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淵
近年來,房縣縣委著力完善駐村連心、干事創業、監督激勵三項制度,暢通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推動鄉鎮干部聯系群眾常態化、為民服務實效化、駐村工作規范化。
轉理念,完善駐村連心制度,確保聯系群眾常態化。房縣縣委通過黨校培訓、實地考察等方式,共組織開展落實“三在”機制主題教育活動12批次,引導干部充分認識“走讀”的危害性和“崗位在村”的重要性。在駐村干部派駐上,統籌考慮各村實際和干部能力,確保安排的駐村干部切實發揮作用。建立駐村干部考勤制度,明確干部除因公、因事請假外,每月住村必須20天以上。實行干部去向公開掛牌制度,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公示駐村干部的每天去向。
提質量,完善干事創業制度,確保為民服務實效化。鄉鎮干部依托縣行政服務中心為龍頭、鄉鎮便民服務大廳為基點、村(社區)便民服務代辦點(服務站)為觸角的三級便民服務網絡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將駐村(社區)干部的崗位職責、便民服務的具體范圍和聯系電話統一制作成“便民服務卡”,向轄區群眾發放。建立鄉鎮機關、村(社區)、村民小組三級民情直報信息網絡,實行24小時值班制。
重保障,完善監督激勵制度,確保駐村工作規范化。推行駐村工作月報制,鄉鎮每月召開工作匯報會。由縣委督查室聯合縣紀委、縣委組織部定期不定期開展工作落實和駐村情況明察暗訪,26名駐村干部受到組織處理。鄉鎮干部駐村工作與機關日常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考核。當年所駐村主要指標增幅明顯、綜合得分居同類村前列的干部,優先推薦表彰,優先提拔重用。在硬件保障上,縣財政共投入了8000余萬元建設村(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同時在179個偏遠村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設置駐村干部廚房和單間宿舍,確保駐村干部能食宿無憂。在資金保障上,由鄉鎮財政按照實際情況,安排生活費、交通費用、電話費補貼,確保駐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能干事。
(作者系房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