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國平
哈爾濱鐵路局牡丹江供電段,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在我國東北地區,妨礙鐵路隧道安全供電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就是滲水結冰。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4月初,是當地氣溫最低的時期,強風降雪等惡劣天氣,使得接觸網受到結冰帶來兩方面的危害,一是線索覆冰;二是設備燒傷。前者造成的危害較小,可以通過提高其相關組成部分的強度得到保障;相比而言,后者是以不良的隧道施工質量為依托,只要滲水就能結冰,一旦結冰就有可能侵入接觸網的絕緣距離,進而導致短路放電燒壞線索。可見如何有效降低這一風險,就能有效緩解冬季隧道供電事故頻發的壓力,為安全運輸提供可靠保障。
隧道凍害是在寒冷地區的山體內水流和圍巖積水凍結,引起隧道拱部掛冰等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運營的病害,通常在隧道洞口附近較為嚴重。
1)隧道貫穿或途徑富含水的地層;
2)隧道襯砌的防排水設施不健全;
3)隧道襯砌質量差、縫隙孔眼多;
4)防水材質性能差,數年就失效。
1)受高寒低溫影響,致使季節凍結圈的形成;
2)隧道在初步設計時,對防凍問題思慮不周。
1)雨后隧道內部潮濕悶熱,使得接觸網線索、相關零部件氧化嚴重,縮短供電設備的使用壽命;
2)隧道內部的環境水本身具有侵蝕性,造成混凝土襯砌腐蝕損壞,進一步地增大維修費用;
3)暴雨過后在洞內排水不良地段,導致道床沉降破損、軌距變形超限,影響運輸安全。
1)在嚴寒地區隧道滲水會導致拱部掛冰等情況的發生,輕則造成變電所短路跳閘;重則引起接觸網設備燒傷而中斷供電影響行車;
2)凍害會導致襯砌凍裂開脹,使得結構的穩定性遭到破壞,嚴重威脅運輸安全。
3.1.1 適當疏排
1)地表水,采用疏導積水、填平溝谷、砌溝排水等措施;
2)地下水,采用增設水溝、將單側溝改為雙側溝等措施。
3.1.2 注漿堵水
1)向襯砌背后圍巖注漿;
2)向襯砌內部注漿;
3)向基底注漿。
3.1.3 增防水層
1)刷涂;
2)刮壓;
3)噴涂。
作為在消除隧道冰害的補救措施,運營部門可根據結冰點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方式進行除冰。
3.2.1 打冰
最有效的冰害處置措施就是打冰,使用除冰桿將侵入接觸網安全距離內的冰柱敲斷,從而保證供電安全。
1)停電人工打冰。考慮到人身設備安全,采取接觸網停電后人工通過絕緣工具擊斷冰柱,能夠有效除冰。缺點是浪費人力,影響行車。
2)帶電人工打冰。為減小對行車造成的干擾,采取接觸網帶電作業。該方法在一般情況下對行車沒有任何影響,但為了保證人身安全,實際操作時要求變電所撤除重合閘裝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電的可靠性。
3.2.2 融冰
在結冰速度快、危害大的地點,增加發熱板融冰效果特別好。具體可根據不同結冰情況選用定時加熱裝置。運營管理部門易于安裝且除冰徹底,能有效保證供電安全。缺點是增加新設備,需要一次性投資,運行中耗電耗材還得后續維修。
3.2.3 引流
滲漏結冰給接觸網帶來的危害常以點狀出現,故方便采用引開水流的方法,可以根據現場情況增設引水板、引水槽、引水管等物,使冰柱遠離接觸網帶電部分,從而避免跳閘。該方法簡單易行,適于運營管理部門操作。缺點是受凈空限制,部分漏水點無法增設引水設備。
3.2.4 堵漏
對于滲漏嚴重的地點,尤其是影響隧道安全的關鍵處所,通過排水保溫來消除危害,堵漏效果較好。缺點是工程量大,施工期間影響運輸,不適合運營管理部門操作。
3.2.5 加熱
熱氣幕裝置:利用形成的熱氣幕,將結冰區內外的空氣阻隔開,使結冰區的溫度始終保持在零上,防止結冰。
紅外線加熱裝置:在漏水結冰地段,設置紅外線發射器,發熱融冰,防止結冰。
缺點是熱氣幕和紅外線裝置的加熱成本高,因而不適合采用。
1)隧道較為集中的區段設臨時工區;隧道較為分散的區段設駐點,在兩個區間中部選擇合適位置,就近進行打冰作業。
2)加大科技投入,增設溫度傳感器,借助局域網“點對點”傳輸技術,全天候監控駐點溫度,為科學安排打冰班次提供依據;精心編制隧道打冰線路圖,篩查、防控安全隱患。
3) 對職工使用的專用除冰桿,一年要進行兩次高壓試驗。
4)在隧道洞口處承力索、供電線、加強線采用絕緣護套進行防護,增設絕緣護套以避免滲漏水或冰溜等導致絕緣降低甚至放電擊穿。
5)將隧道堵漏和除冰整治結合進行,鑿排水槽,發熱板覆蓋,空腔排水,既改善了作業環境,減輕了勞動強度,又對隧道除冰進行安全有效地治理。
針對以上介紹的幾種日常條件下隧道內接觸網應對冰害的預防措施,可結合實際運營需求,充分考慮設備維修、故障恢復、氣象條件及經濟性等因素,針對性地進行防冰方案的設計,切實改善和提高接觸網系統的防冰水平,確保牽引供電設備安全運行,為鐵路運輸穩定提供保障。
[1]于萬聚.高速電氣化鐵路接觸網[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3.
[2]鐵運〔2007〕69號.接觸網運行檢修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