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都知道,要做出好吃的面包,首先得有面粉,離開原材料,一切都是空談。然而,面粉再優質,制作再精美,如果無人捧場,投入依然可能就會打了水漂。
翡翠市場也是一樣。據悉,今年的緬甸翡翠公盤量少價高,連最小的一塊料都要200萬元!戰事不斷、資源稀缺、當地政府“親美”……如此種種,這一“傳統”儼然成為了一場硬資本的博弈。
不過,光拼財力也不夠,作為產業鏈條上的一環,你還得有眼光、得會判斷市場、得掌握消費對象的購買力。尤其是“剛需”當道的今天,“禮品經濟”的“濃霧”已在逐漸退散。
借用一本暢銷書名——《誰動了我的奶酪》來反觀當前翡翠市場,誰在左右其中?而由公盤營造出的“驚人”氣勢之下,它的走向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