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英
(中共佳木斯市委黨校,黑龍江佳木斯154004)
【經貿管理】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的問題與發展路徑
——基于佳木斯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分析
江秀英
(中共佳木斯市委黨校,黑龍江佳木斯154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佳木斯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但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佳木斯市轄內5個縣市專業合作社的實地調查,對缺乏專業人才、品牌意識和職能整合等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走人才強社、品牌支撐和協作聯合的發展路徑。
農民專業合作社;佳木斯市;農村;職能整合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助推器。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深入實施,支持政策逐步落實,發展的宏觀環境日益寬松,合作社正駛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從2005年起,佳木斯市政府就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作為牽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實行專項推進。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領導任正副組長的農民專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區也將合作組織建設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組織領導機構,使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形成了“多主體參與、多部門扶持、多領域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數量增長較快,但規模仍然偏小
受國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優惠政策的吸引,近兩年來,合作社數量擴張較快,全市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620個,均在工商部門登記。但合作社的規模偏小,吸納的農戶有限,農民參與度偏低。目前,佳木斯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成員33015戶,輻射帶動非成員54885戶。在162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當中,農戶10戶以下的929個,10~20戶的261個,20~50戶的184個,50~100戶的158個,100~150戶的57個,150戶以上的31個;20戶以下的合作社占73.5%,10戶以下的占57.3%。由于規模小,不能充分發揮資金、土地、技術等的集聚效應,合作社有名無實,成為空殼。有實體的合作社291個,占18%;開展經營活動的合作社664個,占41%。
(二)行業分布廣泛,仍以種養殖業為主
從行業分布看,佳木斯市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從事種植業的1169個,林業15個,畜牧業202個,漁業26個,服務業126個,其他82個。在種植業中有糧食產業的996個,在服務業中有農機服務業的125個,金融業1個,由此可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行業分布廣泛,已涉及種植、養殖、農機、金融、技術信息等多個行業,但仍主要分布在種植業和畜牧業,從事種植業的專業合作社大體約占72.2%,從事畜牧業的專業合作社占12.5%,合計達到85%。
(三)經營服務領域有所拓寬,但層次較低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服務的領域已由過去主要開展信息服務拓展到農資供應、農技推廣、加工、倉儲和銷售等多個環節,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但合作社的服務層次還處于或生產、或銷售、或加工、或購買的低端環節,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當前,全市合作社中,產加銷一體化的195個,以生產為主的1199個,以購買為主的97個,以倉儲為主的12個,以運銷為主的7個,以加工為主的45個,其他形式的65個,單純生產型的占比達74%,服務領域還較單一,服務層次較低。
(一)缺乏專業人才,核心競爭力較弱
管理人才缺乏。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者大多是農民,負責人知識文化水平較低,主要靠經驗做事,很難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的要求。由于對合作社認知的局限,對合作社和產品定位的模糊,品牌意識的缺乏,產品很難具有核心競爭力。
專業技術人才不足,直接影響了合作社的健康發展。專業技術服務人員是合作社的核心,是做好專業技術服務的必備條件。從調研情況看,合作社的技術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大部分合作社往往只有不超過兩名技術人員,每名技術人員負責指導的田塊面積往往超過100畝,有限的技術人員中,技術水平普遍偏低,80%的技術服務人員只具有初中或高中學歷,薄弱的文化基礎,嚴重阻礙了相關新技術的推廣。這些技術人員更多還是通過傳統的書籍、報紙、面授等方式獲取相關技術,運用互聯網、科研資料數據庫等高科技手段獲取技術資料的能力非常有限,技術人員難以及時掌握本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造成了技術人員的知識儲備和作業技術長期得不到更新,面對新情況和新問題應對乏力。
(二)缺乏品牌意識,發展后勁不足
會計專業的學習在現階段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訓的時間很少。雖然理論課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識,但僅靠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同時,學校對于會計實訓的資金投入不足,很多職業學校的會計實訓模擬室的建造不符合標準,很多會計訓練無法在實訓模擬室中呈現出來。
在調研中發現,佳木斯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意識嚴重缺乏。注冊商標擁有率低,無公害認證、綠色食品認證、產地認證、有機食品認證也處于起步階段。全市合作社中,有注冊商標57個,占3.5%;共注冊商標58個,占3.6%;有無公害認證的合作社137個,占8.5%;有綠色食品認證的合作社18個,占1%;有機食品認證的合作社2個,占1‰;有產地認證合作社10個,占6‰;實現農超對接的合作社9個,占5‰,向超市直銷產品金額2858萬元;有經營實體的合作社291個;占18%。
(三)缺乏職能整合,服務層次較低
從目前運行的合作社看,不僅數量少、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且合作社的職能服務范圍狹窄,無法提供全流程的有效服務。突出表現在對銷售與深加工的服務不足。實現農超對接的合作社僅有9個,產加銷一體化的195個,大部分合作社目前采用的是“統一訂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獲—自行出售”的服務模式,服務的范疇主要集中在對生產過程的優化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但是對產品的銷售與深加工涉足較少。一方面,產品往往由各會員自行出售,交易量小無法獲得較為優惠的成交價格。另一方面,由于產品的深加工程度低,產品的潛在價值被放棄,無法實現合作社成員利益最大化。
(一)必須走人才強社之路
大力加強對合作社管理人員的培訓。合作社管理者的能力與水平對合作社發展至關重要,必須加強對合作社負責人的培訓。第一,加強獲取市場信息能力的培訓。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就是金錢,信息就是方向,只有掌握了充足的信息資源,才能把準市場的脈,制定符合市場發展趨勢和合作社自身發展規律的計劃,正確引領合作社的發展方向。當前,網絡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必須著重加強網絡等信息獲取技術的培訓,加快市場信息的獲取速度,把握發展先機;第二,加強對負責人的綜合管理能力培訓,提高其成本控制能力。成本管理是合作社內部管理的核心與關鍵,成本管理的專業性非常強,要練就一身成本管理的硬功,合作社的管理者必須加強財會、市場經濟以及管理等專業知識的學習,逐步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最終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提高合作社的盈利能力;第三,加強對負責人的談判技巧培訓,提高談判能力。談判既是智慧的較量,也是技巧的較量,因談判能力欠缺常常使合作社在交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加強對相關負責人談判技巧的專門培訓,提高溝通談判能力對于扭轉合作社在與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農產品收購商協商時的被動地位,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產品售價具有重要意義。
(二)必須走品牌支撐之路
樹立品牌意識。走品牌化發展道路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調研過程中發現,合作社成員的品牌意識淡薄,覺得牌子可有可無的觀念非常普遍。已擁有注冊商標的合作社,不注重商標的推廣,有的商標形同虛設,并沒有為合作社帶來經濟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不重視宣傳推廣,合作社在獲得注冊商標后就覺得萬事大吉了,商標就會自然而然地發揮作用了,而不重視對商標的宣傳推廣,僅處在商標擁有階段,還沒有讓商標真正成為合作社的無形資產。二是缺乏對商標的跟蹤管理。即使是有一定市場響譽度的商標,由于缺乏對商標的實時動態跟蹤管理,使本已被市場接受的注冊商標被其他近似的商標所掩蓋,品牌價值逐漸消失。三是產品質量不穩定。合作社普遍目光短淺,缺乏誠信,為了降低成本,降質降檔,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傷害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品牌競爭力、品牌優勢也逐漸削弱。
注重培育品牌文化。創造品牌發展的良好環境,提高合作社成員品牌意識,培養成員長遠的發展眼光和專業的品牌經營能力,從產品的誠信度與知名度入手,提升品牌價值。關注品牌、信任品牌、購買品牌才能使品牌得以生存和發展。由于品牌產品價格較高,現階段,消費者在農產品消費上仍傾向于選擇價低產品,不利于品牌扎根。如品牌無公害蔬菜,其價格比普通蔬菜高35%左右,因此,不少消費者還是寧愿選擇價格便宜的普通蔬菜。尚未形成品牌消費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品牌農產品的市場擴張。
(三)必須走協作聯合之路
調研顯示,佳木斯市普遍還停留在單打獨斗階段,無法適應大市場的競爭要求。合作社必須走聯合發展的道路,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進行多領域、多方式的聯營與合作,優勢互補,才能有效形成規模優勢,夯實產業根基,在定價和談判中占據主導地位。
聯合社的優勢在于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不再局限于是“同類農產品生產者”的聯合,無論是合作社的成員構成還是服務內容都體現出多元性和綜合性。首先,聯合社成員構成具有多元性,農戶有種植大豆的,也有種植玉米的,一個農戶可能今年種大豆,明年就會種玉米,還可能同時種植水稻,要求農民按照種植內容參加不同的合作社或頻繁更換合作社既不現實,也無必要。聯合社以地域為單位,統籌該區域內所有類型的專業合作社,其成員必然呈現出多樣性特征。其次,聯合社表現出服務的綜合性,與服務對象的多樣性相適應,其服務內容必然是綜合的。種植業、養殖業、銷售服務、金融服務、技術推廣服務于一體,綜合交叉,優勢互補,不僅拓展了合作社新的發展空間,也避免了同一區域之間的惡性競爭,實現了多方共贏。
[1]王玨.促進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2]王彥,王建英.政府會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王洪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青島大學,2011.
[4]常青,孔祥智,張建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4).
[5]孔祥智,陳丹梅.政府支持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J].教學與研究,2007(1).
[6]余麗燕,鄭少鋒,羅良標,徐貴蘭.探析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經濟問題探索,2010(9).
(責任編輯:牟洪波)
F306.4
A
2095-3283(2014)06-0121-03
江秀英,女,經濟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