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計算題
近來網上流傳這樣一道“親情計算題”:假如父母再活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減去應酬、吃飯、睡覺等時間,30年總共才有720個小時真正陪在父母身邊,相當于一個月的時間。這樣的答案讓很多網友感到心酸。有專家表示,隨著年輕人生活訴求的日益多元化,“常回家看看”總會被其他事由所取代。“親情計算題”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和督促,引導年輕人多關注身邊的親人,讓年邁的父母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年光族
春節長假過后,許多上班族都感覺自己的荷包仿佛進行了一場“瘦身”運動。很多網友感慨,春節期間的拜年、請客、壓歲錢,讓辛苦一年攢下的積蓄瞬間“散盡”,轉眼變成“年光族”。調查顯示,在春節不回家的“恐歸族”中,因囊中羞澀而不敢回老家的人占43%。事實上,如果能重實輕虛,把面子情結壓一壓,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養成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或許春節就不至于變成“春劫”了。
蒲公英心態
蒲公英心態是指有的人像蒲公英一樣,即使被風吹到了土壤并不肥沃的地方,也要拼命地向上生長,享受到更多的陽光和雨露,最終生根發芽。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全力以赴地扎根、生存、發展、開花的心態,在職場中常被資深人士推崇。在競爭激烈的崗位就職,最重要的是心態。學會職場生存法則,用最積極的心態面對環境,克服困難,并練好內功,才可能成為職場“蒲公英”。只有經受逆境考驗并生存下來的人,才能練就“真本領”,最終傲立職場。
權力清單
2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強調,要逐步建立各級政府的權力清單制度。所謂權力清單制度,即界定清楚每個職能部門、每個崗位的職責與權力邊界,讓民眾知曉權力的“家底”。權力清單制度是實現權力公開運行的前提和基礎,而權力公開運行并不僅僅要公開權力清單,還包括公開權力運行的過程和結果。各級政府部門公布權力清單,既可以讓老百姓知曉權力是個什么東西,又可以讓百姓對領導干部權力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減少乃至杜絕領導干部發生不作為、亂作為或者以權謀私的問題。
傳統養老觀念需要升級
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類似“有兒女、有退休金就夠了”的傳統養老模式障礙重重—— “421”型家庭明顯增多,兩個獨生子女通常要贍養雙方四個老人,給子女造成不小的壓力。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陶立群認為,傳統的養老觀念需要升級。首先,從30歲起就開始養老規劃,基本的社會養老保險一定要參加。其次,每月拿出收入的固定比例存起來,還可以選擇一些信譽度好的商業養老保險作為補充。再次,在合適的時候購買房產,因為房子是養老的重要基礎。第四,退休后仍然要有儲蓄和理財意識,為高齡階段的生活做好準備。此外,效益好的企業應給職工購買合適的補充養老保險作為福利。 (摘自《生命時報》)
遲鈍和傲慢讓誠信摻了水
1月26日,央視網報道了一起因油品含水過高導致掛車故障的維權事件,曝光了黑龍江省尚志市葦河鎮中石油加油站油質嚴重不合格。不少網友認為“摻水的不只是油品,還有中石油的誠信”。
回顧整個事件,有兩個重要的細節助推了后期負面輿情的發酵。一個細節是,當記者提出采訪要求時,中石油的工作人員以“領導開會”為由拒絕,之后又有一名領導主動給記者打電話表示“希望不要報道”。顯然,在企業的輿情應對和危機管理過程中,遮掩只能讓企業深陷輿論漩渦。另一個細節是,早在2012年11月,就有網友反映中石油加油站柴油摻水的問題,但中石油卻無視消費者的意見反饋,在關上扭轉危機的窗戶的同時,也錯過了遏制負面輿情發展的最佳時段。可以說,正是中石油的“遲鈍”導致負面輿情的爆發,而處理問題時的“傲慢”則讓事件迅速傳播、發酵。中石油若要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只有讓車主加上“放心油”。 (綜合)
在年輕時做該做的事
主講人:著名企業家,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支付寶創始人馬云
我看到那些有錢人在年輕的時候比較刻苦,別人去聽音樂、看演出、玩,他都不去,也不敢多談戀愛。而當他終于功成名就有了錢,所有年輕時沒干的事都要補上了。
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你怎么不能讓年輕人先做好這些事呢?讓他們老了后別跟年輕人較勁,就得讓年輕人有機會去創作、去享受生活,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他們的風格。中國的每一代老年人都在反對下一代做的事,你不覺得很奇怪嗎?因為所有人在年輕時都沒辦法表達自己,等到老了的時候才能使用這種權利,他們生怕年輕人讓他們的這種快樂沒有了。應該讓年輕人在年輕時做該做的事。 (摘自《文景》)
高端人群爭看《紙牌屋》
今年的2月14日格外特別,不僅僅因為它同是中國的元宵節、西方的情人節,還因為它是美劇《紙牌屋》第二季上線的日子。青年作家蔣方舟甚至發微博稱,《紙牌屋》是她在情人節唯一期待的事。
在大洋另一端的美國,奧巴馬總統也在期盼《紙牌屋》的到來。他在自己的推特上寫道:“明天看《紙牌屋》,請大家別劇透。”據《鳳凰周刊》報道稱,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也曾推薦《紙牌屋》。《紙牌屋》源自一本英國的同名小說,反映的是美國國會議員怎樣運作權力的故事。它的最大特點在于,與以往電視劇的制作流程不同,這是一部“網絡劇”。簡而言之,這部劇從誕生之初就是根據“大數據”即互聯網觀眾欣賞口味來設計的產品。(摘自《北京晚報》)
“便秘吃姜皮,感冒吃姜肉”有道理嗎?
春季來臨,感冒和便秘的患者多了起來,最近微博熱傳的“便秘吃姜皮,感冒吃姜肉”有道理嗎?中醫認為,姜皮性寒味辛,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便秘除了有熱秘,還有虛秘和氣秘等類型,姜皮對虛寒、氣虛、血虛等癥型的便秘都不適用。姜皮以祛皮膚風熱為主,肛腸部位的熱邪一般用其他的中藥治療,如決明子茶。
“風寒感冒吃姜肉”的說法則是有道理的,因為生姜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進而達到祛寒的功效。不過,這種方法只宜用在預防和輔助治療風寒感冒的初期,對中重度的寒性感冒患者則不適用。 (摘自《大眾衛生報》)
輸液為何對身體損害更大?
醫院門診中,常有患者剛出現感冒、發熱癥狀就要求輸液,認為這樣可以好得更快;還有人要求輸營養液,以提高免疫功能。這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輸液比口服藥物更有效,而事實并非如此。
輸液是一種侵入性、有創傷的治療方式,將藥物直接輸入血液,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給藥途徑,如靜脈炎、局部或全身感染、過敏反應等,嚴重者可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輸液時使用的藥物濃度過高或者過低,都可能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如果輸液過多、速度過快,還可能導致肺水腫、心臟衰竭等問題出現,尤其是老年患者。長期輸液還將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給健康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摘自《今晚報》)
“最強大腦”智商未必高
江蘇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讓很多人大開眼界。“超級找茬王”鄭才干,能夠在45 000個小色塊組成的巨大魔方墻中找出不同;號稱“千面師奶”的李玉娟,則擁有過目不忘的超能力……
很多觀眾和網友對其特殊能力大為驚愕,但這些人真的是智商超群嗎?心理學家表示,在現實中,很多人會擁有一些特殊的天生的認知功能,但并不是人的某項認知功能越強,其智商就越高。比如說盲人群體,他們往往在聽覺方面特別靈敏,要高于正常人,但是,卻不能說盲人群體就比正常人的智商高。其實,只要進行恰當的訓練,很多普通人也能夠成為具有某種超強能力的人。因此,節目中最后勝出的選手可能并不是智商最高的。
(摘自《科技生活》)
馬年說馬
人類要看側后方的東西,得扭過頭才能看到,但是馬不用。馬的雙眼長在頭的兩側,這能幫助它觀察多個方向。由于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使得馬的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清周圍的物體。
馬的聽覺和嗅覺比人類發達。馬轉動耳朵能夠分辨聲音的來源,還能聽到人聽不到的高低音。馬通過嗅覺認出彼此。兩匹馬第一次碰面時,它們會往對方的鼻子里吹氣。
馬通過尾巴表露情感。尾巴翹得老高,說明馬很興奮,且精力充沛;尾巴下垂,表示不高興或者累了;馬生氣的時候,可能會用力把尾巴從一邊甩向另一邊。
馬睡覺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覺睡到大天亮。要是沒人打攪它,它可以隨時隨地睡覺,站著、臥著、躺著都能睡覺。大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來差不多有六個小時。天亮以前的兩個小時,馬睡得最香。 (摘自《北京日報》)
敬語“久違”了
近日,有網友總結了一系列“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引發熱議。人們紛紛表示:“傳統禮儀用語之美,在于樸實無華中透著一腔真誠。如此美的語言你還知道多少?你的孩子還知道多少?”敬語摘錄如下——
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認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請人幫忙說勞駕,請求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不知妥否用冒昧。求人解答用請問,請人指點用賜教。
贊人見解用高見,自身意見用拙見。看望別人用拜訪,賓客來到用光臨。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別人離開用再見,請人不送用留步。歡迎顧客稱光臨,答人問候用托福。
問人年齡用貴庚,老人年齡用高壽。讀人文章用拜讀,請人改文用斧正。 (摘自《北京晨報》)
漢字里的人生哲學
漢字對于中國文化的意義,除了語言的表達方式外,還蘊含著哲學思想。
“俗”字是一個人一個谷,人吃五谷,就是俗。誰能脫俗?除非不食人間煙火。大家其實都是俗人——不要想脫俗。
“資”字上面一個“次”,下面一個“貝”。古代人用貝殼做錢,以前“次”字那個兩點水其實是個“二”字,所以“次”就是反復借貸。別人欠你的錢,你欠別人的錢,這些錢是資。錢放在口袋里就是死錢,拿出來投資才能升值。
“看”字上面其實是個“手”字,下面是個“目”,手放在眼睛上。手搭涼棚為的是看得遠看得多。所以,看就要看得遠。看得近看得少就是“眇”。做人做事,眼光要長遠,不要鼠目寸光。
(摘自《南方日報》)
意見
美國曾經很流行過一種小型投資俱樂部——親朋好友各拿出一筆錢來,共同投資或買賣股票。結果發現,如果這個俱樂部的成員之間一團和氣,那么投資成績通常會很爛。相反,如果他們經常發生爭執,投資結果反而會很好。
這說明,意見的存在對一個政府、一個社團或一家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樣,意見完全一致,就等于變成了一個腦子,這樣做出的決策往往會有各種盲點和問題,會變得非常危險。 (摘自《中外文摘》)
龍馬精神是龍和馬嗎?
龍馬精神用來比喻人精神旺盛。很多人認為,這里面是以龍和馬來比喻人的精神。
其實,龍馬是傳說中龍首馬身的神獸。相傳在遠古伏羲時黃河出現龍馬,即龍頭馬身的神獸,馬背上旋毛如星,組成了一幅圖,稱為河圖。伏羲心有靈犀,按照河圖上的自然數創造了八卦。明代小說《西游記》中,唐僧的坐騎白龍馬本來是一條白龍,出自西海龍宮,被視為龍馬的翻版。
在古人的觀念中,龍和馬是合一的。《漢書·孔安國傳》曰:“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龍馬赤紋綠色,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周禮·夏宮》也載:“馬八尺以上為龍。”漢武帝獲得良馬之后曾做《太一之歌》以為慶祝,唱到“今安匹兮龍為友”,道出了龍馬合一的觀念。
(摘自《中國電視報》)
曹彬的溫情執法
曹彬是北宋的開國功臣,以軍事才能青史留名,也曾出色地審理過一些案件。在審案過程中,他的溫情執法令人肅然起敬。
他在掛帥期間兼任徐州地方官。有一次,他的手下有一個年輕官吏犯了法,案件都已經查實了,可曹彬就是對此事不聞不問。大家都感覺很奇怪。一年后,曹彬忽然下令將那個犯案的下屬抓了起來,打了他幾十大板,說這是對他一年前所犯罪行的懲罰。眾人更不理解了,問他:“既然此人是一年前犯的罪過,而且當時已查實,為什么偏要等一年后才處罰呢?”曹彬解釋道:“一年前,此人的罪剛查實的時候,我了解到他剛娶了媳婦,如果那時處罰他,他的父母一定會認為新媳婦克夫,會對新媳婦早罵晚打。新媳婦也會覺得自己命不好,無臉見人,也說不準發生什么意外之事。所以,我才故意把這件案子留在一年以后處罰。”
眾人聽了,都對曹彬表示佩服,稱贊他溫情執法的良苦用心。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兩彈元勛”的獎金
“兩彈元勛”鄧稼先是中國杰出的科學家。有人曾經問他:“您研究原子彈成功之后,得到多少獎金?”鄧稼先總是笑而不答。1985年6月,鄧稼先病危。楊振寧到醫院看望他時又提起這件事。鄧稼先回答:“一張人民幣,10元。不對,是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楊振寧有些不信:“您不是在開玩笑吧?”鄧稼先解釋說:“是事實,不是開玩笑。1985年頒發原子彈特等獎的獎金是10 000元,單位人人有份。由于人多,單位還墊上了十幾萬元,才按10元、5元、3元三個等級發下去。我當時拿的是最高獎勵。從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1985年首次頒獎,21年中沒有發過獎狀,也沒有發過一分錢獎金。” (摘自《文史博覽》)
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
教育子女“十訓”
1.親手制作育兒日記、讀書記錄,然后認真落實。2.幫助孩子培養遵守時間的好習慣。3.父母要經常向孩子講述自己在事業上所發生的故事。4.吃飯時要形成一種自然、和諧、輕松的氛圍。5.向孩子講述“取得第一名成績的人不會被人無視”的社會法則。6.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加以解決。7.努力讓孩子進入名牌大學,使之獲得最好的人脈關系。8.讓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與不適應,將會通過反復努力而變得熟能生巧。9.告訴孩子要樹立遠大的目標,但切勿急躁,必須循序漸進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10.父母與兄弟姐妹之間,要形成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良好家庭氛圍。
(摘自《清科樂資會》)
如何面對職場壓力
一、正確評估自己。不要遇到一點挫折,情緒就一落千丈,也不要稍有成績就忘乎所以。心態平和才能目標更明確,更好地前進。
二、少些感情用事。人的惱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要學會超脫,學會理解,學會從情緒危機中突圍出去。
三、學會適應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中要學會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要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否則會給自己增加很多無形的煩惱。
四、知不足也要知足常樂。對知識的追求要永不滿足,以便讓自己的生活充實和美好。但對物質生活享受的許多方面則應知足,如果太愛攀比,心理會失去平衡,多慮心必累。
五、多點人際交往。多與別人溝通交流,彼此訴說內心體驗,引起感情上的共鳴,能很好地釋放內心的壓力。 (摘自《如皋日報》)
德國嚴格要求士兵形象
日前,德國聯邦國防軍對士兵的形象提出了嚴格要求,甚至連士兵選擇雨傘的顏色都受到限制。《明鏡周刊》的報道稱,在一份名為《核心服役準則》的文件中,德國聯邦國防軍“明確規定了男女士兵的形象要求”,該文件在今年2月1日正式生效。據悉,這份規定的內容十分詳盡,從指甲和頭發的顏色、耳環和紋身甚至到雨傘的顏色都有說明,并且還寫明了哪些被允許、哪些被禁止。
聯邦國防軍表示,士兵的外表代表了軍隊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同時也決定了德國在國外的形象。《核心服役準則》指出,絕大多數民眾通過士兵的外表會聯想到軍隊的紀律性以及執行力,因此“時髦化”趨勢必須被阻止。 (摘自《廉政瞭望》)
我們想要的世界
你的好對別人來說就像一顆糖,吃了就沒了;你的壞對別人來說就像一個傷口,好了也會留下疤痕。這就是人性。
我們應把握自己內心的純潔,記住別人給我們的糖而非疤痕,這樣的世界才是我們真正想要創造的世界。 (摘自《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