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體育系 湖南長沙 410014)
對于短兵運動來講,其是我國擊劍運動的轉變,由古老的短兵技擊演變而成。武術短兵指的是綜合應用短器械,如:刀、锏、劍等,進行對抗性的行為,遵照特定的規則標準應用一只手開展的格斗項目。武術短兵運動是繼我國散打、太極后,又一具備民族特色的體育競技項目。以下簡要針對高等體育類院校的武術短兵運動進行探討。
武術短兵所應用的器具制作簡單,方便。一般來講,武術短兵運用所選用的兵器制作流程大致為:其內部為硬質條狀材料,如藤條、細鋼條等,然后在其外部包裹密實并且富有彈性的海綿,最后在其外部包裹成型的皮革套。兵器選用的材料十分普遍。另外,武術短兵運動需要佩戴的護具相對較少。其在競技過程中并不需要如同劍道、擊劍等競技一樣穿著很多護具,武術短兵僅需要穿戴護襠護具即可。同時,武術短兵運動對場地的要求標準較低,在擂臺上、平地等都能夠開展比賽競技活動。
因為武術短兵所應用的武器外層都包裹密實的海綿層,所以對擊打發揮了良好的緩沖功能,兵器打在他人身上,不會向拳腳活動一樣具備穿透了,相反,其聲音較大,力道較為分散,從而提高了項目的安全性。同時,在武術短兵競賽的規則中,也有“擊中即停”的條件,從而促使競賽刺激卻不激烈,提高安全性能。
在進行武術短兵競賽期間,除了面、頸、襠等位置不可以擊打,身體其他部位都可以進行擊打,例如:上三盤、下三盤、兩側等。
對于武術短兵運動來講,其在不斷的形式變化下開展攻防格斗。所以,就需要練習人員能夠掌握對抗的節奏與距離,創作并精確捕捉最佳時機,在往復移動期間同手中的兵器做好配合,最后擊中對手獲取得分。不斷變化的攻防形式及戰術都需要練習人員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但是,此種能力也需要建立在練習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戰斗技巧,精準控制武器等,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身體及心理素質。同時,武術短兵作為一項短兵器對抗運動,需要經常進行訓練,可以增強練習人員對器械的防守、進攻能力。
盡管武術短兵運動采用的形式為二人直接對抗,然而,對抗過程中不但包含驚險、刺激,同時也具備歡樂。對抗過程中激烈的氛圍可以帶動練習人員的運動熱情,當擊中對手的一瞬會獲取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歡樂,同樣,被對手擊中時的沮喪也是一種別樣的感受。借助武術短兵運動,能夠使人們緩解壓力,消除疲勞。在運動過程中精神高度緊張,而在運動結束后,就會獲取一種放松的體會。另外,借助體驗攻防活動,練習人員所形成的情感波動也是享受體育的過程。
在武術短兵運動期間,需要應用兵器進行對抗,那么練習人員就需要熟練協調好自身的動作,與兵器進行周密配合,從而才可以保證在比賽中獲取成功。因此,武術短兵運動具備良好的增強人員身體同兵器協調性的作用。
對于武術短兵運動來講,其對抗較為熱烈,也就需要練習人員不但應具備熟練的戰術、技巧及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也需要練習人員具備良好的品德意志,并堅持不懈的爭取成功。培養練習人員的競爭觀念。
常言道:道德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與靈魂。而武術短兵運動在培養學生素養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短兵對抗競賽前及結束后,都需要通過規范的禮儀進行問候,從而培養學生們的品行素養。在二人相互喂招期間,能夠讓學生明白怎樣同他人合作,關心他人。在對抗訓練期間,能夠培養學生逆境生存的能力,明辨是非。另外,對于大學生來講,想要成長為同社會要求相吻合的人才,不但需要在德智體等方面進行發展,同時也應增強自身的審美才能。武術短兵運動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審美素養。在訓練期間,身體與兵器協調配合的美、攻擊與防守配合的美,在主動出擊期間體現出的技擊美,在回放過程中的轉折美等。
對于高等體育院校來講,其是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伴隨著現今高校學生空余時間的不斷增多,以往曾被無視的學生空閑教育受到了教職人員的關注。空閑教育,指的是借助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專業等,在空閑時間對學生進行再次培養,豐富學生們的個人生活。當學生們完成規定課程學習后,就可以自由支配空閑時間。而空閑教育就是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學會審美、認知、創造,創建完善的人生觀及價值觀。而武術短兵運動能夠良好的完成上述任務。因為其并不受到性別、年齡等局限,并且內容較為簡單,效果明顯,可以良好的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同時,此項目還能夠增強學生們的素養,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及發展夯實基礎。
眾所周知,武術短兵運動不但具備競技特性,同時也具備防身、健體的功能,也正是由于該項目具備這些優勢,才能夠讓武術短兵運動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例如:高校開設健身課程、武警、公安技巧培訓、武術競技賽等活動,可以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拓寬路徑,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
在進行武術短兵競賽期間,唯有憑借敏捷、靈活的移動步法同攻擊、防守技巧運動上下配合,互相協調,才可以高效發揮攻防一體的特點。學生們應由實戰入手,設定出同項目標準相吻合的實用性步法,并且對其進行訓練,從而保證在競賽期間可以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擊中對手。
想要使進攻形式富有變化、靈活多樣,就需要全面發揮短兵進攻的特點。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在教學期間應始終堅持系統的訓練,讓學生可以循序漸進的增強自身的運動能力。教師應加大刺、劈、斬、崩、砍等簡單招式的訓練,并針對學生們的身體位置進行練習,借助實戰訓練,找尋不足,予以處理,增強學生們的運動能力。
針對進攻的不同特點相應予以防守是獲取成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另外,應增強對防守技術的練習,不但應熟練掌握各項防守技巧,同時也需要創建健全的防守系統,增強防守的精準性及穩定性。
應系統的對武術短兵運動使用的護具進行創新與改進,同時保證在實驗期間能夠承受較大的抗擊性能,盡可能對練習人員予以保護。另外,護具的結構應同人體的結構相適應,不可以對運動人員的活動造成影響,從而更好的發揮短兵運動的作用。
總而言之,對于武術短兵運動來講,其是我國武術發展的重要途徑。現今,盡管武術短兵運動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然而,隨著項目的不斷成熟與完善,對武術短兵運動的人才要求也相應提高。高校應加大推廣武術短兵運動的教學力度,深入對其進行研究,從而幫助學生更好成長。
[1]尹成敏,王峰,梁仁春.影響武術運動員再就業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6).
[2]王瑞,張麗.新疆高校武術專業課課程設置的優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1).
[3]番麗玲,金本啟,李會明.現代傳媒對高校武術運動的傳播與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3(22).
[4]張書軍.2010年武術散打“先后倒地”復議條例對執裁過程的影響[J].搏擊(體育論壇),2011(3).
[5]廖勇勝,李憶湘.高校武術文化教育創新策略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