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成
(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成兆才在創作劇本時形式上保留著明顯的民間文學、說唱結構特點,創造了一個通俗易懂的“白話體裁”的戲曲形式。
如在《老媽開嗙》中的一段對話:
小老媽:(唱)路遇上有人盤問你與我,你就說外甥送他的二姨。
傻柱子:(唱)柱子聞聽不是話,王八老婆找便宜。路上若有人盤問你與我, 就說是親爹——
小老媽:王八旦。
傻柱子:(唱) 送閨女。1.摘自《成兆才全集 第一卷》,花山文藝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第50頁、第51頁。
這段對話可以看出成兆才巧妙運用農民的生活來制造帶有小智慧性的幽默感。這樣一來,就為戲劇增添了的生活氣息,活躍了戲劇氛圍,讓戲劇內容以及外在的舞臺表演風格變得鮮亮明快、活潑風趣。
評劇可謂是平民藝術,演的是百姓事,唱的是百姓情,說的更是百姓話。評劇所演繹的生活多是你我身邊的事,生活氣息十足中又張揚著娛樂性。評劇語言中多含鮮活的口語、方言、俗語、諺語、歇后語等的使用,使得戲劇戲曲語言在完成敘事、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以及活躍舞臺氣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誤會”的使用會給情節帶來新的轉折,使人物關系發生轉變,甚至會產生較大的矛盾沖突,增添故事的曲折性和戲劇性。
《金釵鈿》一劇以“誤會”作為推動戲劇情節的重要動力,是阿秀和其母親對梁尚斌的身份產生了誤會,誤以為是約定好前來的就是魯學增,于是阿秀和母親既被騙了錢又被騙了色。當真正的魯學增再來阿秀家的時候,阿秀和母親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阿秀更是礙于顏面,為失身于梁尚斌而羞愧難當,最后自殺。
在成兆才的其他評劇作品中有的是通過人物關系的設置來實現“巧合”,還有的作品運用道具造成“巧合”,如《珍珠衫》:蔣德妻王三巧與陳商通奸,并偷送陳珍珠衫。陳與蔣恰到蘇州交易會相識,蔣發現珍珠衫,猜陳與妻有奸情,將妻休退。后陳商死,陳商老婆陳氏賣身葬父夫,恰巧配與蔣德,并將前夫所遺珍珠衫送蔣,蔣將實情告陳氏。后蔣因人命事被羈于吳知縣案下,恰巧蔣前妻王三巧做了吳知縣的夫人,王設法救出了蔣,吳知實情后,準其破鏡重圓。劇中“珍珠衫”就作為巧合的實物載體,在“蔣德——王三巧——陳商——陳氏——蔣德”這個循環鏈之間的遞轉,這種循環鏈式的“巧合”設置使得整個戲劇結構更加完整、緊湊。不僅表明劇情和人物關系的發展變化,而且反映出善惡終有報的醒世意義。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對藝術作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術界曾把《馬寡婦開店》與京劇《寶蟾送酒》和評劇《拿蒼蠅》兩劇相媲美,以其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表演風格成為經典之作。趙景深先生在《蹦蹦戲目》這篇文章中寫道:“上月《立報言林》曹聚仁兄盛稱《馬寡婦開店》,以其心理描寫,不下于《寶蟾送酒》,我有同感(《寶蟾送酒》為歐陽予倩自編自演的一出紅樓夢戲)。”2.《評劇簡史》胡沙編著.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第62頁、第63頁。
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馬寡婦梳妝打扮,想起亡夫,思春難耐,趁深夜寂靜,想要進狄仁杰房內表達愛慕情意前的心理:
馬寡婦: 歡天喜地呀書房奔,(突然止步)慢慢兒心頭小鹿跳撲撲。到那里無非想著成恩愛,這個樣的話兒如何說出?世界上偷情都是男趕女,哪有這么臉大的女子自尋夫?再說咧,人家愿意還罷了,此事就怕人家不。去著好去怎回轉?豈不是羞辱見笑白搭辛苦!咳!壓壓心火拉倒罷,無精打采回房屋。進門床上落了坐,看了看孩子挪了挪燈燭。坐也坐不穩立也立不住,欲火燒身不舒服。3.摘自《成兆才全集 第一卷》,花山文藝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第694頁。
青春孀婦夜孤眠,恰巧遇上才俊書生,馬寡婦想要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可心里一時難以邁過那個界限。這段唱詞簡練精彩的刻畫出馬寡婦矛盾掙扎、進退兩難的心理,細膩、真切。
成兆才先生在短暫的五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卻度過了近四十個創作生涯。他對評劇的貢獻是歷史性的。而他作為優秀的評劇劇作家,不僅留給我們創作方面上許多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東西,而且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勤奮學習、創作,可貴的革新意識與對底層人民深切關懷的人文精神更給予文藝工作者以精神滋養。
[1]高占祥.成兆才 全集[M].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1994.
[2]胡沙.評劇簡史[N].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