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供給視角,在比較部分地區農業保險供給狀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影響農業保險覆蓋率的因素,包括財政補貼力度、地方政府重視農業保險的程度、是否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農業保險的保障范圍和程度等,得出了提高農業保險覆蓋率需要科學合理配置財政補貼、增加農業保險供給、完善巨災分散體系、創新農業保險投保組織形式、改善保險公司農業保險服務的結論。
關鍵詞:供給;農業保險;覆蓋率
中圖分類號: F840.66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6-0399-03
收稿日期:2013-09-13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編號:12BJY166)。
作者簡介:李鴻敏(1975—),女,黑龍江富裕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農業保險方面的研究。E-mail:lihongmin2005@126.com。我國自2007年推行有中央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以來,農業保險的業務規模和保費收入有了迅速發展。目前,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的區域已遍布全國所有省(區、市),但是各地農業保險覆蓋率有很大差別,農業保險發展呈現不均衡態勢。據報道,2013年上海農業保險總保險金額達120億元,約占農業總產值的40%,超過了發達國家水平,農業保險覆蓋率居全國各省級行政區首位[1]。截至2012年9月底,江蘇省農業保險承保覆蓋面已超過90%,全省基本實現鄉鎮一級農險服務站全覆蓋,1.5萬個村集體中設立了1萬多個農險服務站,覆蓋面達70%以上[2]。2012年山東省在60個農業保險縣(市,含青島)的基礎上,又增加了53個(不含青島)農業保險縣,全省覆蓋面大幅提高,試點縣實現翻番,其中濟南、棗莊、東營等8個市已實現了農業保險全覆蓋[3]。北京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已經覆蓋了全市13個涉農區縣和首農集團等國有涉農企業,承保險種已達19個,制度覆蓋率已超過了70%,保障程度已超過了40%[4]。2012年,黑龍江省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22.16億元,同比增長35.06%,其中種植業保險保費收入20.92億元,業務規模躍居全國第一,承保面積570.07萬hm2,占黑龍江耕地面積的47%[5]。截至2012年12月31日,河北省農業保險原保費收入12.86億元,同比增長69.11%,成為產險市場第二大險種,但依然面臨覆蓋率不高的問題,以覆蓋率最高的玉米和小麥為例,也僅達到了50%左右。綜上所述,農業保險已基本覆蓋全國各地,且發展十分迅速,但是農業保險在區域間的發展仍不均衡,主要受到供給差異等因素的制約。
1影響農業保險覆蓋率的供給因素
1.1財政補貼的力度
目前我國政府對于農業保險財政補貼的形式主要是保費補貼,補貼比例和規模的不同直接影響到農業保險的覆蓋率。在農業保險實踐中,經濟較發達、地方財政實力雄厚的地區,政府為農業保險提供的補貼比例和補貼品種一般要比經濟欠發達、地方財政能力薄弱的地區高,因此前者農業保險的覆蓋率要高于后者。舉例來說,目前北京市地方財政的農業保險補貼資金實行上不封頂,市級財政給予參保農民50%的保費補貼,各區縣財政結合實際,累加補貼20%~30%不等。除了保費補貼之外,按照各商業保險公司年終績效考核評價結果,政府給予商業保險公司不超過當年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保費收入總額10%的費用補貼。從2012年起,江蘇省蘇州市政策性農業保險中水稻、小麥和油菜的保險金額提高1 500元/hm2,保費以不增加種植農民負擔為原則,新增保費由各級財政分擔;廣東省中山市的水稻種植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保費幾乎全由政府承擔,埋單率超99%[6];2012年山東省各級財政撥付保費補貼資金達4.6億元,同比增加2.4億元,其中中央撥付2億元,省級撥付1.5億元,市縣兩級撥付11億元,財政補貼資金實現翻番;2013年遼寧省省級財政對大田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從2012年的25%提高到30%;重慶市財政對農業保險的補貼原則上不低于總保費的70%,未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的農業保險,由市財政支持、區縣財政配套,另外各區縣自主實施的農業保險,市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部分地區農業保險財政補貼狀況見表1。
為了提高農業保險覆蓋率,有的地區則根據各縣(市)經濟實力采取了差別補貼方式,目的是減輕縣級財政負擔,充分調動基層政府推廣農業保險的積極性。例如:2012年青海保監局實施差異化保費財政補貼方案,進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補貼力度,根據國定貧困縣和省定貧困縣的實際情況,逐步取消或減少縣級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2013年起浙江省按照向農戶傾斜、向基層傾斜原則,生豬保險保費財政補貼比例調整為85%,其中欠發達或海島地區由中央、省、縣財政分別承擔40%、35%、10%,其他地區由中央、省、縣財政分別承擔40%、20%、25%,農戶自負保費15%。
1.2政府重視農業保險的程度
政府重視農業保險的程度直接影響到農業保險的覆蓋率。首先,有些省份將農業保險列為考核基層政府政績的指標之一,在政府文件中直接明確制定了農業保險的覆蓋率指標,利用這些指標推進基層政府的農業保險工作。山東省將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對縣(市、區)金融生態環境表1部分地區農業保險財政補貼狀況
地區財政補貼情況河北省
小麥、玉米、棉花保險:中央財政補貼40%,省級財政對直管縣補貼32.5%、對非直管縣補貼25%,市級財政對非直管縣補貼75%,縣級財政補貼7.5%,農戶或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承擔20%的保費;花生、馬鈴薯、大豆、水稻、油菜保險:中央財政補貼40%,省級財政補貼25%,市級財政對非直管縣補貼7.5%,非直管縣財政補貼7.5%,直管縣財政補貼15%,農戶或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承擔20%的保費。——《河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上海市
水稻、能繁母豬、生豬和奶牛保險險種保費補貼標準為80%;油菜、蔬菜保險險種保費補貼標準為70%;麥子、淡水水產養殖和大棚設施保險險種保費補貼標準為60%;家禽、農機具綜合、群眾性漁船綜合和雜交水稻制種保險險種保費補貼標準為50%;鮮食玉米、水果、食用菌、羊、白菜制種、種公豬、種禽保險險種保費補貼標準為40%;淡季綠葉菜成本價格保險保費補貼標準不高于90%。——《上海市關于完善2013—2015年度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的通知》江蘇省
水稻、小麥、棉花、玉米、油菜保險:各級財政保費補貼原則上不低于70%。其中中央財政補貼35%,省級財政補貼25%,差額部分由市、縣級財政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補貼;能繁母豬、奶牛保險:各級財政保費補貼比例不低于80%;對其他種植、養殖參保品種以及高效設施農業參保品種,省級財政保費補貼采取差別化的地區標準,其中蘇北高達補貼50%。——《2012年全省農業保險工作的通知》內蒙古
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甜菜、油料作物保險:中央財政補貼40%;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及所屬旗縣(市、區)財政補貼15%;呼倫貝爾市、通遼市、巴彥淖爾市、錫林郭勒盟、烏海市、阿拉善盟及所屬旗縣(市、區)財政補貼10%;興安盟、烏蘭察布市、赤峰市及所屬旗縣(市、區)財政補貼5%;農牧戶或者農牧戶與龍頭企業等共同承擔10%的保費;其余部分由自治區級財政補貼。——《內蒙古自治區2012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
建設和農業、農村經濟工作考評的重要依據。同時,有的地區政府建立試點縣(市、區)能進能退機制,對試點工作開展好的縣(市、區)給予表彰獎勵,對試點工作不力的縣(市、區)取消其試點資格。2009—2011年,安徽省連續3年把農業保險納入民生工程管理,年終對各縣(市)政府進行考核。其次,有的地區政府直接介入農業保險的銷售和理賠環節,提供各類幫助。以黑龍江墾區為例,農墾總局堅持統一組織、集中投保、預收保費的原則,農業保險由農(牧)場、上市分公司統一組織,種植業保險在作物播種前集中組織投保,在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時預收保險費;養殖業保險分為春秋兩季集中投保。有的地方政府推出政策多方位支持農業保險的發展,例如重慶市將保費補貼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對保險機構據實結算,鼓勵擔保機構優先為參加農業保險的生產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河北省探索種植業保險“無賠款保費優待”試點,對本年度無賠款的種植業參保農戶,保險責任期滿后,保險經辦機構在中國保監會備案后,可實施次年續保農戶自繳保費部分優待。這些措施都促進了農業保險覆蓋率的提高。
1.3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的建立
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的建立可以為農業保險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業保險覆蓋率的提高。目前,全國范圍內的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尚未建立,一些省份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業保險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以北京市為例,賠付率160%以下的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責任;賠付率160%以上的部分,實行保險公司賠付封頂,政府承擔剩余責任,并以兩種方式分散,其中賠付率160%~300%的巨災風險,通過政府直接購買再保險的方式轉移;賠付率300%以上的部分,政府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解決[4]。江蘇省建立了商業再保險和政府巨災保險準備金相結合的大災風險防范機制,在“聯辦共保”模式下,政府和保險公司各自按比例承擔最終超賠風險;對保險公司承擔的50%部分,通過商業再保險安排化解;對政府承擔的50%部分,通過本級財政預算安排、統籌部分政府保費收入、省級財政補助等資金渠道建立了大災風險基金,應對巨災超賠風險。浙江省從2013年起由省共保體全額承擔實際賠償責任,實行一次性賠付,取消原巨災風險準備金中政府超賠基金積累,超過當年農險保費1.2倍以上部分的政府超賠基金調整為政策性農業保險巨災風險準備金積累[7]。
1.4農業保險的保障范圍和保障程度
農業保險險種和保障范圍是影響農業保險覆蓋率的基本因素,各地區的農業保險基本遵循了“低保障、廣覆蓋”原則,使得農民能夠負擔起保費支出,對提高農業保險的覆蓋率意義重大。隨著農業保險的發展,各地的保險險種和保障范圍在不斷擴大。2012年,內蒙古在種植業保險補貼品種中增加了甜菜,在養殖業保險補貼品種中納入了育肥豬,把溫室、大棚附加內部作物也列入了農業保險補貼范圍[8]。2012年,四川省提高了水稻、玉米、油菜的保額。另外,在維持林農繳費水平的基礎上,四川省提高了公益林、商品林的保額,將森林保險絕對免賠額由核損面積的10%下調為5%,且設定了 0.33 hm2 的最高免賠限額,取消了森林保險起賠點;育肥豬保費補貼比例由70%提高至80%,農戶繳費標準相應下調10百分點。這些政策大大提高了農民的參保積極性,促進了農業保險覆蓋率的提高。甘肅省的覆蓋地區從初期的部分試點市(州),覆蓋到全省所有市(州)。在藏區,牦牛、藏系羊和裸大麥的財政補貼比例達到90%,藏區農牧業保險覆蓋面走在了全國前列[9]。部分地區農業保險保障范圍見表2。
2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率的對策建議
2.1科學合理配置財政補貼,增加農業保險供給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及農業保險需求的變化,今后應配合國家農業產業扶持政策,逐步擴大中央支持的農業保險險種,支持地方政府發展本地農業支柱產業的保險,加大對地方特色農業的保費補貼支持力度,滿足農戶對農業保險多樣化的需求,不斷提高農業保險的覆蓋率。地方政府也要相應地根據本地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選擇險種進行單獨補貼,科學分配和使用財政補貼資金。目前我國多數地區農業保險只有保費補貼一種方式,可逐步增加經營管理費用補貼、再保險補貼等方式。建議逐步采取差異化補貼機制,對欠發達地區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取消縣級財政補貼,鼓勵縣、鄉兩級政府在開展農業保險業務中做好組織者,充分發揮基層參與的積極性。表2部分地區農業保險保障范圍
地區保障范圍上海市
水稻、能繁母豬、生豬、奶牛;油菜、蔬菜、麥子、淡水水產養殖和大棚設施、家禽、農機具綜合、群眾性漁船綜合、雜交水稻制種、鮮食玉米、水果、食用菌、羊、白菜制種、種公豬、種禽、綠葉菜。河北省小麥、玉米、棉花、花生、馬鈴薯、大豆、水稻、油菜、能繁母豬、奶牛,2011年在省定24個蔬菜種植示范縣試點設施農業。江蘇省
水稻、小麥、棉花、玉米、油菜、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其他種植、養殖參保品種以及高效設施農業參保品種,農機具和漁船、漁民保險。黑龍江省
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中,種植業保險險種包括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麥;養殖業保險險種包括能繁母豬和奶牛。商業化模式自主推動的險種主要包括烤煙、林木、肉雞等。內蒙古
種植業: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油料作物(含油菜、向日葵等各種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甜菜)。養殖業:奶牛、能繁母豬、育肥豬。在通遼市、赤峰市、包頭市開展溫室、大棚保險及附加內部作物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安徽省玉米、大豆、小麥、油菜、水稻、棉花、奶牛。浙江省奶牛、油菜、大棚蔬菜、水稻、露地西瓜、柑橘樹、林木、淡水魚、生豬、雞、鴨、鵝、能繁母豬。甘肅省
玉米、裸大麥、能繁母豬、奶牛、牦牛、藏系羊、馬鈴薯、森林、油菜。部分地區還開辦了設施蔬菜、玉米制種、啤酒大麥、肉牛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品種。
2.2完善巨災分散體系
部分地區尚未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保險公司承保的巨災風險得不到有效分散,農業保險的承保能力和保障水平將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農業保險的覆蓋率。建議由中央政府出資對再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費用給予補貼;或者為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補貼;或建立由商業再保險和政府巨災保險基金相結合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政府和保險公司各自按比例承擔最終風險。
2.3創新農業保險投保組織形式
2013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農業保險條例》將保險公司以及依法設立的農業互助保險等保險組織確定為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的保障能力仍相對有限,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農業風險狀況千差萬別,需要在農業保險組織形式上保持一定的靈活性。由于不同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對農業保險的需求程度不同,鑒于目前經濟實力、農業功能、農戶數量和農業生產組織等多方面的實際情況,探索和創新多元化的農業保險投保組織形式,鼓勵以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為載體,組織農戶統一投保,通過他們引導分散的小農戶參與投保,以此提高農業保險的覆蓋率和保障能力。
2.4加大農業保險的政策性宣傳
農戶對農業保險知識的了解直接影響到投保需求。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開展農業保險知識講座,向農民講解農業保險的承保品種、保費補貼、參保方式和理賠程序等具體政策內容,增加農戶對農業保險的認知。組織人員深入鄉鎮,對鎮村干部、協保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和養殖大戶進行專題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保險政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橋梁作用,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面。還可利用近年來發生的典型案例的示范效應,通過農戶身邊的人和事,讓農戶近距離感受農業保險,增加農戶投保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5保險公司改善農業保險的服務
科學合理的保險險種可以挖掘農業保險的需求。由于農業災害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保險公司應根據區域特點,深入農村挖掘農民的需求,根據農民的現實訴求設計和開發具有針對性的農業保險產品。加強和改善基層服務網點建設,充分發揮基層保險機構貼近農民的優勢,做好農業保險的組織工作,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讓農戶充分體驗保險的作用。加強對理賠人員的培訓與管理,配置滿足農業保險理賠服務需要的經費、人員和設備,提升農業保險的服務水平,消除農民的顧慮。農業保險只有緊跟農村經濟社會變化,緊貼農民的實際需要,才能得到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緒忠.寧波市農業保險呼喚專業化運作[EB/OL]. (2013-06-15)[2013-08-20].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3/06/15/007753553.shtml.
[2]呂妍. 我省農業保險承保覆蓋面超過90%[EB/OL]. (2012-10-24)[2013-08-20].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10/24/014996448.shtml.
[3]鐘才. 山東省農業保險覆蓋面大幅增加[EB/OL]. (2012-05-14)[2013-08-20]. http://www.chinacoop.gov.cn/HTML/2012/05/14/76252.html.
[4]賀斌. 北京農業保險經受雨災考驗[EB/OL]. (2012-08-11)[2013-08-20]. http://www.cfen.com.cn/web/meyw/2012-08/11/content_894698.htm.
[5]劉銀剛,趙修彬. 保險業為黑龍江提供保障4.9萬億[EB/OL]. (2013-03-11)[2013-08-20]. http://www.sinoins.com/news/101362/78122.html.
[6]張鑒來. 900元/畝中山農業保險賠付上限全省最高[EB/OL]. (2013-07-18)[2013-08-20].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7/18/content_7207922.htm.
[7]浙江省農業廳政法處. 我省政策性農業保險進一步完善[EB/OL]. (2013-06-21)[2013-08-20]. http://nyt.zj.gov.cn/html/main/cyzxView/199566.html.
[8]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自治區2012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2-05-23)[2013-08-20]. http://www.nmg.gov.cn/main/nmg/zfxxgk/zfwj/nzf/2012-05-23/2_153246/default.shtml.
[9]牛彥君. 我省農業保險實現快速發展[EB/OL]. (2013-07-21)[2013-08-20]
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中,種植業保險險種包括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麥;養殖業保險險種包括能繁母豬和奶牛。商業化模式自主推動的險種主要包括烤煙、林木、肉雞等。內蒙古
種植業: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油料作物(含油菜、向日葵等各種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甜菜)。養殖業:奶牛、能繁母豬、育肥豬。在通遼市、赤峰市、包頭市開展溫室、大棚保險及附加內部作物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安徽省玉米、大豆、小麥、油菜、水稻、棉花、奶牛。浙江省奶牛、油菜、大棚蔬菜、水稻、露地西瓜、柑橘樹、林木、淡水魚、生豬、雞、鴨、鵝、能繁母豬。甘肅省
玉米、裸大麥、能繁母豬、奶牛、牦牛、藏系羊、馬鈴薯、森林、油菜。部分地區還開辦了設施蔬菜、玉米制種、啤酒大麥、肉牛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品種。
2.2完善巨災分散體系
部分地區尚未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保險公司承保的巨災風險得不到有效分散,農業保險的承保能力和保障水平將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農業保險的覆蓋率。建議由中央政府出資對再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費用給予補貼;或者為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補貼;或建立由商業再保險和政府巨災保險基金相結合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政府和保險公司各自按比例承擔最終風險。
2.3創新農業保險投保組織形式
2013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農業保險條例》將保險公司以及依法設立的農業互助保險等保險組織確定為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的保障能力仍相對有限,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農業風險狀況千差萬別,需要在農業保險組織形式上保持一定的靈活性。由于不同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對農業保險的需求程度不同,鑒于目前經濟實力、農業功能、農戶數量和農業生產組織等多方面的實際情況,探索和創新多元化的農業保險投保組織形式,鼓勵以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為載體,組織農戶統一投保,通過他們引導分散的小農戶參與投保,以此提高農業保險的覆蓋率和保障能力。
2.4加大農業保險的政策性宣傳
農戶對農業保險知識的了解直接影響到投保需求。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開展農業保險知識講座,向農民講解農業保險的承保品種、保費補貼、參保方式和理賠程序等具體政策內容,增加農戶對農業保險的認知。組織人員深入鄉鎮,對鎮村干部、協保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和養殖大戶進行專題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保險政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橋梁作用,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面。還可利用近年來發生的典型案例的示范效應,通過農戶身邊的人和事,讓農戶近距離感受農業保險,增加農戶投保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5保險公司改善農業保險的服務
科學合理的保險險種可以挖掘農業保險的需求。由于農業災害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保險公司應根據區域特點,深入農村挖掘農民的需求,根據農民的現實訴求設計和開發具有針對性的農業保險產品。加強和改善基層服務網點建設,充分發揮基層保險機構貼近農民的優勢,做好農業保險的組織工作,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讓農戶充分體驗保險的作用。加強對理賠人員的培訓與管理,配置滿足農業保險理賠服務需要的經費、人員和設備,提升農業保險的服務水平,消除農民的顧慮。農業保險只有緊跟農村經濟社會變化,緊貼農民的實際需要,才能得到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緒忠.寧波市農業保險呼喚專業化運作[EB/OL]. (2013-06-15)[2013-08-20].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3/06/15/007753553.shtml.
[2]呂妍. 我省農業保險承保覆蓋面超過90%[EB/OL]. (2012-10-24)[2013-08-20].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10/24/014996448.shtml.
[3]鐘才. 山東省農業保險覆蓋面大幅增加[EB/OL]. (2012-05-14)[2013-08-20]. http://www.chinacoop.gov.cn/HTML/2012/05/14/76252.html.
[4]賀斌. 北京農業保險經受雨災考驗[EB/OL]. (2012-08-11)[2013-08-20]. http://www.cfen.com.cn/web/meyw/2012-08/11/content_894698.htm.
[5]劉銀剛,趙修彬. 保險業為黑龍江提供保障4.9萬億[EB/OL]. (2013-03-11)[2013-08-20]. http://www.sinoins.com/news/101362/78122.html.
[6]張鑒來. 900元/畝中山農業保險賠付上限全省最高[EB/OL]. (2013-07-18)[2013-08-20].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7/18/content_7207922.htm.
[7]浙江省農業廳政法處. 我省政策性農業保險進一步完善[EB/OL]. (2013-06-21)[2013-08-20]. http://nyt.zj.gov.cn/html/main/cyzxView/199566.html.
[8]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自治區2012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2-05-23)[2013-08-20]. http://www.nmg.gov.cn/main/nmg/zfxxgk/zfwj/nzf/2012-05-23/2_153246/default.shtml.
[9]牛彥君. 我省農業保險實現快速發展[EB/OL]. (2013-07-21)[2013-08-20]
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中,種植業保險險種包括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麥;養殖業保險險種包括能繁母豬和奶牛。商業化模式自主推動的險種主要包括烤煙、林木、肉雞等。內蒙古
種植業: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油料作物(含油菜、向日葵等各種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甜菜)。養殖業:奶牛、能繁母豬、育肥豬。在通遼市、赤峰市、包頭市開展溫室、大棚保險及附加內部作物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安徽省玉米、大豆、小麥、油菜、水稻、棉花、奶牛。浙江省奶牛、油菜、大棚蔬菜、水稻、露地西瓜、柑橘樹、林木、淡水魚、生豬、雞、鴨、鵝、能繁母豬。甘肅省
玉米、裸大麥、能繁母豬、奶牛、牦牛、藏系羊、馬鈴薯、森林、油菜。部分地區還開辦了設施蔬菜、玉米制種、啤酒大麥、肉牛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品種。
2.2完善巨災分散體系
部分地區尚未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保險公司承保的巨災風險得不到有效分散,農業保險的承保能力和保障水平將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農業保險的覆蓋率。建議由中央政府出資對再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費用給予補貼;或者為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補貼;或建立由商業再保險和政府巨災保險基金相結合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政府和保險公司各自按比例承擔最終風險。
2.3創新農業保險投保組織形式
2013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農業保險條例》將保險公司以及依法設立的農業互助保險等保險組織確定為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的保障能力仍相對有限,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農業風險狀況千差萬別,需要在農業保險組織形式上保持一定的靈活性。由于不同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對農業保險的需求程度不同,鑒于目前經濟實力、農業功能、農戶數量和農業生產組織等多方面的實際情況,探索和創新多元化的農業保險投保組織形式,鼓勵以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為載體,組織農戶統一投保,通過他們引導分散的小農戶參與投保,以此提高農業保險的覆蓋率和保障能力。
2.4加大農業保險的政策性宣傳
農戶對農業保險知識的了解直接影響到投保需求。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開展農業保險知識講座,向農民講解農業保險的承保品種、保費補貼、參保方式和理賠程序等具體政策內容,增加農戶對農業保險的認知。組織人員深入鄉鎮,對鎮村干部、協保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和養殖大戶進行專題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保險政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橋梁作用,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面。還可利用近年來發生的典型案例的示范效應,通過農戶身邊的人和事,讓農戶近距離感受農業保險,增加農戶投保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5保險公司改善農業保險的服務
科學合理的保險險種可以挖掘農業保險的需求。由于農業災害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保險公司應根據區域特點,深入農村挖掘農民的需求,根據農民的現實訴求設計和開發具有針對性的農業保險產品。加強和改善基層服務網點建設,充分發揮基層保險機構貼近農民的優勢,做好農業保險的組織工作,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讓農戶充分體驗保險的作用。加強對理賠人員的培訓與管理,配置滿足農業保險理賠服務需要的經費、人員和設備,提升農業保險的服務水平,消除農民的顧慮。農業保險只有緊跟農村經濟社會變化,緊貼農民的實際需要,才能得到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緒忠.寧波市農業保險呼喚專業化運作[EB/OL]. (2013-06-15)[2013-08-20].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3/06/15/007753553.shtml.
[2]呂妍. 我省農業保險承保覆蓋面超過90%[EB/OL]. (2012-10-24)[2013-08-20].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10/24/014996448.shtml.
[3]鐘才. 山東省農業保險覆蓋面大幅增加[EB/OL]. (2012-05-14)[2013-08-20]. http://www.chinacoop.gov.cn/HTML/2012/05/14/76252.html.
[4]賀斌. 北京農業保險經受雨災考驗[EB/OL]. (2012-08-11)[2013-08-20]. http://www.cfen.com.cn/web/meyw/2012-08/11/content_894698.htm.
[5]劉銀剛,趙修彬. 保險業為黑龍江提供保障4.9萬億[EB/OL]. (2013-03-11)[2013-08-20]. http://www.sinoins.com/news/101362/78122.html.
[6]張鑒來. 900元/畝中山農業保險賠付上限全省最高[EB/OL]. (2013-07-18)[2013-08-20].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7/18/content_7207922.htm.
[7]浙江省農業廳政法處. 我省政策性農業保險進一步完善[EB/OL]. (2013-06-21)[2013-08-20]. http://nyt.zj.gov.cn/html/main/cyzxView/199566.html.
[8]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自治區2012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2-05-23)[2013-08-20]. http://www.nmg.gov.cn/main/nmg/zfxxgk/zfwj/nzf/2012-05-23/2_153246/default.shtml.
[9]牛彥君. 我省農業保險實現快速發展[EB/OL]. (2013-07-21)[201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