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鋒 洪玫
(麗水學院教育學院 浙江麗水 323000)
體育教育專業是一門既面向世界又面向未來的學科。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更要有所專長。新世紀以來,社會飛速發展,實現了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的跨越,長期的運動缺乏使很大一部分人身體素質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由此提出了“全民健身口號”;如今,大力倡導的德、智、體、美、勞全民發展的素質教育,促使高校各專業如火如荼地開展改革,同時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在逐步轉變與完善。
(1)培養目標。由過于重視專業性轉變為以專業性為主,各種能力全面發展的目標。一直以來,體育教育專業以培養出能適應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人才為主,專業能力較強。隨著人們對教育觀念的改變,社會競爭加劇,體育教育專業不僅僅培養單一的以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為方向的人才,開始重視其它能力,如計算機、外語、歷史文化等。
(2)選課方式。選課方式是培養模式的一個方面,由原來的強制性、統一性向自主性、靈活性轉變。選課方式更加人性化的設置,有利于培養高能力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
(1)對“選修課”要求過低。在選課逐步完善,以自主性的步伐走向全國時,問題不可避免地顯露出來。體育教育專業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雖然在培養目標中比較注重發展綜合能力,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各院校依舊過分注重專業能力,對選修課并沒有達到要求。“選修課必逃”成為了很多體育教育專業的口號。這樣的風氣導致體育教育專業的綜合能力,如外語、計算機、文化修養等相對較弱,造成了“專業雖專,通才不通”的局面,不利于其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
(2)理論與實踐關系處理不當。在教育方面,理論大于實踐。作為教師的基礎理論,如教育學、心理學的授課和考核過于強調理論,使學生反感,同時不利于實踐能力的發展;在專業方面,實踐大于理論。特別是對專業的考核,大部分院校較為重視技術、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而對健身指導方面要求甚少。[1]
(3)培養方式相對落后。在教育手段迅速發展的今天,與其他專業相比,體育教育專業的現代化步伐明顯緩慢,導致上課資源匱乏,枯燥單一,不利于受教育者創新能力和其它能力的提升。
(4)擴招政策使高校人數包括體育教育專業急劇增加,從而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高校體育老師的任務加重,導致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影響教學效果。
為了適應社會需求,提高體育教育專業的競爭力,乃至發展我國的體育事業,體育教育專業應以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為目標,創建科學性、可行性的模式。
伴隨著應試教育的弊端日益顯露,素質教育開始登上舞臺。高校各專業也逐漸興起改革熱潮,體育教育專業在這一大背景下順勢而行,開始了改革之旅。社會日新月異,競爭愈發激烈,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復合型創新人才成為了體育教育專業新時代培養人才的目標。
(1)社會需求。隨著世界對體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社會對體育專業的人才要求也在提升,特別是體育教育專業。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既要能勝任學校體育的教學、訓練工作,也要有從事學校體育研究、社會體育指導的能力。這樣的社會需求明確了高校培養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的目標。[2]
(2)就業方向。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以從事中小學體育和健康教育為主。教育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行業的基礎課程,也是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科。
(3)體育的專業性。體育專業是一個特殊的專業,它和人體、骨骼息息相關。這就要求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對人體學、生理學不僅僅是略知一二。
(4)體育的屬性。作為藝術的一種,體育專業要求具備正確的審美觀和藝術鑒賞能力。
(1)基礎教育的要求。面對我國乃至世界基礎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深化改革,對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要求逐步提高。在新課標的引領下,體育教師由純粹的傳授者向課堂的組織者和設計者轉變。要求其以自己的創新能力設計創造性、效果性課堂。
(2)世界體育發展趨勢的要求。隨著世界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體育教育專業的就業領域有所擴大,可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工作,乃至運動員及教練。由此,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3)角色轉變的要求。全民健身計劃逐漸改變了人們對體育教育的觀念。體育教育專業影響并直接作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是其組織者、指導者,亟待培養出強能力、重創新的人才。[3]
(1)對學生本身: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其學以致用并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拓寬就業渠道。
(2)對學校:有利于學校把握培養人才的方向,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被認可度。
(3)對社會:復合型創新人才是當前社會的要求,同時又能促進社會的發展,提高全民素質。
(4)對國家:有利于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提升國家地位。
(1)高校方面。現階段各高校雖以培養體育教育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為目標,但復合型創新人才絕不是簡單地把各種能力疊加起來,而是綜合各種能力,以產生1+1>2的效果。
①課程設置上。改變不合理的課程結構,根據社會需求,發展體育教育專業的思想政治、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適應時代特點,逐步由過去的專業對口的舊觀念轉向一專多能的新觀念。創建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的復合型人才的模式。②授課方式上。第一應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既要“抓”專業,又要“抓”教學。在授課過程中,為體育教育專業提供更多的教學實踐,培養其教學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設計能力和審美能力;第二,授課方式應盡可能地面向現代化。在授課中引進多媒體,把多媒體列入教學計劃當中,而不僅僅是把其作為一種教學方式。③考核模式上。首先加強對選修課的考核,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學生的特長充分發揮;其次在專業課考核上,在注重能力和身體素質的同時加強對理論的指導。
(2)學生方面。作為心智已經成熟,能完全為自己負責的高學歷群體,在了解了當前社會激烈的競爭,應構建一套適合自己發展綜合能力的模式。
①保證專業水平。無論教育如何改革,專業知識決不能忽略,保證自己的專業能力,不僅拓寬就業渠道,也能夠增強自信,發展其它能力。②發展能力。在熟練運用專業水平的前提下,要根據社會需求,發展其它能力,如外語、計算機等。③實踐鍛煉。抓住一切有利于自身鍛煉的平臺,在實踐中提高綜合能力。
(3)國家方面。國家的支持能給予高校和受教育者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
①財政投入上給予支持,保障體育教育專業的設備可用性。②制定實用性較強的政策。根據我國現狀,平衡擴招與就業,緩解全民素質提高與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矛盾。
在提倡全民健身的新世紀,體育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而體育教育專業作為體育專業中的重要專業,承擔著巨大的使命。它要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下,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從而發展體育教育事業、社會主義體育事業,使我國的體育與世界接軌。因而各高校要改變現有模式中不足之處,創建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綜合能力的模式。學生本身要了解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適應社會需求,成為新時代的佼佼者。
[1]蘇家福.襄樊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D].湖北:襄樊學院,2005(9).
[2]石寶彩.高師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甘肅: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09(5).
[3]周紅萍.體育教育專業多視角分析[J].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