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蘭, 劉都才, 劉雪源, 唐 濤, 彭亞軍
(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湖南長沙 410125)
水稻直播是一項最輕簡的稻作技術,它可省去育秧栽培環節,省工節本,有效地解決勞力不足情況下的水稻集約化生產問題,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輕型稻作方式[1]。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及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直播水稻的面積將會進一步擴大。由于水稻直播前期采用干濕交替的管理方式,雜草發生數量遠遠高于移栽或拋秧水稻田。若不進行除草,稀疏的稻苗會迅速被雜草掩蓋,嚴重時可導致顆粒無收。因此,有效控制雜草已成為直播水稻高產穩產的關鍵之一[2]?,F階段,我國農田雜草治理仍以化學除草為主。直播水稻田雜草基數大,出草期長。除草劑防除雜草主要集中在2個時期:一是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二是苗后莖葉噴霧處理。苗前土壤封閉處理主要采用酰胺類、磺酰脲類除草劑混配而成的復配劑,持效期較短,由于受洪澇災害天氣的影響,土壤封閉無法進行,即使進行了苗前土壤處理但防效仍然較差。因此必須使用除草劑進行苗后莖葉處理。但由于直播水稻的秧齡小,對除草劑的安全性要求極高。長期使用除草劑使雜草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3-6]。本研究選擇8種不同類型的新型除草劑,通過田間試驗,對除草劑的防除效果、使用安全性進行了探討,旨在為科學有效地控制直播稻田雜草提供依據。
試驗在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春華鎮龍王廟村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天優290,播種方式為直播,2013年6月18日播種,用種量37.5 kg/hm2。供試田塊為常年雜草發生量較大的水稻田,土壤為淺紅黃泥,pH值6.7,有機質含量2.2%,前茬作物為水稻。各試驗小區的土壤、栽培、肥水管理等條件一致,田間管理措施與當地其他農田一致。
各供試藥劑施用量及施用方法見表1。

表1 各供試除草劑的施用方法
依據GB/T 17980.40—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除草劑防治水稻田雜草》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小區面積30 m2,隨機區組排列。6月18日于雜草2~3葉期采用莖葉噴霧處理,噴液量 450 L/hm2。施藥前排干水,藥后2 d 復水。以清水為對照,4次重復。施藥后詳細記錄雜草的受害癥狀。
1.4.1 安全性調查 藥后3、7、15、20 d分別目測水稻的生長情況,觀察是否有藥害現象發生。
1.4.2 防治效果調查 藥后20、40 d各調查雜草防效1次,每小區對角線取樣調查4點,每點 0.25 m2,記錄雜草株數,藥后40 d測定鮮重,統計除草效果。防效計算方法如下:
防除效果=[(CK-PT)/CK]×100%
(1)
式中:PT表示處理區殘存草數(或鮮重),CK表示空白對照區活草數(或鮮重)。
1.4.3 產量測定 水稻收獲時實收實測各小區的水稻產量。
采用DPS(V3.01專業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及顯著性檢驗[7]。



表3 藥后40 d各供試藥劑對直播田雜草的防除效果

表4 不同除草劑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盧百關,秦德榮,樊繼偉,等. 江蘇省直播稻生產現狀、趨勢及存在問題探討[J]. 中國稻米,2009(2):45-47.
[2]強 勝. 我國雜草學研究現狀及其發展策略[J]. 植物保護,2010,36(4):1-5.
[3]李擁兵,王小玲,夏 陽,等. 湖南稻區稗草對二氯喹啉酸的抗藥性研究[J]. 植物保護,2004,30(3):48-52.
[4]吳聲敢,王 強,趙學平,等. 浙江省稻田稗草對二氯喹啉酸的抗藥性[J]. 農藥,2006,45(12):859-861.
[5]黃炳球,林韶湘. 我國稻田稗草對丁草胺的抗藥性研究[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93,14(1):103-108.
[6]李擁兵,黃華枝,黃炳球,等. 我國中部和南方稻區稗草對二氯喹啉酸的抗藥性研究[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23(2):33-36.
[7]唐啟義,馮明光. 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88-201.
[8]許 鑫,將杏華,吳常君,等. 2.5%稻杰乳油防除水稻直播田雜草應用技術[J]. 上海農業科技,2008(1):95-96.
[9]李 茹. 稻杰防除直播稻田雜草的效果及安全性[J]. 雜草科學,2008(4):45-47.
[10]王險峰.優良除草劑——蓋草能和稻杰[J]. 新農業,2009(10):45-46.
[11]王險峰. 進口農藥應用手冊:除草劑卷[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435-438.
[12]隋標峰,張朝賢,崔海蘭,等. 雜草對AHAS抑制劑的抗藥性分子機理研究進展[J]. 農藥學學報,2009,11(4):399-406.
[13]Powles S B,Qin Y. Evolved in action:plants resistance to herbicides[J]. Plant Biology,2010,61:317-347.
[14]張朝賢,倪漢文,魏守輝,等. 雜草抗藥性研究進展[J]. 中國農業科學,2009,42(4):1274-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