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坤

初到倫敦時,我住在一對英國老夫婦的家里。房子很大,屋外綠草坪如茵。然而,油綠的草坪邊上六個不同顏色還帶輪的大垃圾桶卻大煞風景。我有些納悶:這家人每天能扔多少垃圾啊,用得著在院子里擺這么多垃圾桶嗎?既占地方又難看!但在一次錯誤地扔垃圾事件發生后,我對這些大垃圾桶有了新的看法,同時也對我的生活態度產生了很大影響。
住進這個家庭的第一天,我收拾完房間后已是精疲力竭,肚子餓極了,便向老兩口討了附近一家 Pizza 店的電話號碼,叫了一份番茄Pizza外賣。Pizza送到、大快朵頤后,我拿著Pizza紙盒來到戶外,隨手扔進一個垃圾桶里。我回到臥房正準備上床休息,突然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只見房東老先生拿著我剛才扔的Pizza紙盒站在門口。我用眼睛詢問他“有什么事嗎”,他用標準的倫敦音問道:“Tiffiny,你的英語水平怎么樣?”我一時弄不清他的意圖,便禮貌地說,我是英語專業畢業的,聽說讀寫都沒有問題。
老先生聞言點點頭,示意我跟他去院子里。我們走到擺放那些垃圾桶的地方時,他停下腳步,指著顏色不一的垃圾桶向我介紹起它們的用途。他說:“在英國,每家每戶都有好幾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這些垃圾桶上寫著它們是盛裝哪類垃圾的。英國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不同類型的垃圾要正確地放在相應的垃圾桶中。比如,灰色垃圾桶裝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褐色的垃圾桶裝花園垃圾,黑色的垃圾桶裝廢玻璃、罐頭瓶以及保鮮紙等廢物,橙色的垃圾桶裝各種用過的塑料瓶,藍色的垃圾桶裝廢紙、舊報刊以及硬紙板,白色的垃圾桶裝舊衣服和紡織品,而廢電池、燈泡等物品則需要分別放進透明的塑料袋里,以便識別……”
聽到垃圾桶居然分成這么多種類,我有點驚訝。以前在國內時,雖然也聽說過外國有垃圾分類制度,但沒想到會如此細致。我問他,如果沒有按類扔垃圾會怎么樣?老先生的表情一下子嚴肅起來,說道:“今天,你把這個Pizza紙盒扔進了黑色的垃圾桶里。事實上,這只沾了番茄醬和油的紙盒屬于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應該放進灰色垃圾桶里。這就意味著,這個垃圾桶分類不合格,而對分類不合格的垃圾桶,垃圾回收公司是拒絕回收的。”
聽他說完,我覺得這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了——重新扔一次,選對垃圾桶就行了唄。老先生似乎看穿了我的想法,補充道:“如果哪家的垃圾被垃圾回收公司拒絕回收,每次要罰款100英鎊,罰款單會貼在分類不合格的垃圾桶上。如果哪家沒有按時繳納罰款,就要被法庭傳喚,被罰繳更高額的罰款——1000英鎊。”
看著老先生手中那個被我錯扔的Pizza紙盒,我心里一陣翻騰——乖乖,差點兒讓我損失一個月的生活費!我不由得對英國這個不近人情的制度抱怨起來,太不人性了!看我皺起眉頭,老先生拍拍我的肩膀說道:“在英國,給垃圾分類這件事就如同每天要喝水、吃飯一樣,人們已經成了生活習慣。雖然這很麻煩,但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并且遵守。因為英國是島國,用有限的土地填埋垃圾,既奢侈也不合實際。如果把垃圾分類循環使用,一方面可減少垃圾的處理量和環境污染,另一方面也可節省資源、造福社會。利用可回收垃圾能制造出綠色堆肥和不含硫氮的高熱量燃油。沒有利用價值的垃圾經過焚燒可以用來發電,成本低,電價也就低。所以,作為城市的一員,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現在,我在英國已經生活了三年,也早已搬離了那對老夫婦的房子。但每次扔垃圾時,我都會想起房東先生的那句“責無旁貸”。城市是我們共同的家,每當行走在干凈的街道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時,我都為自己給城市環境的改善和生活指數的提升做出了一份微小貢獻而感到自豪。良好的環境不僅需要每個人盡自己的力量去維護,同時也需要健全完備的制度做保障。這一點,人們從英國的垃圾分類制度中就可以體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