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張笑昆
(1.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2.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殘疾人冰雪體育作為殘疾人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出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就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保障其享有與他公民一樣平等的不可剝奪的權利。但由于其社會身份的雙重性、文化知識的局限性、殘疾人冰雪體育運動的特殊性等問題的存在,至使他們在冰雪運動方面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平等和尊重。雖然當前我國殘疾人體育法中,規定了在冰雪體育中的各項活動中所獲得的諸如利益、資格、自由和權能等種種權利;但受殘疾人冰雪運動現有條件及發展水平的制約,其滿足殘疾人對冰雪體育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總體目標依然任重而道遠[1]。這不僅制約了我國殘疾人冰雪體育的發展,同時也影響到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因此,針對我國殘疾人冰雪體育的需求,探索其內涵和實現對策,并以多元化視角和全方面的發展理念出發,為殘疾人冰雪運動發展進行規劃;以促進殘疾人冰雪體育的發展,保障冰雪體育權利的真正實現。
為切實保障殘疾人體育運動,我國在一系列涉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中,如《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等[2]。雖然在這些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的界定殘疾人冰雪體育權利,但以現有的殘疾人體育權利概念來看,其對保障群眾性殘疾人體育活動權、殘疾人對外體育交往權、殘疾人體育活動特別保障權、發展地區性殘疾人體育權、殘疾人接受良好體育教育權、殘疾人運動員受到良好培養并依法參加競賽和流動及就業或升學權等中,就已經包含了對冰雪體育的要求及其相應范疇[3]。其本質在于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每一位殘疾人享有冰雪體育活動的責任和義務,讓每一位殘疾人都能夠得到身心的健康發展;是每一位殘疾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和必須能夠實際享受的權利。主張每一位殘疾人享有與健全人同等的冰雪體育活動權利,讓殘疾人在活動中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智力、技能、身心得到充分康復發展。滿足殘疾人對冰雪體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同需求,并最終達到獲取身心上的雙重滿足。縮小殘疾人冰雪體育生活狀況與社會冰雪體育平均水平的差距,使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冰雪體育生活,共享社會體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成果。
殘疾人體育權利,是一個以終身體育為特征的運動性健身體系。該體系表達著殘疾人對體育的利益、需求技能發展、身體塑造、精神寄托等重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需求;是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殘疾人從事與體育有關的活動更是現代殘疾人一個基本的生存前提[4]。它不僅表達著殘疾人維持生活所必須的基本能力,還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為了殘疾人更有尊嚴地活著。這種體現在利益、資格、技能和自由等方面的權利主張,不僅是當代社會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社會多元化發展、殘疾人權利保障的重要體現。
作為殘疾人體育權利中的一部分,殘疾人冰雪體育權利的主張構成也涵蓋著利益、資格、技能和自由等4個方面。只不過與夏季性體育運動項目相比,冰雪運動的權利主張需求也有所不同,其冰雪特點突出、運動意味濃厚。首先在利益方面,主張能夠分享與健全一樣的在冰雪體育運動中的既得利益,既享有冰雪運動所帶來的愉悅身心、強健體魄、融入社會階層的作用;其次在資格方面,主張參加冰雪運動的層次和級別,既體育管理部門應明確規定出不同殘疾級別的人能夠參加何種類型的冰雪運動,以消除因殘疾人等級劃分的不同而造成的在從事冰雪運動上的制約,實現殘疾人冰雪體育與健全人冰雪運動一樣的均衡發展;再次在技能方面,主張獲得應有的冰雪運動技能的同時體育管理部門應開發出更多的適合殘疾人從事的冰雪體育項目,既通過殘疾人體育教育系統、殘疾人體育運動再培訓系統等殘疾人冰雪體育指導體系,讓廣大殘疾人認知、掌握冰雪運動技能,并最終能夠應用于實踐之中,體驗冰雪運動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最后在自由方面,主張獲得與健全人一樣的運動機遇,既與健全人一樣有權向黨和政府及權利責任主體提出自己的冰雪體育愿望、要求和冰雪體育行為等,實現自己對冰雪體育利益的訴求與表達,并以此貫穿殘疾人的一生。
殘疾人冰雪體育權利的訴求,從其構成特征看,無論是在促進殘疾人的全面發展還是在構建和諧社會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但作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受經濟、運動時空、器材設備、場地設施、冰雪資源、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殘疾人的冰雪體育運動權利還沒有能夠真正實現利益訴求。這雖然與殘疾人對當前體育權利的主張增長日益明顯有關,但其核心卻在于在利益、資格、技能和自由等方面的權利主張沒有得到實質性落實,其不規范、不明確、不具體或缺乏操作性的法律文件和管理條例,導致對殘疾人冰雪體育權利的變相壓抑或剝奪。
第一,體育利益的分配主要集中在競技體育和一般性群眾體育,殘疾人體育利益分配比例較低。這主要源于我國冰雪體育的發展本身與夏季項目相比存在不均衡的差異,基礎條件不足、運動項目開展較少、技術水平較低等問題都影響了冰雪運動的發展;這不僅使我國冰雪運動水平較低,而且也直接抑制了我國殘疾人冰雪體育的發展。在國家體育發展計劃優先保障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同時,其殘疾人冰雪體育權利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壓抑和剝奪。第二,運動資格的權利制約并非受限與法律法規,而是由于冰雪運動在場地、資金、設備、器材上的不足,導致無法為殘疾人提供所需的冰雪運動條件。這種操作上的真空導致殘疾人冰雪體育僅有少數人能夠實現,大多數殘疾人因缺乏必備的器材設備而無法享有冰雪運動的資格。第三,冰雪運動技能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相對普通人而言,其技能的形成也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和經常的練習才能形成,更何況是肢體存在一定缺陷的殘疾人。且當前社會的發展現狀,社會體育指導員中能夠從事指導殘疾人冰雪體育鍛煉的人員則少之又少。這與我國冰雪運動資源還十分緊張,還沒有開展專門可供殘疾人活動的冰雪體育場地,而且在現有的特殊教育體系中也沒有開設冰雪體育課程有著密切的關系。使得殘疾人冰雪體育運動只能在少數殘疾人中開展,沒能真正實現廣泛的發展與普及。第四,殘疾人對冰雪體育運動自由的追求是殘疾人冰雪體育永恒的發展目標。但受社會發展殘疾人冰雪體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供給不足上的制約,以及相關部門對殘疾人是否享有冰雪體育權利及扶殘助殘認識淡薄,監督機制不夠完善;使得多數殘疾人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權益,更不懂得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冰雪體育權益,使得現有的冰雪體育權利訴求矛盾并沒有縮減反而越拉越大。
殘疾人冰雪體育權利的實現是保障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標志[6]。因此,針對當前發展中的不足,社會和政府部門應當立足于當前的缺陷,從殘疾人冰雪體育權利訴求中的利益、資格、技能和自由等4個方面入手進行改革,在提升我國殘疾人冰雪體育事業發展水平的同時,滿足殘疾人日益增長的對冰雪體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
第一,積極發揮社會辦體育的力量和積極性。通過引入社會資金開發殘疾人冰雪體育運動,提升殘疾人冰雪體育利益分配的總量,降低殘疾人冰雪體育發展中的差異,促進殘疾人冰雪體育設施、器材、資源等基本條件的快速增長,滿足殘疾人冰雪體育活動的基本需求。第二,以科技推動殘疾人冰雪體育的進步。通過研發新型的運動器材,滿足不同等級殘疾人對冰雪器材的需求;同時再以“國家+社會+個人”的購買模式,讓殘疾人以較小的負擔就能夠獲得運動器材,實現冰雪運動之夢;在填補殘疾人冰雪體育操作上的真空的同時,使其真正享受到冰雪運動的樂趣;第三,構建以繼續教育為特征的殘疾人冰雪體育教育體系。根據我國特殊教育系統和殘疾人冰雪體育社會指導員較少的現狀,通過構建以繼續教育為特點的具有長期性冰雪體育培訓機構,實現殘疾人長期的、正規化的冰雪運動技能培訓,不斷提升殘疾人冰雪體育運動技能水平,以此真正實現廣泛的發展與普及。第四,殘疾人冰雪體育權利的自由在于社會境遇發展中的良好環境。這就要求在建立健全相關監督、檢查機制的基礎上,提高殘疾人對自身權利的認知水平。同時,宣傳殘疾人堅持冰雪體育活動的事跡、堅持殘疾人冰雪體育的政府投入和發展由殘疾人自主管理,有組織、有計劃地就近開展日常的殘疾人全民冰雪體育健身活動;在形成一體化的殘疾人健身組織管理體制的基礎上,讓殘疾人在冰雪運動致力于生命自我實現。
充分保障殘疾人冰雪體育的權利,尤其是體驗冰雪運動與感受冰雪文化,是殘疾人對體育中所蘊含的生命本質的一種新認識。它不僅為進一步促進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深化和明確“體育以人為本”的真正內涵;同時也進一步展示了冰雪運動體驗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生命本質。因此,切實保障殘疾人冰雪體育權利就需要從訴求的本原出發,在不斷的優化管理方法和實施途徑中,引導殘疾人體育的實踐:將生命融于體育,將體育融于生活,讓體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凸顯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并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
[1]于善旭.論公民體育權利的時代內涵[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21(4):10-13.
[2]劉永風,何金,湯衛東.論殘疾人體育權利的發展與保障[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2):30-33.
[3]劉永風,湯衛東,何金.對殘疾人體育權利的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8,8(5):144-146.
[4]肖麗琴.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9-10.
[5]羅勇.我國殘疾人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10):37-39.
[6]周芳.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5(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