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元
“馬克思主義者應該站出來講話。”這是鄧小平同志牢牢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方向,要求馬克思主義者把握主動權和話語權所發出的強烈呼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識形態領域里,誰掌握了主動權和話語權,誰就能引導社會輿論,影響社會心理,引領思想理論潮流。
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宣傳思想工作面臨許多新挑戰和新考驗。從國際上看,我們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世界多級化、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激烈,態勢復雜;從國內看,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期,人們的思想活動具有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的特點。在改革開放兼容并蓄的文化環境下,我們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采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方法,吸收古今中外的先進思想和燦爛文化,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人們的思想文化生活。然而,在唱響意識形態主旋律的和諧之聲中,也夾雜著種種噪音,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紛紛涌現:以否認人民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歷史為重點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泛起;宣揚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人權、法治、憲政等人類共同追求的“普世價值”思潮的涌現;反馬克思主義、反映資產階級利益的民主社會主義的泛濫。這些錯誤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迷惑性和滲透性,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里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面對這些錯誤的社會思潮,我們如果“充耳不聞、沉默不語”任由其發展下去,就會逐步消解主流意識形態、擾亂人心,從而動搖我們民族和國家立足與發展的思想基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基礎,就必須“說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去評析、揭露這些錯誤思潮的本質及其危害,劃清馬克思主義與這些錯誤思潮的界限,批判錯誤社會思潮,為群眾澄清模糊認識,以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共同理想。
“說話”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說話”才是宣傳思想工作取得效果的關鍵。
“會說話”指能夠圍繞宣傳思想工作的核心理念,不斷創新宣傳思想工作的手段和技巧,把握好時機和分寸,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宣傳效果。“會說話”,是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深厚的感情對待群眾,以熱情的態度服務群眾,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做人民群眾的“代言人”。
“會說話”要針對不同層次和群體的人民群眾,采用不同的渠道和技巧做宣傳思想工作。不僅要利用好報刊書籍、廣播電視等等這些傳統的宣傳渠道,還要堅持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面對新媒體,尤其是因其時效性高和交互性強被稱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須創新宣傳手段,構建說話的前沿平臺。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時代,掌握好網絡這個說話平臺,以網絡傳聲,通過網絡媒體就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要舉措開展積極的輿論引導,營造宣傳強勢,才能在網絡輿論引導上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適時選擇最新、最熱和網民最喜歡的載體及交流工具,就一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討論,及時做好人們的思想疏導工作。
“會說話”必須闡釋中國特色,要做到“四個講清楚”。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這樣,就注定了我們必然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還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歸根到底,“會說話”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無論時代如何變革、環境如何變換,都能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掌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動權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人們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信仰。
(作者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