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沈雁偉
【摘 要】中小企業目前普遍面臨著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難的問題,這個問題深深的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更加影響了國家整體經濟的向上發展。本文就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理論、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剞劂問題的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如何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解決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是目前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創新
一、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基礎概述
1.中小企業的界限規定標準
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更改了很多次,第一次界定是以職工人數為標準;第二次界定是以固定資產價值為標準;第三次的界定標準是企業生產能力;第四次界定是以企業生產規模分為特大型、大型、中性和小型;第五是界定是以銷售收入為標準;2003年后國家將界定標準制定為結合企業資產、企業全年銷售額以及企業從業人數等相關指標。
2.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分類
融資渠道主要是指融資的資金來源和提供的方式。按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資金來源來分類,融資渠道可分為外源融資和內源融資;按企業融資的過程來分類,通過金融中介的融資為直接融資,不經過金融中介的融資為間接融資,分類的依據是資金所有權是否發生二次轉移;按融資產權的屬性來分類,融資渠道有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
3.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分析
股權融資分為期股融資、風險投資和上市融資。期股融資的成本較低;風險投資主要依靠股份的增值獲得收益;而上市融資則可以增加企業信譽度。債權融資可分為銀行貸款、商業信貸、公司債劵融資、租賃融資、民間融資。銀行貸款是企業的首選,它所占的比重最高;商業信貸操作程序簡便快速,基本上可以自主協商無需正式文書;公司債券融資的利息支出可以計入當期成本,抵減所得稅;租賃融資可以幫助急需資金解決困難的企業,分期付款方式可減緩企業一次性大筆支出;民間融資在貸款利率及效率等方面具有優勢,現成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重要途徑。
二、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存在的障礙
1.中小企業自身條件不完善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自身規模小、生產單一、管理落后、風險意識淡薄等情況,這些問題導致融資的信譽不斷降低形成了融資的惡性循環。目前中小企業的負債率較高,流動率負債率所占比重較大,大比重的負債率使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發展投資,遇到好的項目也只能擱淺。再則中小企業存在多處開戶現象,相關部門對之管理掌控存在一定難度。
2.中小企業經營者缺乏融資意識
中小企業的經營者融資的意識淡薄,在管理過程中常常忽視資產、負債、管理和經營風險之間的關系,今兒缺乏多渠道融資的觀念,只關注銀行貸款一種融資方式,融資渠道單一。
融資意識淡薄導致銀行貸款唯一的融資方式一經出現問題不能再融資了,其他的融資方式不能馬上接應上,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受阻,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3.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松松散散
中小企業一般情況下會計部門人員配備不及,會計管理方面更是松松散散,導致會計信息不真實,銀行在與之核對時發現信息不符,無形中增加了融資的難度。中小企業會計制度不健全的同時,經營者自身的管理經驗不足也不具備應有的素質,對重大財務決策只憑自己意識決定,銀行方面無法準確了解企業財務情況,無法貸款,融資受到相應阻礙。
4.金融機構不積極融資中小企業
金融機構對于融資抵押主要認可房產土地等的不動產,而中小企業本身實力規模就小,金融機構認可的不動產基本沒有;另一方面無論企業的規模大小,辦理融資的程序是一樣的,相比較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高但收益小,加之銀行金融自己夠無法真實評估出企業的盈利能力。出于風險考慮,金融機構減小了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積極性,致使其融資難。
三、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創新
產權制度不明晰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原因,完善產權制度是首要基礎。有章可循的產權制度可以確定企業責任人;可以約束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活動;可以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規范化;可以幫組經營者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債權關系清晰,責任分配明朗,完善的產權制度可以避免中小企業中出現的道德風險和信用問題,為多融資渠道提供了保障。
1.放開思想發掘多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的經營者要把思想打開,注重自身的經營理念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在開拓眼界的同時,培養現代化經營思維,發覺更多的融資渠道。作為企業的經營者不能目光狹隘,要將企業長遠發展做為發展戰略,而不是只注重企業目前的利潤。中小企業融資所得金額有限,經營者們更要積極發掘多元化融資方式,積極的態度是融資成功的基礎。
2.建立健全的企業會計制度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健全的企業會計制度。完整的會計制度可以改善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增加企業在銀行的信譽,也方便銀行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評估從而增加融資機會。而企業本身可以清晰的了解自身的經營狀況和所獲利潤。完善的會計制度及規范的財務報表不僅僅是薄薄的幾張紙,它可以讓經營者和融資者更準確掌握企業情況。
3.提高高新技術和盈利能力
新的高技能的技術是吸引各界投資目光的焦點,中小企業只有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水平,才能受到更多的關注,融資多了自身經營隨之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也隨之增加。融資機構一般擔憂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但是如果盈利能力強了,企業在金融機構那可以得到良好的信譽,融資也就會容易許多,是企業可以在融資經營生產盈利等方面走向正軌。
參考文獻:
[1] 余莉.中小企業融資決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7(01)
[2] 張立俊.拓寬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