些地表徑流亦可能流入礦坑。 對于這一部分水量,可通過下式進行計算:

在該式中F 是受水面積,X 則為礦區所在區域日最大降水量,為地表的徑流系數。 有關資料顯示,該礦區年平均徑流系數為0.45,而洪峰徑流系數則為0.787,經過計算就可得出具體水量。
對礦區實際水文條件進行研究后,通過科學計算能夠較為準確地算出礦區涌水量。 在具體計算過程中,首先,在礦區開采初期,大氣降水對礦區涌水量影響較大,在進行計算時,應當加以注意;其次,在計算礦區涌水量時,一定要依據實際礦區的水文特點,這樣才能夠使得計算更加準確,以切實保證礦區的安全生產;最后,礦區深部開采中,礦區涌水主要以裂隙為主,針對這一情況,可采用預注漿堵水等方法,以最大可能地節約礦區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1]李定歐.露天轉地下開采礦山防洪排水的探討[J].冶金礦山設計與建設,2010(02).
[2]胡鳳英,李笑峰.采礦塌陷區降雨滲水特點及其防治[J].金屬礦山,2011(23).
[3]李偉銘.塔源二支線礦坑涌水量預測[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