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亮
內蒙古集通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白旗工務段,內蒙古錫林郭勒 013800
白旗工務段管轄正線572.484 公里,其中,無縫線路226.291 公里,60Kg/m 鋼軌136.704 公里,50Kg/m 鋼軌209.489 公里;站場39 個;車間共13 個,班組37 個。線上各種軌型混鋪,車間、班組分布地點分散、距離遙遠,現場作業點多線長,多數作業利用列車間隔時間進行,同時車間、班組安全生產的各項數據登記、查詢、統計分析大部分仍然采用手工方式完成,數據分散,統計時間長,生產計劃性不強,現場安排隨意性大,安全管理和生產組織管控難度增加。為實現生產現場全方位、全過程受控,該段從完善生產現場管理體制入手,推行生產現場安全信息化管理,實施生產組織全過程分級控制和集中管理。
推行工務生產組織和實施全過程信息化控制,在生產組織和實施分級管控的基礎上,實現上道作業逐級審批集中控制、設備狀態多方監控統一管理、安全預警實時監視整體掌控的目標,使過去粗放的管理形式逐步向科學管理邁進,初步形成工務安全生產管理集成平臺,做到工務生產安全有序可控。
依托局域網按照層級職能和崗位職責,建立段、車間、班組三級信息管理系統用戶,明確信息系統使用標準、工作流程和管理權限,暢通生產信息段控渠道。設置作業上道審批、晃車信息、問題庫、備用軌料四個管理模塊,各個模塊獨立工作,又互相聯系,依托調度指揮和信息化管理,對生產組織和現場管理實施閉環控制。
依靠上道作業審批管理模塊將車間、班組的維修、施工作業及上道檢查全部納入段控,實現上道作業段、車間、班組三級審核和全面受控。明確上道審批流程,明確控制等級和控制項目,明確審批項點、作業項目和工作量。班組根據月度生產計劃和當前重點工作安排,確定次日生產計劃,上報車間。車間結合當前工作安排,審核工區次日工作安排是否合理,各項安全風險點布置是否到位,車間審核后上報段調度科。調度科根據段管理辦法和相關規定,重點審核車間上報的次日作業計劃是否具備上道條件,具備條件審核通過,同意上道;不具備上道條件退回班組,重新上報。班組依據審核通過的段控作業項目卡控表上道作業。作業時嚴禁超計劃、超范圍作業,嚴禁無計劃上道。各級管理人員現場檢查,首先檢查是否按照段控要求進行作業,發現與計劃不符等情況,根據段管理辦法問責考核。上道審批機制,能夠有效提高車間、班組鋪排生產計劃的合理性,減少隨意性,杜絕盲目上道和有章不循、違章蠻干現象,遏制和防范違章、違紀、違規、違標等問題的發生。
依靠晃車信息管理模塊對人工添乘、便攜式添乘儀、車載式添乘儀、軌檢車檢查等分散數據集中管理分析并導入晃車信息管理系統。車間、班組根據晃車信息按輕重緩急安排日計劃和整修項目,并納入上道作業審批后組織實施,處理后在數據庫中進行銷號填記,做到設備隱患及時整治。實現對晃車問題的閉合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各級管理干部能夠通過該模塊隨時了解轄區內晃車地點及處理情況,為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提供可靠依據。
各級管理干部及班組檢查發現的問題,全部錄入問題庫集中控制,執行“誰檢查、誰錄入、誰督導、誰復查”的原則。車間、班組在安排日維修計劃時,首先要查詢維修地段每個維修單元錄入的問題,按照緊急、補修、保養進行合理安排,處理問題納入當日段控上道作業審批表中,處理后進行銷號填記,管理干部根據銷號問題進行復檢。實現了問題的閉合管理。
針對線上各種軌型混鋪,設備類別復雜,線上重傷鋼軌和裂紋夾板不斷增多的實際,根據設備狀態分類配齊備料,通過備用軌料管理體系集中管理,分區段設置備料警戒線,備料不足時,系統自動報警,調度科根據報警信息安排計劃及時補充,實現“防三折”管理動態預控,有效解決備軌料頻繁變化、管理困難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從提高生產集中指揮能力,建立安全生產信息快速處置機制著手,將生產管理模式從班組編排計劃、逐級現場抽查向班組提報計劃、逐級審批管控、調度統一指揮轉變,構建生產組織、安全管理、信息處置及應急搶險集成指揮平臺,組建調度科,健全機構補強力量。
以提升調度指揮中心控制能力和段生產組織高效運轉為著力點,依托局域網,研發生產信息管理軟件,明確系統使用標準、工作流程和管理權限,暢通生產信息段控渠道。每日由責任管理層級將生產信息納入相應模塊數據庫進行預警控制、整改銷號和監督管理,實現生產信息動態更新、動態監控、動態跟蹤。
通過上道作業逐級審批和集中控制,減少上道作業隨意性,杜絕盲目上道和有章不循、違章蠻干現象,有效遏制和防范違章、違紀、違規、違標等問題的發生。
通過計算機網絡化管理,實現段各層級用戶信息資源的共享,對工務生產信息進行綜合、全面的查詢、匯總、分析,為統籌安排和生產決策提供了一個迅捷、直觀的決策環境以及數據資料和理論依據。
通過信息系統,將生產管理模式從班組編排計劃、逐級現場抽查向班組提報計劃、逐級審批管控、調度統一指揮轉變,將作業上道審批、天窗計劃提報核審、檢測數據匯總分析、備軌料動態、軌道車和風動車運行等在分級管理基礎上,全部納入調度集中管理,實現了生產過程統一管理,現場作業實時控制。
推行生產現場信息化管控是著眼實際生產需要,全面落實風險管控要求的生產管理手段,需要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多方總結和借鑒經驗,進一步完善管控體系,使之更加契合生產實際需要,為提高生產效率和保證運輸安全發揮更大的作用。