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鑫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自從建國以來,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走過了六十多年的歷程。在此發展過程中,中國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險制度。
(一)家庭養老階段。在古代封建社會的自然情況和社會條件之下,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生活,各個成員都各自分工比較明確,父母親養育子女,子女反過來孝敬老人。這種在小農經濟社會,以家庭為最基本單元,承擔抵御各種社會風險的責任的現實情況造成了“養兒防老”的思想在廣大民眾心目中根深蒂固。這種模式穩定性較差,并且很難全面地抵御出現的突發情況。在家庭養老階段,家庭的經濟收入情況及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養老保障的全面性,不管是在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只要家庭存在,家庭養老保障就必然存在并發揮其保障功能。
(二)以集體保障為主體的社會養老保險階段。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第一階段,從1951年開始到“文革”前。1951年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布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全國性社會保障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初具規模,基本實行了全國統籌。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在此期間社會各界的各項工作都遭到了破壞,社會保險制度也損失嚴重。1969年2月,財政部發布《關于國營企業財務工作中幾項制度的改革意見(草案)》,宣布“國營企業一律停止提取勞動保險金”,“企業的退休職工、長期病號工資和其他勞保開支,改在營業外列支”,從而取消了社會統籌的養老保險制度,使之變成了企業保險,形成了以集體保障為主體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三)社會養老保險階段。社會養老保險模式是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建立的由多種形式構成的養老保險體系。隨著我國政治、經濟各方面的飛速發展,養老保險制度也與時俱進,不斷變化和調整,養老保險更加社會化。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養老保險模式越來越順應我國國情,社會養老保險日趨成熟。
(一)人口老齡化嚴重,養老保險壓力大。我國人口多,基數大,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及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使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我國在經濟還不算發達的情況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并且不到20年的過渡期也比西方發達國家的100年要短很多。
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使養老金支出越來越多,但是養老保險基金供應卻相對不足,因此,加大了基金收支赤字,給社會養老造成不小的壓力。
(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不完善。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收入及消費能力、經濟結構等諸多方面城鄉之間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城市與農村形成了兩種不同的養老保障制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外出務工,流動人口增多,出現很大一部分因政策問題參保困難群體。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差異也使農村家庭保障問題不容小覷,農村人口對社會養老保障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三)養老保險覆蓋面較窄,參保率不高。1995年,國務院決定建立集體養老保險制度,我國養老保險參保范圍逐步開始擴大。2005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提出要:“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都要參加?!边@使更多的勞動者享有養老保險保障政策。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參保率很高,基本能做到全部參保。其他個別企業參保率不高。此外,部分個體戶和自主經營人員對養老保險認識不足,或者因其職業的不穩定性導致收入波動,經濟原因也影響了參保率。
(一)適當提高退休年齡。退休年齡與養老金的發放有著密切的關系。退休年齡越低,領取養老金時間越長金額越多,反之退休年齡提高,領取養老金時間縮短,金額相對減少。所以退休年齡也成為了影響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國退休年齡相對偏低,加上生活和醫療健康水平的提高造成我國人口的老年撫養比不斷攀升,造成我國養老負擔正在逐年加劇??梢噪A段性提高退休年齡,降低老年撫養比例,減輕養老金發放的沉重壓力。
(二)偏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是農村經濟發展遠不如城市,并且各地區經濟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全國農村開展大規模的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并不現實,只能在經濟比較發達省市和地區進行試點實施,然后逐步擴散,向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對于經濟發展狀況較好,農民收入水平較高的地區可以鼓勵個人多繳費,以個人賬戶為主,統籌兼顧。而經濟相對落后貧困的地區,則需要政府發揮更大的支持作用,以保障居民養老水平。
(三)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我國目前對于社會保障制度并沒有像在其他方面一樣有比較全面嚴格的法律規定,需要出臺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法。有關養老保險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會使農民的權益得到極大的保障。國家和政府可以依法對欠繳費的企業和部門進行責任的追究。法律的制定要遵循我國的實際情況,從人民所需的根本出發,著眼長遠發展,執法要公平公正,平等徹底。
雖然當前社會經濟大繁榮大發展,國民生活水平與質量大幅度提升,但總體而言,老年人依舊屬于社會弱勢群體,其晚年生活除了子女的贍養之外理應得到社會更好的關照和保障,建立健全良好的養老保險制度對于我國社會團結穩定、經濟繁榮發展、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有著重大意義。
[1]劉澍.中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發展與實踐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2(3).
[2]林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現狀分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5).
[3]朱亞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研究[D].2011(3).
[4]謝光義.論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發展對策[J].金融經濟.
[5]劉鈞.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172-173.
[6]馬紅鴿.中國養老保險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6(11).
[7]雷治.構建我國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的思考[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3).
[8]黃子平.我國養老保險的制度評析與思考[J].理論學習,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