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藝澄(1989—),女,黑龍江友誼人,碩士研究生,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摘要:愛麗絲·門羅是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之一,被譽為“加拿大的契訶夫”。愛麗絲以一個女性敏銳的洞察力,探討了加拿大婦女在現代文明社會的生存困境。她描述了小地方的老百姓,尤其是女性的無助和絕望。本文將從女主角勞拉的逃離以及逃離的原因展開對《逃離》的思考。
關鍵詞:愛麗絲·門羅 《逃離》 時空轉換
小說開篇以賈米森太太汽車的隆隆聲開始,在小說開始,卡拉和克拉克生活多年,一直安安穩穩相安無事。他們經營一間馬棚,卡拉每天的任務就是清理馬廄里的糞便,而克拉克則是一名馬術訓練師。他們養了一只小羊,是為了可以安撫馬棚里馬匹的情緒。這只小山羊也可以很好的安慰卡拉和克拉克的情緒,所以小山羊弗洛拉是個多隱喻形象,作者運用山羊這個在圣經中具有意象的動來貫穿始末,似乎想通過山羊的意象來暗示卡拉的逃離是不可能會成功的。弗洛拉-作為象征女性逃離欲望的一個敘事符號,在故事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事情卻隨著相反的方向發展。當山羊弗洛拉剛剛來到馬棚的時候,這個小山羊就像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每天逗樂著克拉克,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弗洛依開始依戀卡拉,當卡拉和克拉克吵架的時候,弗洛拉就會像個朋友一樣的過來蹭噌她。正是這份互相依戀,使得小山羊弗羅伊的突然消失,讓卡拉開始思考她的境遇,她的婚姻,這正是讓卡拉產生逃離現有生活的導火索。
一、卡拉的第一次逃離
弗羅伊的消失讓卡拉感覺糟糕。卡拉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想法-她想逃避現在的生活,同樣是弗羅伊的消失,讓她決心要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踐。她開始回想克拉克和她自己之間的婚姻。由此時空轉換,回到了卡拉和克拉克初識的那個時候。時空轉換是門羅進行小說創作的常用手法,運用此方法將現實與記憶重新整合,通過這種方法來表現她對于自我創作的觀點與態度:審視這個世界,用不同的角度,文學作品可以幫助讀者去感悟另一種人生。門羅曾經說過,“讀小說就像是走進一座房子,你走進去,小憩一下,東走走,西轉轉,看看房間之間的結構與聯系,再向窗外眺望,看看從不同房間的角度看窗外是什么樣子的,外面又有怎樣的變化”。跟隨著作者的描述,我們回到了卡拉與克拉克初次見面的地方。卡拉和克拉克是在馬術學校認識的。那個時的候克拉克是個既年輕又帥氣的男人,并且是馬術學校最有前途的老師,有許多女性慕名而來,為了一睹他的帥氣,這一點也吸引到了卡拉。很快卡拉墜入了情網,想嫁他為妻,為了能和克拉克在一起,卡拉和家里斷絕了關系,私奔到了新的地方生活。這是卡拉的第一次逃離,這一次的逃離她很堅決,她想逃離她的母親和她的繼父,以為這樣可以過上一種更為真實的生活,一種她認為她父母永遠無法理解的生活,。逃離那些讓她隱隱作嘔的過去。慢慢的時間向后推移,來到了他們新的生活中。回憶到了短暫的美好,接著急轉直下,回到現實生活中,克拉克是一個沒怎么讀過書的人而且他又早早出來混日子。他認為家庭對他來說是會毒害他的危險品,可如今的他,整日只會擺弄電腦,要不然就欠錢,還和自己的主顧過不去,以致最后必須依賴卡拉出面打點一切。可他并不因此而感激妻子,反而對妻子非常冷淡,當然最重要的,他還時常和卡拉爭吵或者冷戰。這讓卡拉痛苦萬分,她總是默默流淚,時而為了緩和氣氛去主動迎合克拉克,文字的描寫漸漸顯露出女性的脆弱與無能,在婚姻上,卡拉成了輸家。接著,空間轉換到了卡拉與賈米森太太之間。正如小說家拉瑟爾·邦克斯對本故事進行評論時說:“門羅能將正常的敘事和倒敘相互交錯,但故事仍是連貫的。”
二、卡拉的第二次逃離
卡拉來到了西爾維婭的家,對于開篇的描述,卡拉其實對西爾維婭的歸來是擔憂害怕的,而其擔心害怕的原因正是她知道克拉克想利用賈米爾先生生前曾對卡拉做過下流的事情去敲詐西爾維婭,然而這所謂的下流之舉卻是卡拉為了取悅克拉克而編出的故事,她無非是希望克拉克可以更愛她一些。卡拉來到西爾維亞家幫忙打掃房間。然而西爾維亞的真誠相待,讓卡拉痛苦流涕,她訴說了自己婚姻的不幸,無聲的家庭冷暴力和中年感情生活的無味。可能女性在婚姻的感受上都是相似的,當卡拉向西爾維亞袒露心聲的時候,另一位女主人公西爾維亞動情了。可能西爾維婭聽到了卡拉的敘述,讓她回憶起自己的婚姻,他們夫婦之間相差20多歲。而丈夫的離世,更讓她痛苦萬分,她知道一個幸福的婚姻對一個女人來說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她盡一切的努力幫助卡拉脫離她現有的婚姻生活。其實女性在經歷了愛情、婚姻的渴望與失望后,就開始有了想擺脫困境的心理狀態。這體現其女性角色對自身所處小世界的反抗與適應,反映了作者筆下女性人物的現實困境。然而在現實社會和精神世界的多重壓迫下,女性卻無力抗爭也無能為力。門羅曾如此描述女性“觀念給女性帶來了很多傷害,規矩都是男權社會強加給你們女人的,已然接受了這些,還錯認為這些成了自己的天性。”
三、卡拉的第三次逃離
卡拉換上了西爾維亞給她準備的衣服,搭上了開往新生活的大巴車。然而情節并沒有順勢而下,她又半道返回來了,重新回到克拉克身邊。卡拉在決定回到克拉克身邊之前心理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卡拉回到克拉克身邊是因為難以割舍的感情,而筆者卻認為卡拉是無法面對新的生活,她有自己懦弱的一面,當她回憶克拉克對她冷漠的時候,她有了逃離現有婚姻生活的勇氣,可是當她考慮將來的一切都將重新開始的時候她卻亂了陣腳,她不知道前面有怎樣的困難,有怎樣的人,這一點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弱點和女性被命運驅趕的一生。因為在過去她每天面對的只是克拉克和她的那些主顧們,她已經脫離了外面的生活,她無力面對,所以她最終放棄了出逃的機會,其實卡拉知道離開現有生活,去一個不確定的地方,讓她內心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無法她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那將來的生活還將是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所以她放棄了。這是卡拉的第三次逃離,這一次逃離的事她所希冀的生活,她逃離了她所向往的自由。因為在逃離的過程中她意識到逃離的徒勞和無望。在車站下了車,給克拉克打了電話,哀求他接自己回去:“來接我一下吧。求求你了。來接接我吧。”“我這就來。”雖然沒有提到說話人是誰,但通過前后文的呼應,我們知道這是卡拉與克拉克的一求一應。這次門羅并沒有立即提及克拉克是怎么來接卡拉的,而是時空轉換,回到了西爾維亞這邊,西爾維婭送卡拉到車站后返回到家中,輾轉難眠直到深夜,這時忽然聽到敲門聲。一種潛伏陰森的,朦朧的懸念油然而生。緊接著,山羊弗羅伊出現了,出現的那么詭異,陰森。就如故事的情節般百轉千回。空間的交錯描述讓讀者在情節的漩渦中不能自拔。在結尾處,門羅用委婉的方式告訴讀者克拉克殺死了山羊弗洛拉的事實,這是因為克拉克不想弗洛拉再回來提醒卡拉,可是“她現在心里埋藏著一個總是對她有吸引力的潛意識,一個永遠深藏著的誘惑”。這一句道破了一次逃離的回歸是為了下一次逃離做準備。然而卡拉知道,他們的生活再也回不到過去了。“似乎在她的肺部插著一根致命的針。如果小心呼吸,是感覺不到的。可是偶爾在她深呼吸的時候,它就出來了”雖然“對于埋在心里的那個刺痛她已經能夠習慣”,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曾經如此描述女性“:女性不是弱勢群體,而是兩性中的高貴者。即使是現在,女性仍然是默默的忍受、謙卑、忠誠和犧牲的具體體現”。
門羅在 2009 年 5 月接受布克獎時指出,她感興趣的不是圓滿的結局,而是“意義……共鳴,波光閃爍的海面上一些不可思議的美景”①。也許不圓滿的結局才應該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寫照。
參考文獻:
① 引自 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books/bookre-views/6030158/Too -Much -Happiness -by -Alice -Munro-review.html.
[2]艾麗絲#門羅.逃離[M].李文俊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9.
[3]2009 年布克國際獎獲得者 艾麗絲·門羅和她的《逃離》[N]. 《作家雜志》, 2009.
[4]周怡. 從艾麗絲·門羅看加拿大文學——羅伯特·撒克教授訪談錄[N].《外國文學研究》,2012
[5]來激揚. 試析《逃離》中弗洛拉的神話隱喻[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3.
[6]林玉珍.艾麗絲·門羅短篇小說的多重主題[J].世界文學評論,2006.
[7]趙慧珍.論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蒙羅及其筆下的女性形象[J].蘭州大學學報,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