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錦根 黃桐熊
“正山光云影,一碧千頃,水天一色,邛海清秀澄明。古樹參天,小道逶迤,鐘靈毓秀,瀘山磅礴雄奇。”熟悉這首詞的人,大概都知道西昌。西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攀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幅員面積2655平方公里,轄37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75萬人。
西昌,是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一座湖光山色美、民族風情濃、科技含量高的城市。如今,她正以美麗的姿態書寫春天的腳步,以蓬勃的氣勢在民族地區迅速崛起……
一組數據彰顯了西昌發展的“加速度”:2006年西昌建市27周年,GDP正式跨過了第一個100億,隨后短短6年時間內,又相繼跨過了200億、300億大關。
近年來,西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不斷邁上新臺階,目前在全國排第104位、西部排第8位、四川排第3位,連續多年位列全省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縣第1位、全國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連續三屆入選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縣。西昌市已成為四川省攀西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為少數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探索出一條成功路子。
小康西昌:跨越逐夢“三步走”
當初“一步千年”,而今“嫦娥奔月”??缭?,一直是西昌的主旋律。在市委書記李俊看來,西昌能取得跨越式發展,與抓住機遇、創新觀念息息相關。
西昌的發展要追溯到2006年的“一辦三創”(即成功舉辦四川省第二屆冬季旅游發展大會,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創建邛海、瀘山、螺髻山等4A級旅游景區,創建四川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市委、市政府抓住四川省第二屆冬季旅游發展大會的歷史契機,投入10多億元巨資吹響了“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上檔升級的號角。
短短一年,西昌實現了破蛹化蝶的嬗變!2006年,該市生產總值和工業生產總值雙雙突破“百億”大關,財政總收入8.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5元;城市建設向前推進了5-10年……
“機遇是流動的資源,抓住就是自己的,抓不住就是別人的?!蔽鞑形瘯浝羁「嬖V記者,今后3—7年,是西昌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繁榮幸福新西昌的關鍵時期。為落實省委“多點多極支撐”以及州委“雙提升”戰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步走”戰略。
“三步走”,第一步是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經濟社會發育程度進入國內相對發達地區水平:其中,201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2020年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第二步,到2030年實現領先領跑目標,經濟社會發育程度進入國內發達地區水平,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第三步,實現更富更強目標,經濟社會全面轉型,人民群眾更加富裕幸福,社會更加繁榮和諧:其中,2040年達到3個70%,城鎮化率達到70%,第三產業占比達到70%,城鎮人口占比達到70%;2050年建成國際性休閑度假旅游會議目的地。
如何實現這些目標?李俊說,西昌將以實施“五大興市戰略”,“五個主題年”活動,“五大片區”集團攻堅為實現路徑。
“五大興市戰略”,即產業轉型,西昌將產業結構從現在的“231”逐步轉變為“321”,使第三產業占據經濟發展主導地位,跟上經濟先發地區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民生優先,讓百姓享受更好的上學條件和醫療條件,讓西昌成為中國西部最適宜居家創業的首選城市;產業倍增,到2016年,整個經濟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實現質的飛躍;開明開放,加大友好城市的締結力度,打通更多的高速公路,開通更多的航班,建成聯通沿海發達地區的空中走廊;城鄉統籌,實現“六網”建設的城鄉覆蓋,創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
推動“五大興市”戰略的是“五個主題年”活動——2012年的“開放合作年”;2013年的“交通樞紐年”;2014年的“鄉村建設年”;2015年的“生態建設年”;2016年的“全面小康年”。每年一個主題,一年一次攻堅,一年一次大跨越。
與此同時,西昌還采取“五大片區”集團攻堅的方式,由市委常委牽頭,人大、政府、政協副職四位一體捆綁包干,集團整體推進西昌新區、東山及海南片區、南山片區、河東片區及河東大道、2萬畝花卉產業園區建設。五大片區全面完成后,西昌市的空間布局、發展環境將會實現質的飛躍,并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發展容量,形成更為強勁的區域經濟拉動力。
談及西昌的發展未來,李俊滿懷信心。他告訴記者,到2016年,西昌力爭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第一方陣,經濟社會發育程度達到成都經濟區發展水平,在全州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為2020年初步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在全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五大興市戰略”“五個主題年”“五大片區”構成了西昌市走向小康夢想的壯麗篇章。我們相信,一個美麗富饒和諧文明的小康西昌將在安寧河谷燦爛綻放!
生態西昌:邛海共長天一色
“綠水魚肥浪花飄,搖船人家最逍遙……”優雅的漁歌像船夫手中的雙槳,在邛海上滑出波紋,一圈圈蕩漾開來。
2013年12月5日,冬日的陽光溫暖舒暢,記者漫步在邛海濕地公園,兩岸綠意怡人,偶有白鷺飛向海里。林間小道上安詳的老人,追逐嬉戲的小孩,竊竊私語的情侶,構筑成了一幅和諧動人的山水田園畫。
邛海,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西昌人民的“母親湖”。上世紀60年代,由于大量圍海造田、填海造塘加之泥沙淤積,邛海水域面積從34平方公里降至2008年不足27平方公里。由于旅游開發、網箱養魚和農家樂的無序發展,近三分之二的湖濱濕地遭到破壞,灘涂和原生濕地植被基本消失,邛海的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2008年,西昌市全面啟動省級生態市創建工作,標志著該市生態建設的全民開展,全市各級部門、市民積極參與其中,目標——將西昌創建成生態田園城市。
始終把“自然性、生態性”放在首位;堅持去公園化、生態性、景觀性和功能性的有機結合,做到“入則自然,出則繁華”;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同濟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全國知名規劃單位編制邛海濕地的恢復建設……西昌打響了一場恢復保護邛海濕地的攻堅戰。
“當初邛海周邊到處是零亂的農房、農家樂、辦公用房等地面設施,網箱養魚、圍海造田、填海造塘等現象遍及四周?!笔形瘯浝羁≌J為,征地拆遷是“天下第一難事”,僅邛海周邊濕地建設工程,就涉及到2萬多畝土地,涉及上萬人搬遷,壓力之大可以想象。
立足民族地區長遠發展實際,西昌市委、市政府堅持以“打造國際重要濕地”,建設全國最大的城市濕地為目標,把濕地恢復建設與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旅游產業發展、景區基礎設施配套相結合,大投入、大手筆保護邛海。
據介紹,邛海濕地規劃總面積2萬畝,共分6期進行恢復建設。一期(觀鳥島)450畝,二期(夢里水鄉)2600畝,三期(煙雨鷺洲)3300畝,四期(西波鶴影)約1750畝,五期(四季花海)8000畝,六期(夢回田園)約4500畝。
2010年至今,西昌累計投入16億元,持續實施了1—4期邛海濕地恢復工程,建成濕地8500多畝,邛海水域面積從不足27平方公里增加到31平方公里。
2013年10月28日,第五、六期也正式開工建設,概算總投資約36.6億元。目前,已完成征地拆遷工作,預計2014年10月建成向游客開放。屆時,整個邛海濕地將戴上一圈“花環”,面積達到2萬畝,邛海邊的1800多戶農戶也將全部搬遷安置到新小區。
“濕地公園修建后,很多白鷺、灰鷺飛來了,野鴨、鴛鴦、海鷗等也飛到這里棲息,現在濕地公園內已經有70多種鳥類......”說起邛海濕地,工作人員如數家珍。邛海邊,昔日的農房、耕地、農家樂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樹木花草,山水一色,相映成趣。
“我心目中的西昌應該是彩色的、親水的休閑之都,有著水墨畫一般靈動、柔和的城市氣質,有著開放、包容的姿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由生長的現代文明。” 在李俊看來,現在的邛海景區已步入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提升的科學發展軌道,為西昌建設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提供了重要基礎和保障。
如今,西昌已基本形成以“一湖(邛海)、三河(東河、西河、海河)”為骨架,“點、線、面”相結合,各類綠地布局合理、功能設施齊全、風格特色明顯的“觀山看水、三河蜿蜒、城景共生”的城市園林景觀格局。這座春天棲息的城市,以點的精致,線的縱橫,面的大氣,盡情地向南來北往的客人展示自己的風姿。
民生西昌:一枝一葉總關情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多年的發展實踐,讓市委書記李俊堅信,只有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堅持民生為本,西昌才能打牢科學跨越的社會基礎,積累更持久的發展動力。
由于自然條件和歷史原因,西昌市的區域發展極不平衡。城市和壩區發展勢頭強勁,二半山區和高寒地帶發展嚴重滯后,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湖盆地區、安寧河壩區的快速發展,掩蓋了該市13個彝族聚居鄉(鎮)貧窮落后的狀況。
據介紹,2006年“一辦三創”以來,全市民生事業投入總共超過35億元,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2013年,財政支出中用于保民生等項目的支出大幅增加,其中,僅“十項民生”工程就投入11.9億元,占當年公共財政支出比重25.5%。
交通上,市域內交通網絡逐步形成和完善,2008年“交通建設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每年至少要解決一個批次以上老百姓反映突出的重點交通問題,提出每年在安寧河上建一座大橋,目前城鄉修建的橋梁突破20座。全市累計更新客運車輛408輛,新增投放出租車400輛,所有公交車向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開放。
教育上,實施了95個教育項目,化解教育債務、落實“兩免一補”,惠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0.4萬人,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
安居上,2006-2013,先后建成公租房、廉租房、限價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1.2萬套,在建保障性住房5000余套,推出商品房1.2萬套,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700余萬元、拆遷戶過渡費1億元。建成農民新村26個,3600戶村民入駐新村,45個新村正在加快建設。
醫療上,累計投入4.1億元,升級改造全市90%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整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年底,將啟動攀西地區最大醫院——西昌市中心醫院的建設,規劃床位達2000張。
社會保障上,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城市“三無”和重點優撫對象的保障水平,重點優撫對象定補、定撫金人均月增長2.5倍。新建救助管理站、殘疾人綜合服務大樓以及一批社區服務中心(站)。推行帶有普惠制的“暖冬”行動,在每年元旦、春節期間對特困職工、群眾進行慰問,六年來,財政共支出1.12億元,惠及困難群眾30萬人次。
“西昌資源很好,可謂得天獨厚,關鍵是怎樣把它建設好。一個國家的富強,最終還是人民的富強,要算大賬,不能與百姓爭利,要讓利給老百姓?!崩羁≌J為,作為地方執政者,不能只討好干部,做一些官員喜歡的決策,而要為西昌的長治久安,做出惠澤子孫后代的決策。
投資75.07億元,啟動繞城線等交通項目建設,打通城鄉交通瓶頸;建成5000畝城市“菜籃子”基地,解決市民“買菜難”問題;新增150輛出租車,市民“出行難”得到較大緩解......
2013年,西昌市委、市政府又掀起了堅持為民辦十件實事的熱潮。
——未來五年籌措30億元資金實施一批教育、衛生重點項目,解決好“學有所教”“病有所醫”。
——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好“老有所養”。到2016年,力爭養老保障基本實現市域人員全覆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6.85萬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6.6萬人。
——關注關愛困難弱勢群體,解決好“困有所幫”。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務實推進安居工程,解決好“住有所居”。到2016年,力爭完成建設500萬平方米安置房、50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500萬平方米商品房“三個五百萬”目標,進一步解決民眾住房困難問題。
——大幅提升城鄉居民收入,解決好“勞有所得”。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在西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念,始終堅持切實有效地解決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笔形睍?、市長馬廷貴如此總結。
“以前老百姓對黨委政府不夠信任,現在社會涌現出很多正能量,社會風氣煥然一新。2013年,西昌基本沒有群訪,上訪也大幅度減少。”談及實施民生工程以來的感受,李俊意味深長。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目前,西昌正按照“建設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定位,圍繞“凝聚轉型跨越正能量,建設繁榮幸福新西昌”這一主題,向建設100萬人口城市目標奮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