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文
較之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教育實踐活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工作重點、活動特點、方式方法都有了新的變化,參與對象和整改具體要求不盡相同,必須針對這些新變化,在分類指導上下功夫,具體做到“五性”:
步驟安排要有靈活性。按中央要求,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規定的動作和程序不能減,但根據實際,在步驟安排上可以突出靈活性,建議第二批的時間安排側重在第二和第三階段,要把著力點放在進一步找準問題、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上。
教育對象要有重點性。在普遍號召、整體推進的前提下,要突出兩個重點,一個重點是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尤其是縣委縣政府以及“四大家”領導,因為這批人多多少少掌握一定的實權,他們的一言一行影響黨和政府形象,直接影響是維護還是損害群眾利益。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村支部書記,因為這批人直接與群眾打交道,更受群眾關注,群眾直接從他們身上看到活動的成效。
載體設定要有實效性。不能就教育抓教育,就活動論活動,必須將活動置于載體之中,活動效果要通過種種平臺來體現。載體設定要與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要與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結合起來,要與今年的“三萬”活動結合起來,要與促進中心任務,加快發展結合起來,要與改善民風結合起來,要與解決關鍵點、疑難點、熱點結合起來,真正做到黨員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黨和政府贏得口碑。各部門、各單位的載體設置不搞一刀切,要結合自身特點,設計見效快、效果好的自選動作。
推進方法要有創新性。在學習教育階段除會議宣傳發動之外,還要運用前期“三同”活動的典型來引導,要圍繞如何找準問題,如何“亮丑”上創新辦法。如在征求意見時要體現接地氣,體現廣泛性,除發征求意見函表之外,要上門征求意見,面對面聽取意見;在問題查擺階段,民主生活會要在如何開展批評上創新,可以設立旁聽席,邀請“兩代表一委員”、鄉鎮黨委和縣直部門黨組織和群眾代表旁聽監督。同時,召開民主生活會要分類實施,不同層次的對象要求要明確,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要求上要不同。尤其是在村支部,既要發揮批評的作用,又要做到紅臉不破臉,在批評這個環節要側重發揮黨委的主導作用。整改結果要在敢于亮相上創新,要向社會公開,可以采用現場評議的形式,以群眾滿意作為整改“過關”的標準。在活動督導安排上要創新,在督導上要變一元為多元,既要有上級的巡視督導,又要接受群眾的監督。
解決問題要有針對性。解決問題要有利于促進發展,維護穩定,推進改革。要抓住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群眾意見大的問題來整改,比如當前農村存在的干部吃喝、財務管理、少數政策落實不公正等。要從小事抓起,積小勝為大勝。探索建立管用的機制,制度建設除統一硬性規定外,還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如村財務管理制度,建立村主職干部、副職干部和駐村干部聯合簽字制度,村級三資監管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制度,農村低保實行雙向管理,縣直單位要把管理融于服務之中。
(作者系團風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