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全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水務局,寧夏同心 751300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的惠民工程,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加之項目區地形變化大,用水群眾整體素質不高,對飲水安全工程的有償用水、自覺管水和安全用水意識不夠等因素,決定了工程建設管理的復雜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農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服務設施。加強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對改善農村群眾生活質量,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新建了一批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切實解決農村群眾用水問題。但多年來,由于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弊端,致使已建成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效益不能充分發揮,群眾生活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實現農村飲水工程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加強工程運行管理。
長期以來,農村水利工程沿襲過去“國家建、集體管、農民用”的舊管理體制,建、管、用脫節,責、權、利不清,水利工程國家所有、部門管理,而受益的千家萬戶只用水,不參與管理,經常在水費收繳、水價管理、設施維修等方面發生問題,引起水事糾紛。一些飲水工程由于運行成本高,管理經費得不到保證,導致工程效益不能正常發揮,群眾得不到實惠。另一方面,農村飲水工程自來水入戶部分(聯戶水表井以下到農戶水龍頭的設施),由受益群眾籌資籌勞建設,產權屬于農戶個人所有,管理也由農戶負責管理。在實際管理中,由于用水農戶參與管理和安全用水意識不夠,經常出現漏水不及時上報水管部門,或自主關停,造成水資源浪費,甚至因漏水造成農戶房屋被淹,給管理單位和用水農戶帶來很大的管理矛盾和財產損失,從而影響工程的良性運行和供水服務。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公益性很強的項目,工程主要是以國家投資為主、地方配套和受益農戶籌資相結合的籌資辦法。由于當地農村發展滯后,沒有新興企業,工程供水主要是解決受益區群眾生活用水。工程運行管理巡查、維護費過高,而水的利用率太低,水費回收率不高,無法實現以水養水。主要原因一是工程用水量達不到設計供水量;二是個別群眾安裝自來水積極性不高,依然飲用窖水或其它水源水,影響工程供水量;三是由于地形變化大,管線長,管網滴漏損失大;四是工程管理中依然存在飲用“福利水”、“大鍋水”,吃水不花錢的現象。工程管理經費得不到保證時,嚴重影響工程運行,甚至導致工程時運時停。
飲水工程點多、線長、面廣,惠及千家萬戶,由于工程設計標準低,自動化水平不高,水質、水壓監測不夠,僅靠管理人員巡查,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對漏水和水質變化不能及時掌握,造成很大的水源浪費和安全隱患。特別是目前自來水入戶工程,入巷管網基本上沿村莊內部的人行道鋪設,路旁都是農戶房屋和圍墻設施,加之隨著近年鄉村道路的建設,對巷道路面進行了砼硬化,管道一旦出現漏水,因沒有管網水壓監測設施,對用水戶房屋安全造成威脅的同時,硬化路面以下的管道,也難以維修,影響飲水工程的安全運行和效益的長期發揮。
圍繞“安全供水、方便用水”的原則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進行科學引導。要求政府部門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指導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工作良性發展軌道。按照有利于工程持續利用的原則,采取“明晰所有權,明確管理權”的辦法,推動農村飲水工程的持續良性發展。同時要監管農村飲水工程受益主體和工程運行狀況,避免出現改變工程建設性質的現象,使飲水安全工程真正成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并實現可持續利用。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管理好了,可以安定民心,穩定社會,方便群眾生活,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減輕農民壓力,解放勞動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否則就嚴重影響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黨群關系與社會安定。因此,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能否持續利用,農村經濟能否得到發展,農民收入能否得到增加,管理問題是關鍵。
一是建立約束機制,規范管理行為。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工程維修、設施養護、安全操作、節約用水、水費收繳、水資源保護、財務管理、物資管理等規章制度,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活動。特別要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
二是強化運行管理體制。建立權責明晰的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體制,堅持“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明晰產權,落實產權和管理主體。同時物價部門要合理確定水價,實行計量收費。制定合理的水價、計量收費、群眾參與的運營管理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建設,才能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三是加大飲水工程的后期投入保障。飲水工程是公益性較強的項目,加之涉及面廣,部分地方財政困難,工程建設配套資金、后期養護經費落實難,影響工程效益發揮。因此,在今后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中,應提高工程投資的國補比例,對于貧困山區逐步減少或免去地方配套資金。工程投入運行后,一方面強化管理人員的培訓和受益群眾的宣傳教育,來提高受益群眾的安全用水、有償用水、參與管理的意識和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當地政府應結合實際出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并加強辦法的落實,同時把飲水工程的管理補貼經費納入每年的財政預算中,來保證飲水工程效益的長久發揮。
四是加強水源、水質的防護管理。水源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正常運行的前提,只有對水源進行嚴格的保護,才能保證水源的可持續利用,因此水務、環保、土地、公安等相關部門,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劃定保護區和設置防護攔、警示牌等設施,同時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管理人員要對水源地進行經常巡查和定期檢查,確保受益群眾喝上方便水、安全水和放心水。
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來更好地惠及百姓,造福群眾,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也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雖然多年來的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好的做法,但在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等方面,還需逐步提高和完善,以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從而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良性運行和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