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華
長春廣播電視臺,吉林長春 130000
對于廣播電臺來說,新聞節目其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廣播電臺得以生存的根本。而作為整個新聞節目的關鍵,新聞編輯應該特別注意編輯技巧。為了能夠滿足聽眾的需求,新聞編輯不僅要注意編輯技巧的多樣性和編排技巧的靈活性,還要對聽眾的需求加以注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播電臺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廣播新聞編輯不僅要具備自己工作的能力,還應該具備一些其他能力[1]。
廣播新聞編輯在處理新聞稿件時,應該具備審核新聞稿件的能力。總的來說,廣播新聞編輯在審核新聞稿件時,不僅要正確把握新聞輿論方向,還要讓新聞內容更加貼近現實,并且讓廣播新聞的特點得以突出。
廣播新聞編輯為了能夠正確審核新聞稿件,那么在面對新聞稿件,就應該對新聞輿論方向加以正確把握。廣播新聞編輯在從事新聞編輯工作時,應該把正確的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可以讓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輿論方向作用更好的發揮出來,還可以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好準備。所以,廣播新聞編輯在編輯和選擇新聞時,就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選擇,把握好新聞稿件的政治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等,從而提高廣播新聞播出的質量。
對于廣播新聞編輯來說,讓新聞內容更加貼近事實是廣播新聞編輯審核新聞稿件的一個重要指標。讓新聞內容更加貼近事實,觀眾就會易于接受新聞內容。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們對新聞內容的需求也變得多樣化,不僅開始關注關于衣食住行方面的,還對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內容加以關注起來。為此,廣播新聞編輯在編輯和選擇新聞內容時,就應該面向廣大群眾,以貼近廣大聽眾的需求為目標,同時結合我國的社會環境,從而選擇出適合廣播電視發展的新聞內容。
和其它傳統媒體不同,廣播新聞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那么為了讓廣播新聞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廣播新聞編輯在編輯新聞稿件時,就要讓廣播新聞的特點顯示出來,讓本臺的新聞節目具備獨特的個性。那為了讓廣播新聞特點更加突出,廣播新聞編輯就應該加大廣播新聞的征稿范圍,并且在選擇稿件時,應該注意社會熱點,選擇一些觀眾感興趣的話題[2]。
廣播新聞編輯應具備編輯新聞稿件的能力,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應該選擇通俗易懂的口語;其次,注意文字的簡練;再次,應該避免用同音不同義的字詞;最后,要避免使用簡稱、少用代詞。
為了讓廣播新聞發展的更好,廣播新聞編輯還應該具備編輯新聞稿件的能力。廣播新聞編輯在編輯新聞內容時,為了便于觀眾收聽,應該選擇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語。并且應該多多運用雙音節詞,以便增強聲音的協調性。除此之外,為使得廣播新聞變得更加通俗,應該避免使用文言或半文言。
空話、套話。不合適宜的抒情,都要毫不吝惜地刪除。在廣播新聞中語言要簡練,不要長篇大論的空話、套話卻沒有抓住要點。聽眾要在短時間里知道你要表達什么,所以在廣播新聞中文字簡練顯得尤為重要。
廣播新聞編輯在編輯新聞內容時,還應該注意避免使用同音不同義的字詞。在現代漢語中,有很多字詞都是同音不同義的,為了便于觀眾理解,那么在廣播新聞中就應該避免避免使用。這是因為如果用得不當的話,那么就會產生語意不清的后果,常常讓觀眾都無法知道新聞到底講了什么內容,嚴重的話,還會引起誤解。例如“近”和“進”,音同義不同。廣播里說“他們漸漸的走近了”,聽眾會產生疑問,如果改寫成“他們漸漸的走到”就不會造成誤解了。
人們在交談時常常使用一些簡稱,但在廣播中就不能濫用簡稱。簡稱從它產生到聽眾普通理解其全部意義有一個過程。廣播在使用簡稱時,一定要注意這個簡稱是否已被大家接受了。那些尚未被聽眾廣泛認可的簡稱不要在廣播里出現,否則聽眾就會混。對于廣播新聞編輯來說,避免使用簡稱、少用代詞也是他們應該注意的問題之一。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簡稱,但是在編輯廣播新聞內容時,應該避免使用,因為有些觀眾對簡稱還是不能接受的。而如果是那些較為廣泛的簡稱被使用,那就容易讓觀眾聽混,從而產生一種錯覺。廣播新聞編輯還應該少用代詞,這是怕聽眾只聽到前面一部分,而沒有聽到后面的內容。對于一些重要的內容,廣播新聞編輯應該重復播放,以便加深聽眾的印象[3]。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臺新聞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為了讓廣播新聞得到更好的發展,廣播新聞編輯就應該具備一些能力,從而讓新聞內容更加貼近觀眾的日常生活。廣播新聞編輯不僅要具備審核新聞稿件的能力,還應該具備編輯新聞內容的能力,從而讓廣播新聞內容具有鮮明的特色和風格,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1]劉曉莉.淺論廣播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J].發展,2011(6).
[2]劉曉彬.淺論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J].今日科苑,2012(12).
[3]張占偉.淺談廣播新聞編輯的基本功[J].新聞世界,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