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實
(貴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水務局,貴州印江555200)
20世紀,我國出于防洪的需要,興建了一大批堤防工程,當時并未對其所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予以正確估計,過于重視堤防的使用功能。20世紀末長江洪水的出現,給我國建設提出了嚴重警告,隨之,國家有關部門加大了對其資金、技術的投入,引發了新堤防工程建設熱。然而,那種傳統的思想觀念仍未發生根本轉變,過分地注重堤防的使用功能,只關注其所產生的各種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而關于堤防工程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形勢估計不足,并未引起國家及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而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法國等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傳統的堤防工程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大規模地拆除了一些單純地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工程,牢固樹立了生態型堤防觀,堤防工程建設逐漸摸索出了一條生態化、科學化的建設之路。
目前,傳統的堤防工程在發揮其防洪等使用功能和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同時,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河流的結構和其他功能,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同時,堤防建設由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其規模越來越大,相當多的灘涂和植被遭到了不合理地占有。同時,河流與河岸之間的聯系也被強行隔斷,人為地打破了它們之間存在的各種生物鏈,原有的生態平衡狀態逐漸失去,河流本身也無法正常發揮其應有的生態功能[1]。河北某河流堤防工程建設影響表見表1。

表1 河北某河流堤防工程建設影響表
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筆者認為目前的堤防工程生態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有3點:①進一步地改善河流的水質,加大對其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嚴禁各種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染物向其直接排放,保障河流水質得到逐漸地改善;②加大對河岸的生態保護,逐步擴大植被的種植面積和提高綠化覆蓋率,盡力減少對周圍的濫砍濫伐;③保證河岸植物和河流內部的生物達到平衡狀態,有效防止各種生物鏈和食物鏈的非正常斷裂。
在施工設計上,要注意保持河流的自然面貌,維護河流內部的生態環境的平衡。加大監督力度,防止個別企業因追求低成本、高收益而故意改變河道的本來面貌,有效制止水利部門片面強調排泄速度而改變河流的流向,杜絕“截彎取直”的建設方式設計。傳統“截彎取直”方式如圖1所示。

圖1 傳統截彎取直例圖
施工時間選擇也很重要,施工時注意對工期的合理、科學安排,盡力避開動植物的發育時期,對于保護區的特殊物種,在施工時一定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妥善安排,并采取合理的保護措施,保證相關物種不受或少受工程施工的影響,盡可能地降低異處飼養或種植對動植物的生存的影響[2]。
如何妥善處理施工時的現場清理,對于周圍環境的生態平衡來說顯得非常關鍵。主要做好以下幾點:①及時、盡力恢復施工前的自然狀態,尤其是河岸、陡坎等一定要做好相關的防護處理,防止岸坡遭到沖刷導致穩定性被削弱;②及時拆除施工時臨時搭建的各種工具或設備,尤其是圍堰的清除,防止因水土的流失導致的河床增高等;③妥善處理施工時留下的各種棄渣,防止被卷進河流中去,影響水中各種生物的生長。
1)注意河道的自然走向。一般的河流的走向都是經過很多年的、經受各種自然環境變化的考驗而形成的,其存在必定有其合理之處,所以要盡量保證主河道的曲折走向。確有必要對河道進行改動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地、詳細地進行考察,再加上專家的相關科學論證方可實施。
2)盡力保護河流的主河道和相關的排水湖泊或小溪,禁止以任何未經科學論證的改道或阻塞,保證有足夠的河道空間。考慮到部分河流排澇抗洪的需要,可以修建一人工河道,但前提是不能改變河流的主河道。
3)河岸的生態化是堤防工程生態化的重要表現之一,在護岸表面上多采用水體或土體的相互涵養,盡力減少巖石、鋼筋混凝土的使用;在河岸較陡的地方,可以使用木樁等進行護堤,其他地方可采用植樹、植草等方法進行保護,這樣也可以為水中的各種生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當然也可大力推進新材料的研發工作,或者相關技術的推廣來促進重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堤防工程的生態化建設并非靠一個人、一個部門就可完成的,它需要不同部門的團結協作以實現有效、綜合地治理。水利、環保、農林多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又要在生態問題上共同協作。
生態化建設的升華不是簡單的對河流自然走向的保持、河岸的加固等常規建設,它是對堤防工程存在的社會價值的一種挖掘,具體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1)嚴肅處理各種污染源,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河流的污染。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強對各種污染物的處理力度“,因此,要重點檢查河流附近的一些可能造成污染的中小企業,密切關注其各種節能減排項目的實施,確保污水處理設備的正常運行,對于河流附近的一些污染比較大的行業如鋼鐵、水泥、造紙等企業進行備案。制定科學、有效的計劃和措施,確保各種污染物得到有效處理,避免被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去,有數據表明,只要經過嚴格控制,河流及其附近的生態環境會逐步得到改善[2]。
2)結合河流沿岸的實際情況,科學組織、合理引導人們大力發展相關的養殖、休閑娛樂和生態農莊等惠農項目。各種水文景觀可以使人們放松心情,同時也提供了感受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間,進一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景觀帶也是人們日常休閑和健身的有利場所,可以通過布置相關的一些運動和娛樂設施,增強人們的 幸福感等;這樣 以堤防的生態化建設為依托,以發展相關的服務業為平臺,可以大力發展“河流經濟“,實現生態和發展的有機結合。
總之,在堤防工程的生態化建設方面,我國仍然落后于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只有解放思想,改進堤防工程建設觀念,合理地處理好施工設計、施工重點和施工時間安排3者之間的關系,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堤防工程生態化的升華,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對我國的堤防工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涂文強,丘益志.關于堤防工程施工工作的探討[J].江西建材,2011(02):166-167.
[2]白永富.淺談堤防工程與環境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