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軍
摘 要:在創作課中,繪畫創作占主要部分,是美術教學創作的核心教學內容。美術創作課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智力,形成創造能力,對培養學生形成審美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學生;美術創作;創造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中有一種課型叫作創作課,創作課中有繪畫創作、圖案創作、篆刻等。在創作課中,繪畫創作占主要部分,是美術教學創作的核心教學內容。繪畫創作可以細分為命題創作、記憶畫創作、想象畫創作等。美術創作課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智力,形成創造能力,對培養學生形成審美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課程改革下,美術教學的理念在不斷地更新,以前的那種以講技法、練技法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進而向審美情趣和學生的創造性方向發展。但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教師從過去的“強調規范”一下子跳到了“大膽放手”,凡創作只講三言兩語就放手讓學生“一創到底”,這樣做,教師就顯得無事可做、無話可講,這樣的放手會讓學生不能很好地去創作,甚至阻礙了學生美術能力的提高。那么,在創新課上,教師做些什么呢?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創作呢。
一、根據課題引導學生去想
我們知道,在每次的創作課上,教師都會提出一個目標,提供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課題去進行創作。這個課題范圍大,能給學生充分想象的空間。如“蝸牛賽跑”“快樂的回憶”“秋風瑟瑟”等。面對一個主題,我們該從何開始去想呢?我認為,教師引領學生走進課題情境之中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我們教師要對一個大的課題進行細化,從小處引導學生去想。比如“蝸牛賽跑”,首先我們可以讓學生想,蝸牛會在哪里賽跑?而這個問題又可以分成很多小問題,如蝸牛像人一樣在草地、運動場上跑,或者因為蝸牛很小,它僅僅只在一只鞋、一只蘋果等生活中的一件小物品上賽跑,或者蝸牛是神話故事中的蝸牛,它是在云彩中、太空中賽跑。如此步步引導,從生活中產生聯想一直到超越生活、走進幻想,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豁然開竅了,于是天上地下無所不往,畫面情境開始浮現眼前,真是各有各的想法,創造性大大發揮。緊接著,再設問,那么蝸牛來到比賽場地,有哪些運動員?它們佩帶什么標志?它們開始跑了,比賽情況如何?誰在前面?誰在后面?跑的姿勢有什么不同?等等。學生因為自己有參賽的經驗,于是就很容易走進了畫面情境之中,把自己也當成蝸牛了。這時候還可以再設一問,那么觀看比賽的蝸牛是誰呢?它們可能是運動員的什么人?它們穿著什么?帶著什么?會干什么?如此層層細問,學生腦中的這個畫面情境越走越近、越來越清晰,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再把所有的問題輕輕提示,學生仿佛就看到這個畫面躍然于眼前了。
二、根據范畫指導學生如何去畫
范畫不是簡單的那種依樣畫葫蘆,有的教師認為范畫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不能在創作課中出現,其實不然,在創作課中,范畫反而引起了很大作用。
范畫的有效運用可以讓學生的表象更為豐富,對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刺激。范畫中的構圖、人物造型、色彩搭配,都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從而形成自己要畫的畫,使畫面情境逐步地形象、清晰起來。當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就可以慢慢地把腦中想的變成了紙上畫的了,從而解決了想得好畫不出的難題。當然,要提高學生的形象表現力,最根本的還是要在平時長期的有意識地去指導學生觀察、記憶、感知表現形象,使他們想到什么就能用畫筆表現出來。但是,我們應當看到,范畫對于幫助學生的美術創作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我們不可小視,應充分發揮范畫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直接啟示并且形象表現,這樣做要比讓學生憑空想象要好得多。
三、在對作品的評價中不斷改進
經過一番的努力,學生的創作成型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令教師滿意,即使再好的作品也有不足之處,這就要在課的結束前對作品進行評價。如出示一個典型的畫,讓學生們對這個作品發表意見,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可以讓作者聽取別人的意見。通過綜合其他學生的發言,作者對自己的作品又有了新的想法,這時讓作者再畫一畫,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就解決了邊畫邊想邊改的問題。
由此可見,在美術課上讓學生去創作,并不是教師不管不問,也不是無話可講,而是教師要在課前做好精心的設計,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多引導學生創作,并通過種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的創作能力才會得到提高,才能真正發揮創作課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鄭君.美術課堂也低碳[J].新課程,2011(3).
[2]季婷婷.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探討[J].吉林教育,2010(2).
(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