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旭


本屆緬甸翡翠公盤上,原石份數再次大幅減少,而標的價格卻大幅上漲,許多中國玉商質疑這是緬甸政府采取的“饑餓營銷”策略。據了解,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消費市場,而中國的翡翠毛料90%以上從緬甸進口,其中公盤競投部分占全年進口量的80%。可以說,公盤的風吹草動都牽動著中國翡翠玉商的神經。基于此,了解緬甸政府“饑餓營銷”策略的原因,就似乎變得很有必要。
采掘難度成本增加
緬甸翡翠礦位于緬北密支那地區,在克欽邦西部與實階省交界一帶。沿烏龍江上游向中游呈東北-西南方向延伸,長約250公里,寬約15公里,面積約為3000平方公里。經過幾百年的采掘,在這個約3000平方公里的礦區范圍內,誕生了龍肯、帕敢、香洞、達木坎、會卡等場區。
近幾年,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頻繁交火,緬北戰事嚴重影響了翡翠礦區的采掘。“地方武裝和政府之間常會有一些摩擦,導致經常開不了礦。”揭陽玉商楊林告訴《中國收藏》雜志記者:“緬甸政府曾經有將近兩年的時間禁止開采翡翠,多半也是因為緬北戰事。”戰事給翡翠礦區的影響還體現在,那些因為戰事流離失所的難民和散兵常常占據礦區通向外界的交通要道,勒索“過路費”,增加了原石的運輸成本。
“并且,現在翡翠資源越來越難挖了,都要深入地下三四百米,所以挖礦成本也提高了。今年公盤的料有一部分都是以前剩下的,政府再次拿出來拍。”楊林繼續說道。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緬甸現在基本不開新的礦山了,都是在原來采礦的地方再往縱深處挖掘,而挖幾天也挖不到翡翠原石是常有的事,這也增加了翡翠開采的成本。
供求關系嚴重失衡
開采難度加大、開采成本提高,讓本就不平衡的供需關系相差得更為懸殊。北京博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奧巖先生表示,這種供求關系不平等是造成翡翠公盤價格逐年走高的原因。“翡翠的發展歷程客觀地導致了價格的不斷攀升。因為喜愛翡翠的群體絕大部分在華人圈,隨著華人經濟實力越來越強,購買能力也越來越強,有限的翡翠資源就順理成章地漲價了。”
此外,還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國內熱錢習慣投資在資源類礦產上。戰事影響、資源保有量不多、公盤的不穩定,讓很多從來沒接觸過翡翠的投資者認為奇貨可居,以搶購的心態參加2013年的公盤,直接結果就是頻繁出現價格翻了數十倍的原石。“越是行家越買不到料”,這是不少在翡翠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玉商對2013年公盤的評價。這種瘋狂的“求”,讓緬甸政府嘗到甜頭,所以今年公盤提供的石料更少,底價更高,而沒讓緬甸政府失望的是,總成交額再次突破往年的記錄。
緬甸政策轉變方向
其實,不論是從資源角度還是從供求關系角度分析緬甸公盤,真正“手握大權”的還是緬甸政府。“近年來,緬甸政府也已經擺脫了用翡翠換取外匯的政策,因此會限制翡翠出口。”奧巖分析道。
限制單純的原料出口,是因為隨著緬甸珠寶玉石產業的發展,該國逐漸有能力加工成品。有報道稱,緬甸總統吳登盛今年4月23日考察內比都“金荷”珠寶成品市場時表示,將提倡珠寶玉石成品加工,既可增值,又能解決就業。隨著網絡的發展,今后還將開辟網上銷售業務。緬甸珠寶玉器協會秘書長覺寶坎稱,目前,緬甸境內從事加工成品的人員已達十多萬人。為鼓勵企業銷售成品,緬甸專門開設了國際培訓學校,由中國玉雕師執教。
平洲玉田山房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利曉告訴《中國收藏》雜志記者:“兩三年前,就有很多緬甸廠商到國內來辦廠取經,學習中國的玉雕技術。緬甸政府鼓勵中國玉雕加工商到緬甸投資,但據我所知去的人非常少。”
緬甸政府對于翡翠由出口原料到出口加工品的轉變,主要是因為國內整體經濟形勢的轉變。其實,從各種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出,緬甸自2011年開始實施新的5年發展規劃后,國內經濟實力已經得到顯著提高。正如緬甸總統吳登盛所說,緬甸的經濟發展目標已從“以農業為基礎,全面發展其他領域經濟”轉變為“進一步發展農業、建立現代化工業國家、全面發展其他領域的經濟”。
不過,緬甸若想經濟改革加速,美國的制裁是一個不得不邁的坎兒。據了解,自2011年緬甸現任總統吳登盛上臺后,緬甸政府就積極釋放對美國的友好信號,美國也一改對緬甸的單純制裁路線,雙方互動頻繁,不僅達成了在緬甸推廣凈化水計劃和興建天然氣、發電廠等項目的合作意向,美國支持和鼓勵本國企業到緬甸去投資。
緬甸的經濟改革卓有成效,2011年全國GDP為519億美元、2012年是531億,到了2013年已上漲到564億美元。
在經濟不斷提速的背景下,翡翠公盤對于緬甸政府財政收入來說,已不再像過去那么重要。與此同時,處于經濟改革中的緬甸政府也意識到,翡翠加工和成品出口不僅能給財政帶來更多收入,還能增加國內就業機會。基于以上原因,緬甸政府“饑餓營銷”的舉措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