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你吃轉基因嗎?你家有空氣凈化器嗎?你抽煙嗎?”……全國兩會期間,記者為何頻問部長們的私事?
不問國事問私事,只緣記者的“葫蘆”里裝的“民生藥”。轉基因食品、空氣質量、禁煙問題等,都是民生關注的焦點所在、民意所在、困難所在,自然是兩會躲不開、繞不過的熱點議題。記者詢問的雖是部長們的私事,卻句句系著民生、透著民意、連著民心,可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記者“詢私”,既帶批評,更帶鞭策。提問句句如鏡,照出了百姓的民生痛感;字字如刀,戳到了官員的政績“軟肋”。正是這樣“言輕而責重”的追問、逼問、質問,方令官員頭頂冒汗、心里發虛,誠惶誠恐、如坐針氈;才能驗出部門官員落實惠民之策的底氣,查出頑癥難解難消的病根;才能倒逼官員開門問計、八方求醫、治病療毒,直到問題逐一破解。
莊嚴的兩會會場,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智慧廣場”,也是民意待解的“民生考場”。記者同部長們一樣,都是“關鍵的參與者”。對于記者而言,兩會詢問私事,非但不“八卦”,反倒體現出新聞工作者的智慧與責任,是不可多得的“兩會好聲音”;對于官員來講,面對記者“詢私”,即便能巧妙應答,卻猶似重責千鈞。對此,官員無力躲閃逃避,更無顏敷衍搪塞,只能全力“接招”,站在群眾視角袒露真言、亮出態度、表明決心,并且在群眾和輿論的監督鞭策下不斷兌現承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