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春 熊峰
貢水奔涌,百舸爭流;黨旗獵獵,奮楫者先。迎著科學發展、同步小康、后發趕超的時代強音,宣恩縣654個基層黨組織、1.3萬余名黨員、34萬土苗兒女意氣風發,2740平方公里的廣袤沃野上,一幅“活力貢水·黨建示范”的壯景正徐徐展開。
抓基礎,班子更具戰斗力
“農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農村經濟強不強,功夫全在領頭羊。”強化村級班子隊伍建設,是宣恩縣推進黨建示范工程創建活動打出的“第一張牌”。
宣恩縣抓住村黨支部換屆契機,采取“兩推薦一考核兩票決”的方式,選拔了60多名熟悉農村基本情況、群眾基礎較好的鄉村醫生、農村教師進入村“兩委”班子。同時,采取縣級領導包鄉聯村、部門包村抓點、優秀干部駐村等方式指導農村黨建工作,健全完善了“三會一課”制度,黨員管理制度,黨組織發展黨員、后備干部管理制度等,進一步提升村級班子的管理水平。
椿木營鄉杉坨村地處高山,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滯后。新班子上任后,村支部書記馮仕滿開始帶領群眾發展高山藥材產業,并聽取村民建議,將村里修建機耕路的項目納入議事范圍,通過公開招標確定施工方,群眾拍手稱好。“通過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村民對黨組織的信賴程度明顯增強。”椿木營鄉黨委書記鄧正軍有感而發。
抓示范,黨群更添凝聚力
“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能給孩子匯款,再也不用跑到鎮上排隊了!”3月15日,宣恩縣長潭河鄉陳家臺村村民王軍高興地說。
為解決群眾存取款出行難、費用貴等問題,宣恩縣不斷強化黨建示范“聯建”工程,整合供銷、農合等資源,大力拓展包括銀行電話轉賬、POS機、裕農系統在內的惠農業務,共建立村級惠農金融服務聯系點1068個,累計安裝POS機等各類電子機具1100多臺。
黨員是旗幟和標桿。宣恩縣將“幸福黨建”工程與實施“民生黨建”工程相融合,廣泛開展“一黨員一承諾”、“一支部一行動”等主題活動,通過支部牽手、干群牽手、百姓牽手三條縱向凝聚線和興業富民、政策惠民、服務便民、志愿助民、文化樂民、保障安民六條橫向服務線,編織一張百姓幸福網。
在此基礎上,宣恩縣還不斷強化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把黨建信息化平臺與網上民生服務平臺有機整合,研發包括黨務通、黨訊通和黨群通在內的黨群e網通,組建“黨群e組織”,通過“鍵對鍵”服務,實現“面對面”溝通,打造“黨員e刻服務圈”。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黨員義工為載體,開展“幸福童年·大山里的快樂課堂”系列活動,每月到村開展一次親子教育、農家樂、貧困兒童家庭幫扶和幫教、健康知識輔導等,擴大黨員義工知曉率和影響力。
“宣恩的黨建工作不是為了黨建而黨建,而是借助黨建的力量,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以此提高百姓幸福指數。”宣恩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范涌深有感觸地說。
抓產業,群眾走上致富路
“跟著支部走,產銷不用愁;跟著黨員干,就會有錢賺。”椒園鎮黃坪村村民楊春喜高興地說:“我家種的10多畝黃金梨每年剛掛果就有客商來訂購,果樹遇到病蟲害,技術員隨叫隨到,多虧了村支部書記姚元翔創辦的合作社呢!”
為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宣恩縣依托黨建示范帶創建,深入開展“三培兩帶兩服務”活動,引導農村黨員干部創辦合作社,并在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建立了黨支部,由黨員致富能手擔任黨組織負責人。目前,全縣已建立黃金梨、茶葉、貢水白柚、養殖等產業合作社黨組織190多個,培養1000多名優秀鄉土人才加入黨組織,帶動5萬余農戶從事特色產業,初步構建了“支部+合作社”產業發展體系,鑄造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引擎”。
在此基礎上,宣恩縣大力開展“民企聯村、村企共建、黨建互促”活動,全縣12家民營企業與15個行政村結對共建,村企黨組織在黨員教育培訓、困難黨員結對幫扶等方面形成資源互促共享機制。“村里有了茶葉加工廠,不僅改造了廢棄茶園,還發展了新茶園,全村茶園面積達到1000畝,這都是民營企業以企帶村、村企共建的發展結果。”如今,每次提起村企共建的好處,萬寨鄉網臺村黨支部書記周貴香總是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