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新聞1+1》欄目
白巖松: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平時聊天,經常能聽到老百姓有這樣的對話:“那個誰誰誰判了幾年?”“判了十年。”“唉,先蹲幾年吧,過幾年再想辦法,估計四五年就出來了。”進監獄不容易,難道提前出獄就都容易嗎?減刑、假釋,包括保外就醫,真能像老百姓所說的那樣容易嗎?近日,中央政法委出臺《關于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切實防止司法腐敗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恐怕將來不立功就想通過假釋等方式隨便出來,沒那么容易了。
畫面解說: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本是為激勵罪犯改過自新、促進罪犯回歸和融入社會而設立的制度。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數據顯示,這些司法制度正在受到挑戰。過去五年間,全國檢察機關共糾正涉及到68 776人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這個龐大的數字引發了外界對這三項制度透明度不高、監督制約不力等問題的關注。就在今年1月,媒體報道了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涉嫌假立功減刑、潛逃國外的消息。
此次中央政法委的《意見》明確規定,對于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黑社會組織犯罪這三類罪犯,在提請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環節中,必須從嚴把握。特別是對確有悔改表現、立功表現、重大立功表現的認定標準,做了更為嚴格的規定:對司法人員在辦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中捏造事實、偽造材料、收受財物或者接受吃請的,一律清除出執法司法隊伍;對非執法單位和個人為罪犯出具虛假病情診斷證明等材料、違法違規提供便利條件的,執法司法機關應當建議主管部門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白巖松:話題回到張海的身上。我們來看看張海違法減刑系列案涉及的立案人數:司法行政監獄系統11人,看守所系統三人,法院系統一人,律師二人,社會人員七人,一共24人。透過這樣一組數字可以看到,張海的減刑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現在,我們連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陳衛東教授。陳教授,您覺得在減刑、假釋等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陳衛東:我個人認為,中央政法委這次發布的《意見》,主要是針對目前司法事件中在減刑、假釋這個問題上所出現的程序運作不規范、不公開、不透明;有關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相關的減刑、假釋條件較為寬松。特別是在職務犯罪的案件中、破壞金融秩序和金融詐騙以及涉黑的案件中,問題更加突出,導致一些人逃避了法律懲罰或者縮短了應有的刑期,損害了司法的權威。
白巖松:我注意到,這次《意見》把過去的一些原則性概念變成大家能夠看明白、可操作的規定。比如說,過去的說法叫有認罪悔罪表現,在《意見》中,對于什么叫認罪悔罪有了明確的細節規定:是否主動退贓、積極協助追繳境外贓款贓物、主動賠償損失等等。您怎么看這樣的變化?
陳衛東:對于過去的法律和有關司法解釋確定的典型假釋所要求的“的確有悔改的表現”,這次《意見》特別增加了你剛才所談的幾方面條件:主動退贓;積極協助追繳境外的贓款贓物;主動賠償損失,消除犯罪所產生的社會影響。這些規定都使減刑假釋的條件更加嚴格了。從這幾個方面來考量,一個服刑犯人是不是確有悔改的表現,不是說遵守法律監規了、接受教育改造了、參加勞動了,就屬于悔改了,還要拓展到是不是賠償損失了、是不是退贓了、是不是協助追繳境外的贓款贓物了。這就把確有悔改表現規定得更加具體、更加細化了。
白巖松:陳教授,我是這樣理解的,除了剛才您說的這幾個方面,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過去按照原則性條款執行,有人如果想幫一個服刑犯人提前出獄是很容易操作的,但是現在有了《意見》,想操作就很難了。
陳衛東:是這樣的,因為這些條件都非常明確。比如說,是否屬于退贓,退了就是退了,沒退就是沒退,造假很困難;贓款已經到了境外,是不是追繳回來了,造假也很困難。對于考量一個服刑犯人是否確有悔改表現,并決定是否對他進行減刑假釋,有了更加明確具體的執法標準。
畫面解說:廣東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服刑期間,廣東省監獄、看守所有關人員收受張海親友賄賂,利用職務便利為張海在轉監、虛假立功、減刑等方面提供幫助,致使其兩次被裁定減刑共計四年一個月28天。2011年1月26日刑滿釋放后,張海潛逃國外。
廣東省江門市市委原常委、原副市長林崇中,犯了罪后甚至連監獄都沒進。
2009年7月,廣東省江門市市委原常委、原副市長林崇中,因涉嫌濫用職權罪、受賄罪,被廣東省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然而,林崇中在看守所羈押期間,賄賂買通相關人員,制作虛假疾病鑒定材料,以“保外就醫”之名逃避入監服刑。
白巖松:不管是林崇中還是張海,要么用“金錢開道”,要么用權力影響的關系網開道,《意見》能不能堵住這樣的漏洞呢?陳教授,您覺得對“金錢開路”和“權力開路”,這次《意見》是怎么“堵路”的?
陳衛東:《意見》從實體的條件適用上,對減刑假釋的起止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做了非常詳細的規定,這些規定體現了從嚴原則。另外,《意見》設置了非常嚴格的程序規范,凡是減刑假釋,不允許暗箱操作,要通過公開、透明的法律程序進行。同時,《意見》也規定了非常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對各個環節、各個承辦人員,實行誰承辦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有了這樣一個執法辦案質量責任終身追究機制,我相信,能夠有效堵塞、遏制非法減刑假釋現象的滋生。
白巖松:剛才您提到關于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以及相關程序必須公開透明,這對《意見》能不能更好地起到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接下來,我們繼續關注。
畫面解說:68 776人,這是2008年至2013年全國檢察機關監督糾正刑罰變更執行不當的人數。如果平均到每一天,就有超過30人被違規減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存在于高墻內的司法腐敗。2002年,因貪污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的天門市委原書記張二江,因在服刑期間積極著書改造,監獄方于2005年11月對其減刑一年。其后,他再次被減刑兩年六個月。同樣因寫書被減輕處罰的高官不是個例,但對于具體的立功細節,公眾卻無從得知。正因為公眾沒有透明的渠道可以查詢,所謂“陰謀論”的言論就會時常出現。
白巖松:監獄的高墻會讓人感覺到非常神秘,這個神秘又往往會讓人在聯想中與不公開、不透明畫上等號。《意見》規定,減刑、假釋裁定書以及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書,一律要上網公開。陳教授,這樣的規定是否能夠真正嚴格地得到執行?
陳衛東:我認為沒有問題。中央政法委的《意見》體現了中央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問題的態度,中央各有關政法機關都要通過相關的措施來落實。對于減刑、假釋的提前公示,減刑、假釋的裁定書或者說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書要網上公開,都是非常剛性的規定,有關執法機關是會按照規定執行的。
白巖松:《意見》中規定,包括原廳局級以上的職務犯罪,如果想要減刑,得報中央相關部門批準;原縣處級的職務犯罪,要報省里批準。您覺得,為什么要加上這樣的條款?
陳衛東:原縣處級或者說原廳局級以上的職務犯罪人,在當地都是有影響的人物。他們的社會資源廣泛,往往可以通過非法手段去獲得減刑、假釋。針對這種情況,《意見》規定,職務犯罪人員,原縣處級的要報省一級的政法機關報備,原廳局級的要報中央政法機關報備,就是要加強上一級機關的審查監督。
白巖松:非常感謝您的解讀。其實,法律、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只有讓細節更少漏洞,才能夠更加公平。
(根據中央電視臺《新聞1+1》視頻整理,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