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婷雯 平永忠
(濰坊醫學院體育教學部 山東濰坊 261053)
文化廣場作為群眾性體育活動的主要載體之一,不僅促進了城市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也促進了城市廣場體育文化的繁榮。由于不同區域的文化廣場在場地設施、公共服務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也影響著文化廣場體育文化的發展和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濰坊市的風箏廣場和淄博市的文姜廣場是濰坊市和淄博市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廣場,兩者不論是在主題文化、建筑布局還是地理位置都有鮮明的特點和區別。因此,選擇以濰坊市“風箏廣場”與淄博市“文姜廣場”作為調查研究對象,比較其各自的文化廣場體育文化建設現狀,探究不同地域的文化廣場體育設施對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影響,其結論的實踐價值對促進廣場大眾體育的開展具有典型的現實意義。
選取濰坊市風箏廣場和淄博市文姜廣場兩個不同市區的城市廣場作為研究對象。
收集和整理了濰坊市風箏廣場和淄博市文姜廣場文化廣場群眾體育活動研究方面的相關資料,查閱有關文化廣場體育文化建設的論文、書籍、學術報告,并通過互連網搜集了相關研究及典型案例。
2013年8 月和2013年9月,調研組成員分別在濰坊市風箏廣場和淄博市文姜廣場分別發放《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調查問卷》調查問卷230份,濰坊市風箏廣場收回有效問卷218份;淄博市文姜廣場收回有效問卷221份;并對調查研究的濰坊市風箏廣場和淄博市文姜廣場進行了現場的訪問、考察。
針對有效問卷獲得的相關信息,運用綜合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城市文化廣場群眾體育活動的狀況,找出它們之間群眾性體育活動開展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的異同,提出城市文化廣場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對策。
濰坊市以“鳶都”著稱,與之相應的“風箏廣場”正是為體現濰坊風箏之鄉的文化特色而建。濰坊風箏廣場位于市中心,占地5萬平方米,是濰坊市目前最大的市民休閑廣場。濰坊市風箏廣場是一個集人防工事、商貿購物、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凸現“環保特色”、“人文特色”和“風箏文化特色”的市民活動廣場,也是服務于群眾的開放式活動場所,為城市居民參加體育活動提供了場所和運動設施[1]。
淄博市博山區有“華夏孝鄉”之稱[2],孝婦顏文姜的善良孝順的美好品質被傳誦至今,為弘揚博山“孝文化”,區政府發展了多項景點建設,其中的“文姜廣場”便是體現孝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建設。文姜廣場不處于淄博市博山區最繁華地段,但是所在區域人口較為密集,周圍的城市功能區以居民區為主。文姜廣場設計呈圓形的放射狀分布,整個劃分區域地勢不一,融合濃郁齊都文化的原山森林公園,依山傍水,周圍一片生機盎然,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場地規模的優勢吸引了群眾,成為很多居民茶余飯后的活動地點。然而,文姜廣場除了地勢高低起伏利于爬山攀登運動、部分區域可作為廣場舞場地和羽毛球場地外,并無其他體育場地與設施。
在濰坊市風箏廣場218份和淄博市文姜廣場的221份有效問卷中,經常參加廣場體育活動的人群中,60歲以上分別占52.83%和63.25%,這個百分比說明城市文化廣場體育活動的主要參與人群為老年人,也表明文化廣場的體育活動內容與形式較為適合老年人。30~50歲之間的體育活動人群,濰坊市風箏廣場為22.71%,淄博市文姜廣場為17.96%,說明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可能由于工作、家庭事務繁忙,缺乏體育鍛煉的時間,或者相對于工作,對健康缺乏足夠的重視。風箏廣場與文姜廣場健身人群年齡分布大體相同,但通過實地觀測仍可發現存在不同的地域性特色,風箏廣場場地較為開闊,風箏放飛、輪滑、街舞等活動吸引的人群偏年輕化;文姜廣場依山傍水,無大面積開闊區域,爬山運動成為當地群眾主要的體育活動,爬山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
從性別數據上可以看出,兩地在廣場從事體育活動的人群中女性比例總體高于男性。濰坊市風箏廣場男性為97人,占調查人數的44.5%,女性為121人,占55.5%,淄博市文姜廣場男性為101人,占45.7%,女性120人,占54.3%。30歲以下男性高于女性,而30歲以上女性明顯高于男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文化廣場可以從事的運動中更適合年輕人的運動有球類、輪滑、街舞、跑酷等,而男性參加這些強度較高的運動相對來說比女性更適合,所以在30歲以下的人群中會有“男多于女”的現象;對于30歲以上的人群,這個年齡的人既是家庭的重心,也是成就事業的關鍵時候,且在許多方面男性相對于女性社會責任更重一些,整體看來,女性的閑暇時間多于男性同時供社交的機會和場合少于男性,所以參加文化廣場體育活動的這部分人群呈現出的便為“女多男少”。
在被調查的濰坊市風箏廣場218份和淄博市文姜廣場的221份有效問卷中,群眾反映出的參加文化廣場體育活動的目的是不盡相同的。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為提高身體健康素質進行體育鍛煉,濰坊風箏廣場有60.7%,淄博文姜廣場有68.1%.然而,同樣為增進健康的人群中又有個體目的的本質不同,比如,有的人本身患有疾病,這樣的鍛煉更多是為了祛病,也有人沒有疾病,只因自身健康理念先進、關注養生,所以這些人進行體育活動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現代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美的追求,其中,兩個文化廣場分別有20.0%和14.8%的人是為減肥瘦身或練就健美的身材選擇到文化廣場進行身體鍛煉。另外,風箏廣場與文姜廣場還分別有6.7%和11.3%的人是以社交為目的到文化廣場上參加體育活動,這部分人中占大多數的是退休人群,更以女性居多,當地文化廣場的確是會見友人和結交新友的優勢場所。
廣場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受群眾的愛好、興趣、體育氛圍等多方面的影響,而且與廣場性質、場地設施也有較大的關系。在兩個城市文化廣場群眾體育活動內容調查發現,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地域性特色。共同特點是群眾運動形式多樣化和大眾化,即雖為兩個城市,廣場上出現的活動大多數是相同的。個體形式活動有:輪滑、毽球、羽毛球、空竹、棋牌等。而其獨有地域性特色則和廣場的主題文化以及地勢構型密切相關。濰坊風箏廣場是風箏愛好者的聚集區,可供體育活動的場地寬闊、現代感強烈。為風箏放飛、廣場舞、輪滑、交誼舞、羽毛球、毽球、慢跑、街舞等大型的集體活動或者個性化健身者提供了有利條件;文姜廣場背靠原山,是爬山愛好者樂于駐足休憩的地方,許多人選擇登山作為鍛煉身體方式,也成為文姜廣場的特色活動。
(1)缺乏相關體育公共設施支持。一方面,文化廣場的開放性和公共性決定了所有人都可以在廣場上選擇自己想要從事的活動,然而場地的劃分沒有達到合理化和專有化,因此,廣場上的活動呈現出自由化、松散化的特點,導致群眾體育活動存在沖突性。另一方面,體育健身需要一定的健身器材協助進行,由于廣場上缺乏甚至沒有相關體育設備,運動人群須自己攜帶,部分群眾可能因此放棄某種感興趣的運動,而選擇其他無需相關體育設施的運動或者不參與任何運動,這樣可能會削弱運動形式的多元性和趣味性。
(2)缺乏相關廣場制度的規范和制約。凡是公共場所都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來規范群眾的行為,這樣整個廣場上的氛圍會更加融洽、群眾活動會更加有序。比如抖空竹發出的聲響很有可能會影響周圍人甚至居民區的活動和作息,所以,給予一定的時間限制是合理有益的。
(3)缺乏體育活動專業指導人士。廣場上的活動人群大多為當地居民并且未經專業培訓過。體育運動雖然鍛煉身體、豐富生活,但活動不當仍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為降低某些運動的危險性,廣場提供專業人士看管指導是至關重要的。
(4)群眾運動持久性差,對體育增進健康缺乏認識。通過觀察和訪問,發現相當一部分人群參加文化廣場體育活動的頻率較低,只有少數人能保證一周運動三次,然而這些人中能固定每次合理運動量的更是少之又少。
通過對濰坊市風箏廣場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特點和淄博市文姜廣場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特點進行比較與分析,文化廣場作為群眾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已成為制約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瓶頸。建設文化廣場不只是設立一個城市的地標,還更應該體現出文化廣場“便民、利民”的實用價值,真正發揮出文化廣場的“中心性”的功能。因此,設計好文化廣場體育公共場所以及合理配置體育公共設施,對提高群眾性體育活動、提高國民的素質、推動文化廣場體育文化的健康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1)合理規劃廣場體育健身區域,加強安全管理措施。劃分依據包括體育運動的數量、類別、開展時涉及范圍的大小、不同運動之間有無干擾、各種運動參加人數比例等,同類型運動可安排到一起。在棋牌類場地安排時,一方面要保證有良好的照明設備,另一方面也要與舞蹈、空竹等有聲運動隔開一定距離。在按照運動性質劃分場地時還要考慮參加運動的人數的因素,做到物盡其用,提高城市文化廣場在國民生活中的實用性。
(2)完善廣場體育設施配套,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便于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在廣場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大眾的需求,采取政府財政支持、企業贊助、個人捐贈等多種渠道來完善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設施。為球類運動提供場地,廣場舞場地安裝公共揚聲設備。在增加運動性健身設施的同時,應著重考慮老年人的項目需要。
(3)規范廣場準入制度,制定相關條例。濰坊市風箏廣場和淄博市文姜廣場在管理上雖然制定部分管理措施,但依然不夠完善。因此,要設立專門的機構和專業人員對文化廣場進行正規化組織和管理,讓廣場的活動開展更加有序,讓廣場的活動氛圍更加融洽。
(4)發揮地域性特色體育優勢,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地域性體育項目是不同文化廣場特色,是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廣場體育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在利用好地域性文化優勢、利用好地域性體育項目優勢、利用好廣場現有體育特長人員的優勢的同時,還要不斷發掘民族、民間傳統的體育文化,融合現代體育文化氣息,促進廣場體育文化的大繁榮。
綜上所述,文化廣場的建設不僅僅是一個城市文化的標志,更應該體現它的體育文化價值。文化廣場體育設施對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有較大的影響,也影響著文化廣場體育文化的發展與建設。因此,政府和管理部門要加強文化廣場的體育設施建設,不斷豐富廣場體育文化,促進廣場體育文化的健康發展。
[1]《風箏廣場》[EB/OL].http://baike.baidu.com,2013-08-23.
[2]《博山區》[EB/OL].http://baike.baidu.com,2014-02-03.
[3]黃家南.城市文化廣場的深層意義[J].文藝生活,2011(6).
[4]張波.小城鎮廣場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文藝生活,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