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琴
(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汶川 623002)
《呼嘯山莊》是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艾米麗·勃朗創作,其自出版以來便引起評論界的廣泛關注。這部小說的主體線索是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間充滿悲劇的愛情,然而這段愛情當中卻摻雜著諸多的仇恨與報復。100多年來,學術界分別從主題、寫作技巧、女性主義等角度對《呼嘯山莊》加以研究,自從二十世紀生態批評的興起又為研究這部小說開辟了嶄新的視角。
生態批評是由美國學者在20世紀90年代面對嚴重全球環境危機的情況下提出的,其目的是在探討文學的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生態文學批評理論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1972年,著名作家約瑟夫·米克在《生存的喜劇:文學生態研究》一文中第一次提出 “文學生態學”的概念,主要是研究文學作品中出現的生物主題。在1993年科羅拉多州的福特科林斯舉行的第一屆全美生態批評研究會中,就探討了有關生態批評理論的相關問題。以此同時,《文學與環境跨學科研究》屬于當時第一份生態文學研究刊物,其標志著生態批評流派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1996年,佐治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格羅費爾蒂主編的《生態批評讀者:文學生態里的里程碑》,這本書主要討論了生態學及生態文學理論和生態文學的批評。而2000年由勞倫斯·庫帕主編的《綠色研究讀本:從浪漫主義到生態批評》,主要從“綠色理論”、“綠色傳統”和“綠色讀物”三個方面來對生態文學批評的淵源和發展進行闡述。2006年,魯樞元出版了《生態批評空間》并以此為標志將生態批評理論正式引入到文學批評當中,主要是將人類的視野從人類自身逐漸引向整個宇宙自然。
生態批評家們認為,生態批評理論發展的前提就是人類文化和自然世界的緊密相連。人類文化與自然世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其研究的主題也被認識是一種自然與文化的相互影響關系。但是面對文學和文化批評時,生態批評理論的主要目的又是借助文學來重新定義人類文化,然后對其進行文化批判,通過研究社會發展模式以及人類思想不僅可以了解人類對自然的行為和態度,而且還能了解導致生態環境逐漸并威脅人類生存的原因。因此,生態批評會對于研究文學作家的作品賦予上生態意義,并運用生態思想的角度對作家的作品予以重新審視。
然而,文學生態批評理論尚且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過程中。其對文學作品中所涉及的自然與人類的關系進行辯解和闡釋,同時希望能夠依靠該方式來喚醒迷失在理性思維和科學中的文學精神。其終極的目標就是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格局。當今世界對于生態的破壞越來越受到人類的關注,許多生態保護者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變人類生存環境逐漸趨于惡化的現象。因此,可以說生態批評理論的提出和興起是人類發展歷史進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階段。盡管城市繁華的生活不能被落后的山村生活所替代,但是人們對于田園生活的向往、對于荒野的呼喚越來越重。
生態批評與其他文學批評理論的審美標準和審美原則并不相同。在文學作品當中,生態批評主要倡導將自然作為審美的對象,突出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美,而不是通過自然本身來體現作者的人格力量或思想情感;文學作品當中,生態的審美不僅僅相對于個體而言的,還要將其個體放入整個生態系統當中來考察對于生態系統整體的影響;生態的審美原則更多的強調了主體與客體的對話,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之中,這樣可以更好的與自然融為一體。
小說的創作背景主要是十九世紀前半葉的英國,這期間的社會屬于非常典型的男權主義社會。在整個社會當中,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是非常明顯的,人們自覺地在這個社會制度下生活。而社會當中的許多女性也服從于社會當中的男性,甚至是淪為男性的玩物。
《呼嘯山莊》小說當中,大家族的女管家艾倫·迪安是整個小說的敘述者。歐肖乃是呼嘯山莊的原主人,歐肖不知從哪里帶回一個身份未明的男孩,也就是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受到歐肖的寵愛以及重視,卻受到亨得利的仇視。在歐肖去世之后,亨得利為了報復希斯克利夫就將其貶為下人,并多次進行迫害。可是,希斯克利夫卻奪得了凱瑟琳的熱戀,但迫于現實,凱瑟琳不得不嫁給其他的男青年。希斯克利夫不得不懷著悲痛的心情離開了呼嘯山莊,并到其他地方謀生。三年之后,希斯克利夫成為富有的人并回到了家鄉,看到凱瑟琳過著痛苦的生活,就開始展開了瘋狂的報仇計劃。
首先,希斯克利夫設計用賭錢的方式將亨得利的錢財騙到手,而亨得利用酗酒的方式離開了人世。并且亨得利的兒子哈利頓成為希斯克利夫的奴仆,希斯克利夫還娶走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埃德加就是凱瑟琳的丈夫,最后凱瑟琳在痛苦中死去。
希斯克利夫非常痛苦,所以決定在十年之后繼續報復這些人。十年之后,希斯克利夫強迫將埃德加的小女兒小凱瑟琳嫁給即將死去的孩子林頓,最終結果林頓和小凱瑟琳都死去了。但是,希斯克利夫在復仇的過程中并不幸福,最終在不吃不喝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小凱瑟琳與哈利噸相戀,并變賣了呼嘯山莊所有的財產,在畫眉山莊定居。
在中國古代的哲學和文化傳統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占據了中國哲學的重要地位,是我國古代生態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天人合一”思想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思想。
艾米麗運用細膩的文筆和靈敏的女性心靈感受著自然生態悠遠的呼喚,將《呼嘯山莊》中的人物充分的融合于廣袤大自然之中。在小說的最初部分,洛克伍德就將其比喻為“厭世者的天堂”和“一個與塵囂隔絕的地方”。從春季描寫的充滿生命力的生物到秋季消逝的花朵無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然而,在這些生動的畫面之中,人類的思想與大自然的喜怒哀樂息息相關。由于希斯克利夫很難忍受凱瑟琳的背叛一事,從而決心出走。當希斯克利夫決定和伊莎貝爾私奔之后,凱瑟琳的心情逐漸好轉,其景色描寫“在整片原野上......,百靈鳥唱著歌,天空是蔚藍色的,山澗和小溪都漲滿了水。”小凱瑟琳出世的時候,“戶外陽光燦爛,令人神清氣爽,早晨的陽光透過百葉窗進入了靜悄悄的屋內,輕柔地灑落在臥榻和人身上”。這樣的描寫無一不是傾注了人物的情感因素,人的情感與大自然息息相通,正是體現了艾米麗的自然思想。
《呼嘯山莊》是人們精神的棲息之處,不管人們出于怎樣的狀態,只要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釋放自己,總會覺得心曠神怡。兒時的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一起在荒野中奔跑,向往大自然,向往自由,當心情不好時,總會到荒野中尋求慰藉。當凱瑟琳到畫眉山莊養傷之后,就和希斯克利夫產生了距離感。而希斯克利夫一時接受不了凱瑟琳變得世俗,就到大自然中尋求解脫,將一切煩惱都置之度外。而當希斯克利夫出走的那天晚上,凱瑟琳不顧惡劣的天氣,一直將自己浸泡在暴風雨當中,仿佛只有這樣才能夠減輕自己的痛苦。當凱瑟琳快要去世的時候,她才幡然醒悟,只有大自然才是棲息自己靈魂的地方,才能夠擺脫自己的煩惱。甚至到凱瑟琳死后,她的狀態也是一片安詳,那是因為她早已回到了自己的靈魂氣息地——大自然。
文章作者所處的年代正是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時期,資本主義價值觀逐漸滲透到英國的各個地方。而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開展,人類在自身欲望的驅使之下,逐漸產生了戰勝自然的想法,正是由于這樣,人與自然和諧的局面逐漸被人類打破,甚至出現了生態系統失衡的狀況。隨著工業文明的逐漸展開,人類對于物質的追求極度膨脹,推動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的發展。物質主義極度膨脹造成了人際關系的冷漠,伴隨自然異化的發展人類異化也在同時發生。在《呼嘯山莊》中,一般將人群劃分成兩派相互抗爭的局面,即以亨得利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價值觀和以凱瑟琳、希斯克利夫為主要代表的封閉世界。前者主要代表資產階級的一些價值觀念,主要維護傳統的價值觀念;而后者主要對工業文明則保持著相對的距離,更多的體現追求自由的荒原精神。
少年時的希斯克利夫有著諸多優點,崇尚自由,具有人性美。而當他接觸到工業文明時,卻使用文明人的方式剝奪了亨得利的財產,并以文明人的手段折磨著他的敵人。在伊莎貝爾眼里他是一個惡魔,小凱瑟琳則詛咒他死后沒人會哭,這些都是因為希斯克利夫被仇恨蒙蔽了自己內心的良知。由于受到當時社會的迫害,在小凱瑟琳內心形成了頑強堅貞的性格,其中的堅貞就是對愛的執著。他所向往的生活僅僅就是能夠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那些榮華富貴都是浮云。但是,文明社會卻破壞了他這小小的愿望,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嫁給了別人。面臨凱瑟琳的背叛,他痛苦地離開了呼嘯山莊。三年之后在文明的浸禮之下,希斯克利夫變得富有,變得有心計,從前那個富有諸多人性的少年一去不復返。他開始利用文明社會的成果開始復仇,將亨得利的財產利用賭博的手段讓他傾家蕩產,甚至十年之后還不放過呼嘯山莊的那些人。文明對于人類具有極大的摧毀力量,但是割裂的文明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類對生命的感受,面對自然不會再有那種怡然自得。
在小說的結尾處,天性相似的小凱瑟琳和哈利頓結合在了一起,并一同搬至畫眉山莊,而將呼嘯山莊留給了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這樣的結尾代表了作者對于寧靜與和諧生活的美好追求,對于重歸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愿望。
結語:統而言之,《呼嘯山莊》中少年時的希斯克利夫具有諸多人性美,但是在文明社會的摧殘之下人性變得極度扭曲。這樣的人物設置不僅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的認識和思考,而且還提醒文明社會的人類切勿被工業文明帶來的物欲蒙蔽雙眼,做出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所謂文明的行為。
[1]裴潔君.論《呼嘯山莊》中自然與文明的沖突[J].科技信息,2011,09(31):56-57
[2]周春紅,段慧瓊.從生態女性主義視角解讀《呼嘯山莊》和《德伯家的苔絲》[J].海外英語(上),2013,08(3):78-79
[3]楊暉,劉靜雯.生態批評的歷史路徑及其當代意義[J].合肥師范學院院報,2013,25(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